今年的翡翠和上年相比,價格再次上漲了近30%,對于搞投資收藏的翠友而言,又是小有收獲。但是對于一些新入翡翠行的新人而言,絕對不算什麼好事。
翡翠價值越高,翡翠造假行業就越盛行。
今天三哥就來和翠友們談談關于翡翠造假的那些事。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五大類型:
█ 翡翠abc
翡翠abc是指翡翠a貨、翡翠b貨、翡翠c貨。
所謂a: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天然翡翠

所謂b:被強酸侵蝕和注膠的翡翠
所謂c:人工染色的翡翠
還有一種b+c,即強酸侵蝕搭配注膠和染色的“毒”翡翠。
a就不說了,直接說b、c和b+c。
騙局一:翡翠b貨
市場上稱之為“漂洗翡翠”或“洗過澡”的翡翠,這種說法聽上去沒啥?但是在質檢證書上,對這種翡翠,會直接寫出:“經漂白充填處理”。
①造假過程
第一步:選用顆粒較粗、水頭差、結構松散、價格低廉的翡翠毛料。
第二步:将毛料粗加工,制作成翡翠半成品。
第三步:用強酸浸泡,溶解半成品上的微裂隙中的微細礦物顆粒及雜質,使微裂隙處于開放狀态。
第四步:被酸洗後的翡翠,用清水洗幹淨。
第五步:将洗淨後的翡翠,浸入有機膠中,抽真空,排除翡翠微裂隙中的空氣,使有機膠充分地注入微裂隙中。
第六步:取出注膠的翡翠,等有機膠硬化後,打磨抛光,除去表面的膠質,即可制作成翡翠b貨。
②b貨價值
b貨雖然便宜,但是戴久了,有機膠老化,會失去光澤且變黃,根本不具備保值、增值的價值。
③b貨鑒别
1.一眼看去b貨整體泛白。
2.在放大鏡下,觀察其表面,有明顯的蜘蛛網狀,被酸腐蝕過的痕迹。
3.肉眼可見裂隙中,有有機膠充填過的痕迹,且光澤明顯偏暗。
4.敲擊b貨,會發出沉悶的聲音。
5.鑒别不出的翡翠新人,建議将翡翠送至當地的珠寶鑒定機構,借助專業儀器可知真假。
騙局二:翡翠c貨
用有機染料或無機染料充填翡翠裂隙的為c貨翡翠。
用有色膠充填翡翠裂隙的為b+c翡翠。
鑒定辦法:
如果你看見待測翡翠的顔色無根、發散,有浮感;
如果你看見待測的翡翠的裂隙中有顔色聚集;
如果你看見待測的翡翠的表面,有明顯的被酸腐蝕過的痕迹;
如果你看見待測的翡翠有“色上加色”的現象;
……
基本可以判斷它是b貨或b+c貨。
騙局三:翡翠的優化處理
翡翠的優化有熱處理、浸蠟;處理有漂白浸蠟、漂白充填、染色處理、鍍膜處理。這裡分别說兩個典型的,一個熱處理,一個鍍膜處理。
①熱處理
為了使翡翠更具有賣相,奸商們會對翡翠進行“熱處理”。你沒看錯,和寶石的“燒”一樣,翡翠也可以被“燒一燒”。
翡翠的“熱處理”可以使翡翠的黃色、棕色、褐色變為鮮豔的紅色。
“熱處理”後的翡翠,有一種很“幹”的感覺,像那種幹、無水頭的翡翠都是低檔劣質翡翠,不值得購買。
②鍍膜處理
鍍膜也是為了增加賣相。
鍍膜翡翠的表面光澤不強,用放大鏡觀察,可見起皮現象,用手搓摸會有粘滞感。
騙局四:拼合翡翠、合成翡翠
① 拼合翡翠
有些翡翠原石看着挺像回事,其實是由兩塊或以上的翡翠進行人工拼合,以達到提高賣相的造假目的。
搓摸拼合的翡翠原石皮殼,會發現質地較軟,有膠感。
② 合成翡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翡翠成分再複雜,依然可以被人工合成。比如,合成翡翠,觀之綠色至黃綠色,半透明玻璃光澤,觸感細膩,在紫外燈下,有藍白弱熒光,灰綠中有強熒光,與天然翡翠的性質基本相同,正常檢查不足以分辨。
是以,建議寶迷們認準權威的珠寶鑒定機構,至少省級以上,國家級的證書。
█ 總結
1.眼看
真翡翠有“翠性”,表現分三種:
第一種俗稱“蒼蠅翅”,是指翡翠表面在光線照射下,出現一個個像蒼蠅翅膀一樣的亮白色反光。
第二種俗稱“桔皮效應”,是指通過反光觀察,翡翠的抛光平面,會看見類似桔子皮一樣的一個個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和凹陷。
第三種俗稱“棉”,是指通過側光或底光的照射,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會看見翡翠的内部,出現一些棉絮狀物質。
2.手感
真翡翠比重大,手掂量時,有壓手感,而岫玉、獨山玉、染色石英岩、水沫子等假翡翠則手感很輕。
翡翠的鑒定技巧,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不僅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還需要經驗+10086,隻要多看多摸多和真翡翠對比,才能修得真谛。
█ 送上騙局五
一張冒充翡翠的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