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苗柔柔:凡爾賽最值得炫的“富”,“凡爾賽文學”可學不來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苗柔柔】

最近國内冒出了一個“凡爾賽文學”的說法,據說大緻是用低調文字炫富的意思,要什麼先抑後揚、自問自答或第三人稱視角,不經意間露出“貴族生活的線索”。還有人追根溯源,從日本少女漫畫《凡爾賽玫瑰》講起。

雖然這個熱詞的流行,更多的是因為對這種發帖方式的諷刺,但凡爾賽宮确實宏偉奢華,成為“貴族生活”的符号倒也名正言順。

可是,曆史上這座宮殿一貫高調得很,并沒有什麼“不經意間露出”。唯一與“凡爾賽文學”特征相關的,大概是路易十四個人生涯的“先抑後揚”。

路易十四的心理陰影

1643年路易十四登基時隻有5歲,太後安娜奧地利執政,1648和1650年間,因為政府征稅和内部奪權鬥争,爆發了兩次 “投石黨運動”,迫使年幼的路易十四兩次逃離巴黎。

後世的學者們一直認為這兩次被暴力運動逼迫逃離家園的事件給路易十四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他在當時極度的無力感中迸發了将來必須要掌握權力的強烈欲望。

1661年馬紮然去世後,幾個權臣幻想能夠成為其繼任者,太後安娜也懷有同樣的野心,但是路易十四立刻宣布了他親自執政的決心:

“先生,我召集我的掌玺大臣和國務秘書們,為了告訴你們,到目前為止我曾經允許紅衣主教來管理我的事務。但是以後我将親自負責。當我向你們詢問時,你們幫助我并提出你們的意見。掌玺大臣先生,我請您隻有在我下令以後才能蓋章,而你們,我的國務秘書們,必須按照我釋出的指令去做事。”

1665年,當巴黎議會想要讨論他的某項诏令時,他聽到消息,從文森趕回來,身着獵裝、高筒靴,手執馬鞭,走進會議廳,向議員說道:“你們的集會所帶來的不幸結果是衆所周知的,我指令你們解散這次集合讨論诏令的會議。主席先生,我禁止你召集此種會議,并禁止你們任何一人提出此項要求。”

從登基到去世的72年裡,他基本上就做了兩件事:對内收攏和強化君權,對外打仗(鞏固、擴大法國在歐洲的權勢)。而在收攏和強化君權期間,凡爾賽宮扮演了重要角色。

這座宏偉奢華的宮殿起自于一個人的悲(作)劇(死),他的錯誤在于完全沒有認清他的君主是個什麼樣的人。

1661年8月17日,财政總監富凱在剛完工的府邸沃勒維孔特城堡(vaux le vicomte)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晚會,他的本意是炫耀一下自己的居所,享受一下人生巅峰的春風得意。但不幸的是,他請了一位錯誤的客人。

按照伏爾泰的描述:“八月十七日,傍晚六點,富凱是法國的皇帝,淩晨兩點,他什麼都不是了。”

路易十四以A錢的罪名逮捕了他,并扔進了巴士底監獄,從此富凱就消失在曆史長河裡。國王查抄了沃勒維孔特城堡的全部設計圖紙、檔案及珍貴物品,順便接收了設計、建造城堡的大師們,讓他們為自己建造一座更雄偉壯觀豪華的宮殿。

苗柔柔:凡爾賽最值得炫的“富”,“凡爾賽文學”可學不來

沃勒維孔特城堡(vaux le vicomte,又譯沃子爵堡或子爵城堡),圖檔來源:zionstar.net

最終凡爾賽宮占地111萬平方米,其中園林100萬平方米,是當時歐洲最大、最氣派的宮殿建築,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家具。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代君王常駐107年,中間曆經多次修繕。

凡爾賽的貴族生活可不隻是享受那麼簡單

“凡爾賽文學”主要的目的就是展現自己的奢華生活,但當年貴族們在凡爾賽宮裡的享受是要付出“代價”的。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搬進凡爾賽宮,立刻開始利用它鞏固王權。

首先,他宣召地方貴族離開各自的領地,搬到凡爾賽侍奉國王,并借機向各省派駐“司法、警察和财政監督官”接手這些地區的管理。

據說路易十四記憶驚人,當他進入大廳後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在場,誰缺席,是以每個希望得寵于國王的貴族都必須每天在場。長期脫離領地使得貴族們對地方的管控力消失,實際管轄權轉移到了國王手裡。

為了顯示王權和拉攏貴族,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經常舉行場面浩大壯觀的典禮、晚會、舞會、狩獵和其他娛樂活動,貴族們被奢靡的宮廷生活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于宮中為榮,并重金采買仿效宮廷的禮儀着裝。

其次,路易十四建立了一整套完整且嚴謹的凡爾賽宮廷禮儀規範,每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規範的每一個細節都在無聲地指明每個人的身份地位,讓他們屈從于國王的威嚴,日複一日,潤物細無聲地建立起森嚴的等級制度,使每個人自覺地遵守而不是反抗這一套體系。

苗柔柔:凡爾賽最值得炫的“富”,“凡爾賽文學”可學不來

“一個完美無缺的朝臣應該懂得禮儀規範并且要像學習教理一樣學習它。大家都明白,每個人都戰戰兢兢唯恐犯個什麼錯誤,大家也都明白為什麼當掌門官一喊‘諸位,國王到了!’時嘈雜聲立刻停止。這樣一種宗教式的寂靜便壓在每個人的頭上,以緻大家除了國王的手杖在地闆上的聲響外,便什麼也聽不到了。”(雅克·勒夫隆《凡爾賽宮的生活》)

當然,對于法國而言,路易十四權力的集中提高了法國的國家能力,但對于大部分貴族而言,丢權不是真的“此間樂,不思蜀”吧。

凡爾賽的名望也不光來自奢華

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也不隻是搞“權力的遊戲”,還是勤于執政,善于用人,任命柯爾貝爾為财政大臣,整頓包稅制,打擊營私舞弊,奉行重商主義,鼓勵工商業制造,重金拉攏威尼斯制鏡技師,建立法國自己的工廠,最終鏡子成為法國最主要的出口商品。這些政策使法國在1675年達到收支平衡。

同時,路易十四鼓勵科學文化的發展,推動科學文化的國家化,建立國家科學文化機構,推行國家資助制度,将社會領域的文化藝術活動和人才收束到國家體制之内。

1661年,路易十四建立了皇家舞蹈學院;1663年,繪畫和雕刻學院正式納入國家體制,90位成員負責皇家的藝術事務。1663年建立法蘭西文學院,1666年建立羅馬法蘭西學院,把派遣藝術家到意大利學習訓練的傳統做法制度化。

1666年成立的皇家科學院更是為法蘭西的科學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路易十四使之成為一個寬松的科學基地,國王在授予其會員年薪的同時不施加任何規定,這些學者可以自由地專心于個人工作,還參與對王國有用的集體項目。

1666年,惠更斯加入皇家科學院,接受路易十四的資助進行科學研究,1673年他發表了著作《論擺鐘》,并把它獻給了國王。

1668年,路易十四邀請天文學家卡西尼(曾測量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加入科學院,卡西尼幫助建立了巴黎天文台。

1699年皇家科學院重組,确定了六個部分:幾何,天文學,力學,解剖學,植物學和化學。

而王室對科學的興趣和資助,也使得凡爾賽宮變成了一個科學和技術試驗的地方,同時也是科學表演的舞台。法國吸引來許多科學家,把他們的知識和技術應用于建立築。

凡爾賽音樂噴泉使用了一個特别複雜的網絡,嘗試了最多樣化的技術。因為沒有天然水供應,是以必須通過液壓機、管道、渡槽、虹吸管等從遠方輸送過來。柯爾貝爾準許了将盧瓦爾河的水改用于凡爾賽,但是讓·皮卡德神父制作的特殊望遠鏡能夠測量角度和水準,證明此項操作是不可能的,最終路易十四花費3000萬美元(按今天價格換算)請比利時工程師修建了一座大型泵站“馬爾利機器”(la machine de marly),總長35公裡,從塞納河抽水為凡爾賽宮的2400個噴泉供水。

苗柔柔:凡爾賽最值得炫的“富”,“凡爾賽文學”可學不來

馬爾利機器la machine de marly

1783年9月19日,凡爾賽宮的公園中,孟戈菲兄弟在路易十六面前進行了熱氣球載動物的升空實驗,搭載了一隻羊,一隻鴨子和一隻公雞。這為以後的第一次熱氣球載人升空試驗奠定了基礎。

現在熱氣球不稀奇,但當時也算高科技了,差不多相當于飛機、火箭,“凡爾賽文學”學得來麼?

苗柔柔:凡爾賽最值得炫的“富”,“凡爾賽文學”可學不來

凡爾賽宮和科學互相成就的另一處,就是對王子們的教育。最傑出學者在凡爾賽宮向王子們介紹科學知識,展示科學成果。路易十五從7歲起就對地理和制圖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幾年後又愛上了天文學。他對解剖學和外科手術也很關注,并曾經參與解剖,他最終下令把外科醫生從理發匠的行業裡解放出來,使之與内科醫生并列成為受人尊敬的專業人士。

路易十六是地理專家,擅長海軍、建築、造船和門鎖領域,他派出拉佩魯斯對澳洲進行探險。路易十六還設有十個實體和力學實驗室、工廠中的房間和圖書館,他對化學充滿熱情,并從事當時非常時尚的電學實驗,因為彼時人們相信電學可以極大地幫助醫學。

如果“凡爾賽文學”的寫作者們,不是隻會曬個包、曬個旅遊點,哪天能夠不經意地展現下自己發了什麼科技論文,拿了什麼貨真價實的科技獎項,輿論的态度也許會大不相同吧。

結語

凡爾賽見證了“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一生,他使法蘭西成為當時西歐最強的國家,當之無愧的歐洲文化藝術中心,法語在随後的兩個多世紀裡一直是歐洲上層社會的通用語言。

他以自己的功勳偉業赢得了一大批仰慕者,哲學家萊布尼茲評論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德國文學家歌德稱贊他是:“自然造就的帝王中的完美樣本,但是這樣做,卻使他自身耗竭,且毀掉了模子”。在推翻波旁王朝的大革命中起家的拿破侖贊美他:“路易十四是一位偉大的國王,是他造就了法國在國際中的一流地位,自查理曼以來又有哪位君王能夠與他相比?”至今,絕大多數法國人都同意他是法國最偉大的國王,開創了法國領先于歐洲的黃金時期,在曆史書上,他的時代被稱為“偉大時代”。

但是,連他自己和後來者也在反思窮兵黩武讓法國人民精疲力盡,财政不堪重負,而大同盟戰争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法國得不償失。

聖西門在《回憶錄》中說:“路易十四的悼念者除了他的低級侍從和忙于政體事務的人,不太有其他的人……那些沒落的、頹喪的、陷入絕望的外省人先是松了一口氣,随後快樂地戰栗不已;國會慶幸自己得到了解脫;破産的、不堪重負的、絕望了的人民得到了空前的釋放,他們感謝上帝讓他們實作了自己最強烈的願望。”

更不要說,最後到路易十六,還發生了法國大革命那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

“凡爾賽文學”倒不至于會引發這麼可怕的後果,畢竟寫作者們本身隻是小角色,過幾個月也許就被網絡遺忘。

但凡爾賽跌宕起伏的曆史,與兩百年後千裡之外矯揉造作的炫富,發生奇妙的聯系,倒也是令人唏噓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