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時節,驅車前往餘杭北湖草蕩賞蘆花,竟然遇見了久違的紅白相間的小花。
目之所及,一片片,一簇簇,遠遠望去就像白色蘆花間飄着粉色的雲。
這是在我記憶中十分熟悉的植物,但我實在叫不上她的名字!于是,忍不住在強大的朋友圈求援——答案從天南海北傳來:原來,這種從小就認識卻叫不上名字的植物叫紅蓼。
紅蓼花繁,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闊,雲淡楚江青。
紅蓼,這種細碎的美麗的小花,在秋天,不經意又開滿了。
“紅蓼一灣紋缬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宋代著名詞人張孝祥的詩句,形象地描述了紅蓼花的特征。
兒時印象裡,紅蓼花期較長,從夏天綻放到秋季,因其生命力較強,田野裡到處都是成片地野蠻生長。
每到了秋天,紅蓼會開出淺紅色的花。它的花就像小個型号谷穗一樣,向下垂着。
作為秋天離别之花的紅蓼,竟然還有相當實用去處。
紅蓼的的枝幹和葉曬幹後,點燃生成的煙霧可以驅趕蚊蠅,堪稱天然蚊香。此外,紅蓼的枝幹常常被人們拿來當煮肉時的調料,據說去腥的效果很好,沒有親自嘗試過。
也有人說,秋天可以用鮮嫩的紅蓼葉子來腌制青柿子,其中的原理不得而知,想想也是奇妙。
紅蓼是美的,是豐茂的,是繁華的,是自由的,在萬物枯萎沒落的深秋,隻有它們,在一片枯黃中那樣醒目那樣美麗,它們是自然賜給人間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