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劇《長明》演繹南京真實黨史,六任黨組織負責人生命接力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6月28日晚,由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出品,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和紫麓戲劇聯合制作的大型原創曆史話劇《長明》在南京紫麓·雨花夢想劇場預演。

本劇由著名編劇、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向民擔任總編劇,紫麓戲劇創始人馮勉作為編劇,著名導演殷弘毅指導,用創新的舞台藝術表現形式帶領大家重溫那段烽火歲月。劇中南京小吃元素,也仿佛帶觀衆回到那個年代的南京城,看到了一群鮮活的、有溫度的、接地氣的共産黨人。

話劇《長明》演繹南京真實黨史,六任黨組織負責人生命接力
話劇《長明》演繹南京真實黨史,六任黨組織負責人生命接力

時空重構演繹南京真實黨史

1927年到1934年,中共南京地下黨組織遭到八次重大破壞,每一次被破壞後又迅速恢複重建。大批共産黨員、共青團員被捕、犧牲,這其中就包括六任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他們用生命接力,讓南京黨組織在血雨腥風中始終巋然挺立。八任書記,六位烈士,一位失蹤,唯一的幸存者黃逸峰成了最大的嫌疑。

話劇《長明》以第二任書記黃逸峰為線索,勾連起謝文錦、孫津川、黃瑞生、李濟平、李耘生、顧衡等六任書記從上任到被捕,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英勇事迹,将革命主義和理想主義的宣傳教育,寓于生動的舞台表演之中并呈現給觀衆。

話劇《長明》演繹南京真實黨史,六任黨組織負責人生命接力

該劇打破正常線性叙事方法,将曆史事件進行解構并重新組合,構築了一個勾連着生與死、曆史和現實的特殊空間,地下黨中共南京市委的曆任書記在此相聚。他們探讨革命的内涵、工作的得失、犧牲的經過,同時排查叛徒。

《長明》總編劇、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李向民表示,觀衆在觀演過程中,會有代入感和互動感,會跟着劇情的發展一步步進入人物内心世界,引起對初心和信仰的思考。

話劇《長明》演繹南京真實黨史,六任黨組織負責人生命接力

劇本舞台設計還原曆史細節

真實感是本劇的一大特點。話劇《長明》根據史料進行還原曆史細節,大部分的台詞或情節都是烈士們說過的話、經曆過的事。劇中孫津川的扮演者青年話劇演員盛凡介紹,孫津川書記上任僅一個月時間,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印記太微弱。劇組前期翻閱大量的史實資料,走訪老黨員,通過人物的經曆和職業還原人物性格,比如孫津川年少時便去金陵制造局當勞工,在言行、服裝設計方面偏向樸素務實,與有過留蘇經曆的謝文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本劇在舞台布景和音樂選擇上同樣追求真實。據總導演殷弘毅介紹,本劇舞台布景以南京老城牆為背景,采用實景3d模型和多媒體全息投影,以生動的形式還原那個動蕩年代的真實面貌。中共南京市委首任書記謝文錦改編的蘇聯歌曲《光明贊》貫穿全劇,展現出共産黨人不懼眼前黑暗、為光明和自由而奮鬥的頑強革命意志。

話劇《長明》演繹南京真實黨史,六任黨組織負責人生命接力

劇中的每個人都有其鮮明的人物性格。因為家庭背景、教育經曆、性格遭遇等多方面的原因,劇中書記們争論、徬徨、悔恨、亢奮,但對黨的忠誠和對敵人的仇恨卻是一緻的。劇中黃逸峰的扮演者羅巍談到,這部戲裡的每個人物都很鮮活,都有表達的空間,它避免直接地說教,而是通過人物、情感的碰撞和沖突沖突,把觀衆帶入角色和情境中去。劇中考究的曆史細節和豐富的生活元素也引起了在場觀衆的共鳴。“在站台送别的最後一幕裡,有很多老南京本地的小吃元素,像是雞汁回鹵幹、赤豆糖芋苗、鹽水鴨頭,帶我回到那個年代的南京城,看到了一群鮮活的、有溫度的、接地氣的共産黨人,”一名大學生觀衆說,“為了讓更多人能‘吃飽了肚,穿暖了身’,他們選擇與他們所熱愛的生活和城市訣别,用鮮血和汗水為光明的未來鋪路。”

話劇《長明》演繹南京真實黨史,六任黨組織負責人生命接力

曆史與現實的交融,不僅将觀衆帶入了這場“生與死”的對話,也引發了更多對未來的思考。一名觀衆告訴記者,在劇末破舊的南京火車站駛來了複興号,背後大屏閃過新中國的種種成就,“我認為這輛從曆史開來的火車,開向的是新中國、新生活,駛向的是無數英烈為之奮鬥和付出的光明未來。我想在現在或許是将來,我們都能自豪地對英雄們說一句,‘這盛世,如你所願’!”

黨史故事代代相傳,黨史學習教育在舞台上“活”了起來。據悉,作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紅色話劇,《長明》将于6月30日、7月1日在紫麓雨花夢想劇場進行首輪公演,後續還将開展全國巡演,赓續紅色血脈,讓革命之火萬古長明。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蘇雲

來源:紫牛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