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聯酋發力太空探索“拉希德”2024年登月

作者:環球網

來源:科技日報

今年7月20日,阿聯酋火星探測器“希望号”成功發射,打響了其“探火”第一槍。如今,阿聯酋又将目光投向了月球。

據《自然》雜志11月5日最新消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宣布,計劃發射一輛名為“拉希德”的小型月球車以研究月球。消息中稱,這展現了阿拉伯世界國家在航天方面的勃勃野心。

如果計劃成功,阿聯酋航天局将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全球第五個成功将飛船送上月球表面的國家。

位于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表示,其内部團隊将開發、建造和運作這輛重約10公斤的月球車——“拉希德”。

該團隊将雇傭一個太空機構或商業夥伴來執行探月任務中最危險的部分:發射和着陸。“拉希德”預計2024年登上月球,如果成功,它将成為由私人公司和太空機構制造的月球漫遊車之一。

建造“拉希德” 面臨多重挑戰

對于一個在太空探索領域隻有14年經驗的國家,建造月球車對阿聯酋提出了許多新的挑戰。

相對簡單的月球車包含6台科學儀器、4台相機。英國米爾頓凱恩斯開放大學行星科學家漢娜·薩金特說:“在這個階段,阿聯酋并沒有自不量力。我認為他們實際上在這方面(探月)相當聰明。”

“拉希德”的重量隻有中國嫦娥四号探測器重量的十分之一。它将進行的任務包括一項研究月球表面熱特性的實驗,以進一步了解月球景觀的構成。mbrsc探月任務項目經理哈馬德·阿爾·馬祖齊說,另一項實驗将研究月球塵埃的構成和顆粒大小。

薩金特說,“拉希德”最令人興奮的地方在于,這将是首次在月球上使用朗缪爾探測器。它将研究由流動的太陽風引起的在月球表面盤旋的帶電粒子等離子體,這種環境會讓月塵帶電,而人們對此知之甚少。

她補充說,基于月表的實驗對于了解帶電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種條件會使月球塵埃粘在表面,可能會對未來的載人飛船任務造成危險。“月塵真的非常細小,無處不在,到處都粘在一起,如果宇航員大量吸入,會危害身體。”

“拉希德”将在月球近側赤道北緯或南緯45度之間的一個未經探索的位置着陸。這使其與地球的通信比遠側探測器更容易,也意味着着陸時碰到的岩石比在月球極地區域要少一些。然而,确切的地點還有待從5個候選名單中選出。

這項任務計劃至少持續一個月球日——大約相當于地球上的14天。“拉希德”的飛行距離可以從幾百米到幾千米不等。該團隊希望這輛漫遊車也能在月球上度過同樣漫長的夜晚,屆時氣溫将降至-173℃左右。以前的月球車通常攜帶一個熱源,但阿聯酋長期計劃的項目經理阿德南·阿爾·賴斯表示,過夜生存将意味着為小型月球車開發新技術。

據介紹,“拉希德”重量輕,可以搭乘商用着陸器飛行,這可降低任務的總成本。阿爾·馬祖齊說,體積小、重量輕意味着月球車的開發速度會更快,并且更容易登上月球。

雖計劃獨立完成 但仍需國際合作

2017年,阿聯酋曾宣布一項名為“火星2117”的計劃,打算在2117年之前,在火星上建造第一個人類可居住的社群。當然,該計劃也包括探月。

阿聯酋的航天工業起步較晚。阿聯酋航天局隻有6年曆史,其衛星項目也隻有14年曆史,該國在所有領域授予第一個博士學位也隻有10年的曆史。短短十幾年,通過雇傭國際學術和工業合作夥伴幫助建立和設計任務,同時培養本土工程師的政策,阿聯酋迅速成長為一個航天業大發展的國家。

盡管阿聯酋目前在衛星、軌道器和遙感儀器方面有專長,但機器人任務需要新的技術——建造月球車的機械結構及其供暖和通信系統。團隊項目人員之一邁埃尼說,用一個輕型月球車有限的功率和天線長度,在距離地球384000公裡之外向地球發送信号,尤其具有挑戰性。

mbrsc的漫遊車團隊已經為這個項目工作了大約兩年,他們正在之前成功的探測器的基礎上設計“拉希德”月球車,還計劃建造一系列月球車模型。阿爾·馬祖齊說,與此前阿聯酋的“希望号”火星探測器(主要由美國和阿聯酋工程師共同在美國完成建造)不同的是,整個月球車将在阿聯酋開發。不過他也表示,“拉希德”的建造仍将涉及國際夥伴間的合作。

“拉希德”能否登上月球還未可知。到目前為止,隻有歐洲、中國、俄羅斯和美國的國家航天局成功将探測器安全降落在月球,而且還沒有一家私營公司取得成功。已有20多個着陸器墜毀,最近一次的“探月”失敗案例是2019年,印度的“月船2号”着陸器在月球墜毀。

阿爾·賴斯補充說:“盡管阿聯酋2024年‘探月’的任務日期與美國2024年‘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時間一緻,但即使‘阿爾忒彌斯’計劃停止,阿聯酋的月球任務也将繼續進行。我們的計劃是完全獨立的。”

nasa計劃從2021年開始對在月球上進行科技實驗的公司支付費用,而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将會有一系列月球車和着陸器出現,作為執行美國“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先驅。歐洲航天局、中國、印度、以色列、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也計劃在未來5年内發射着陸器或月球車。

“每個人都急于登上月球,而我們希望成為這些國際努力的關鍵貢獻者。”阿爾·馬祖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