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1 月 19 日,第四屆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于蘇州市相城區召開。作為在全球享有盛譽,以權威見解深度解讀全球科技趨勢的盛會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的 emtech 系列峰會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會議風向标。今年,emtech china 2020 繼續以技術與商業的結合為主線,數十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海内外院士、商業領袖、科創精英将莅臨現場,探讨新興科技發展現狀及其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此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 家聰明公司” 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釋出。
會上,百濟神州進階副總裁、生物制藥負責人劉建在現場分享了《中國生物醫藥的産業之路》主題演講。

以下為整理後的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 emtech 給我們這個機會,今天講的是百濟神州對中國生物制藥創新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2020 年新冠疫情的蔓延,對人類社會提出比較大的挑戰,盡管造成了很多痛苦,但另一方面,也見證了人類頑強和堅韌不拔的一面,特别是在中國,抗擊疫情的醫藥創新與發達國家齊頭并進,一個月内我們發明了診斷試劑,10 個月内有 10 款以上的疫苗進入三期臨床,這種速度其實與世界上的頂尖國家、發達國家相比是不相上下的。
大家可以回顧一下,為什麼中國實作這種速度?我自己的看法是 2015 年是個分水嶺。
2015 年,中國政策做了一系列改革,國家《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拉開國家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大幕,特别是藥品的研發監管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在這之前,中國醫藥行業的創新主要是仿制藥生産。
2018 年到 2019 年,每年可準許超過 40 個新藥,幾百個産品得到審批,發展速度相當快。為什麼中國生物制藥得到快速發展?我個人認為有三個主要因素:
第一,政策因素。2015-2017 年間,國家出台四項核心檔案,推動 mah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入 ich(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國際協調會議) 兩項關鍵工作,2019 年共準許 60 個首次在中國上市的新藥,當年新藥獲批數量超過美國,這些因素直接帶動了本土新藥研發的發展;
第二,人才的聚集。政策紅利驅動下,中國新藥研創能力與人才儲備迅速建構,不光是中國本土培養了大量臨床與研發人員,而且還吸引外企大量的高端人才流向中國本土;
第三,資本的聚集。國内外資本大量湧入生物醫藥産業,助推中國創新崛起。2019 年醫療健康産業融資額高達 602.8 億元,生物醫藥成為醫療健康投融資最熱門領域。港交所、上交所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新的融資管道,港股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達 16 家,總市值超 1700 億美元。
這些因素推動下,中國醫藥産業具體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什麼特點?我簡單講一下。
第一,中國創新是井噴式的,速度相當快;第二,資本的聚集,不管中國本土的資本,還是全球資本聚集都大量備援;第三,中國生物制藥創新現在不僅本土在發展,而且與外企聯合發展,并駕齊驅。
但是中國制藥不是一帆風順的,這也是我今天講的重點,中國生物制藥有兩個方面主要挑戰:
第一個是我們的原創性不夠,中國制藥很多創新藥出來,實際上基本是在仿照國外的制藥模式在做,基礎研究中缺少全新靶點,缺乏差異化創新;
第二個是中國産業化的落後,産業化的落後表現兩個方面,一是産能不夠,二是生産技術落後,國産程度極低。
這個現象在新冠疫情出現以後個人覺得越來越明顯了,包括我們公司 pd-1 的産品可以治 20 幾種癌症,效果相當好,由于新冠疫情對于生物制藥産生的要求,我們國内幾乎找不到額外的産能。而且,一般生物制藥的核心技術都是西方發明的,導緻的結果是我們的生産技術落後,很多生産技術要比對的原料、材料、輔料都要依賴國外進口,我跟朋友聊的時候,發現很多公司有 70% 甚至是 80% 的原料從國外進口。随着疫情的發展,這個現象變得越來越突出,國外把産品帶到國内來周期相當長,也導緻我們産品的生産周期和釋放周期變得很長。
産業化提升主要是兩個過程,一是生産工藝的研發,怎麼把科學家腦子裡想到的概念變成看得見、摸得着、可量化生産的過程,此外還有生産制造的過程,也就是産能。
這種背景下,百濟神州在做什麼?我們确定了兩條腿走路的措施,第一條腿,是與世界上品質最好、最強大的生産外包商建立牢固的夥伴關系,在自己産能沒有形成的情況下,依靠他們的力量生産我們需要的産品,除此之外,我們還建了兩個全球性的生産基地,一個在蘇州,一個在廣州,在蘇州的生産基地主要側重化學小分子藥物的生産,在廣州的生産基地做生物大分子藥的生産。
我們在廣州的項目投資了 23 億元,它的目标是建成一個全世界一流的生産基地,除了保證自己的供應鍊以外,我們公司還有着強大的願望,把中國最好的藥品的藥價拉下來。
藥物的可及性是有限的,特别是世界一流藥物的可及性非常差,一年動辄需要數十萬的用藥開銷,這個價錢大多數老百姓是負擔不起的,我們的目标是把這個藥價拉下來,拉下來很重要的環節還得有産能,如果沒有自己的工廠,沒有高超的技術生産不出來這種藥,供應就依靠大外企供應。
我們的第二目标是把制造出的好藥,不光要供應中國,也要帶到國外去。是以生産基地都是采用全世界最高的品質标準為基礎,我們的産品要走出國門,我們不光以中國的治療标準為參照,也參考歐洲、美國标準,任何時候隻要有需要,我們産品可以在美國、歐洲、澳洲、日本等全世界任何地方去進行臨床實驗或商業化銷售。
從技術趨勢來看,明天一定是智能化的,實作工業 4.0 完全智能管理工廠的能力,今天我們做生物制藥是比較高深、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但如果我們用智能的技術思維進行研發,會讓原本很複雜的過程變得相對簡單。
百濟神州的目标是要走出國門,讓高端藥物普惠全世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