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作者:美劇爛番茄

繼續我們的奧斯卡巡禮之旅,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另外一部是《綠皮書》)。這部早在戛納曾被多少冷落過卻在奧斯卡變成最大黑馬的影片,對我來說絕對算不上是意外,于是這次找出去年寫的這篇文章帶大家聊聊《黑色黨徒》為啥就這麼受好萊塢學院的青睐吧。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今年戛納殺出來的一票好片中,最令我好奇的還得算是今天聊得這部《黑色黨徒》。好電影,比如《燃燒》,《小偷家族》,《幸福的拉紮羅》……這些幾年難遇的好片我們充其量說的是期待——隻有像《黑色黨徒》這樣明明拿到戛納二等獎評委會大獎。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卻難以收獲前線觀衆的一緻好評,才會值得好奇,尤其是它的導演還是斯派克李。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作為可能是當代好萊塢最老牌的黑人電影創作者,曾經斯派克李也是拍過《局内人》,《為所應為》,《單挑》這種種族話題電影的時代先鋒(當然也不排除拍過美版《老男孩》這種帶勁電影),在這些年逐漸開始被歲月掩蓋到了拿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年紀了。眼瞅着《黑豹》,《逃出絕命鎮》,《抱歉打擾》這些新時代黑人電影重新顯露鋒芒,斯派克李仍然能夠寶刀不老嗎?到底這個莫衷一是的“戛納遺珠”真的算是好片嗎? 看了才知道。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在一切開始之前,亞力克鮑德溫那段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獨白就有點把我震住了。熟悉這些年好萊塢脫口秀喜劇界的朋友都知道,自打亞力克鮑德溫在snl挖掘出扮演特朗普的天賦,他的一言一行都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這個這些年最不靠譜總統的真實面貌;更不用說在這裡如同特朗普一樣的種族歧視icon用極度冒犯的發言來描述八九十年代的美國,從頭就為整個電影打下了沒正型的基調。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整個電影所描繪的八九十年代就像奧斯卡紀錄片《辛普森:美國制造》裡刻畫的那樣,種族問題越發上升到台面,随時一觸即發。而就像那部紀錄片尤其提到的,當時以全白人著稱的洛城警局被人開玩笑道警察局長一定是親自去三k黨招募的警察。而就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加入警局的黑人羅恩變成了一個刻闆世界的“闖入者”。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當然這種闖入不是那種“改變世界,改變自己”雞湯似的闖入,羅恩更像是變成了一種彰顯平權的icon而隻是變成了被歧視的靶子被欺負,被冷落到檔案室做最瑣碎無聊的工作。無意中發現三k黨在當地報紙上的廣告之後,他迅速萌發了潛入該組織當卧底的念頭。在白人猶太搭檔弗裡普的幫助下,他倆成為了卧底角色的一體兩面,羅恩負責電話聯系組織成員,而弗裡普則負責以羅恩的名義參加三k黨的種種線下活動。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是的,我也知道這一切看起來蠢蠢的,為啥明明印在報紙上的3k黨廣告在從未被調查過?為啥一體兩面都可以完成的角色扮演從來沒有人去嘗試卧底過——斯派克李沒有在這裡過多糾結,隻是時不時用這種調皮的“細思恐極”來暗搓搓地諷刺這樣一個時代白人的傲慢和對黑人的不曾在乎。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在一次卧底行動中,羅恩在大學生黑人運動機會中遇到了有強烈政治主張的美麗女孩帕特裡斯,并被黑豹黨前任領袖kwame ture的政治理念強烈吸引。随着卧底工作的深入,經過三k黨嚴苛的考察之後,羅恩和弗裡普與三k黨的核心人物大衛·杜克建立了緊密的關系,羅恩甚至被推選為地區代表。大衛·杜克來訪斯普林市,三k黨決定謀劃一次針對黑人運動的恐怖爆炸活動,來證明他們白人至上主義分子的極端狂熱,并為三k黨的神秘儀式助興。自己心愛的女孩命懸一線,羅恩和弗裡普兵分兩路,極力挫敗三k黨的陰謀、阻止悲劇的發生 。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輕松加擰巴,斯派克李在這裡設定了太多一層套着一層的不同信仰陣營:black power,white power,黑人參與的white power…可是卻沒有很深刻地把一切攤開去真刀真槍的信念大對決,最終隻是把大部分故事對準了一體兩面的buddy comedy,四兩撥千斤地用這一對倒黴且無可奈何的苦逼卧底串聯起整個“oj辛普森”時代沖突與苦難。他真的沒有很嚴肅地像是曾經電影裡那樣批評這個,反對那個,隻是徹底放松下來,用小人物的視角來諷刺整個社會的瘋狂。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兄弟,這整個電影的大概念可是黑人三k黨啊!尤其是一段用《一個國家的誕生》來串聯起black power 和white power集會的平行剪輯,可是盡其所能地蔫壞着嘲笑那個時代的全部可笑。當主角們最終被時代的洪流所裹挾着,即使做對了一切卻不得不黯然離開前終于放下一切包袱對三k黨的肆無忌憚的嘲笑,想必螢幕外的人們也很難不跟着會心一笑起來。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當然看到這裡,我也尋思斯派克李不尖銳了,不生氣了,曾經的憤青現在平和得跟遛彎老大爺(不過的确已經是老大爺了)一樣——事實證明我尋思錯了。斯派克李最終還是讓我們随着男女主角的視野看到未來,看到我們生活的現在,這個人們成天念叨太過“政治正确”的時代裡仍然不乏種族問題的暴力沖突,三k黨仍然在街上大招旗鼓,無辜的黑人仍然在街上流着血,而總統仍然在毫不掩飾對種族問題的毫不在乎。這個時代真的如我們所說太過“政治正确”了嗎?還是人們開始被這幾個字所吓倒,反複強調政治正确的“失控”正在把藝術作品帶到不歸路?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多說幾句所謂私貨,我并不認為政治正确會害死藝術,縱觀人類曆史,藝術總是會被社會風潮所裹挾,也是是以,藝術得以前進得以獲得一個時代的标記。當人們被政治正确這個高度內建的概念所蒙蔽雙眼去仇恨而看不到那些藝術作品的進步性,那說不定就會被遠遠甩下也說不定呢~整部影片在這裡的升華我相信是最開始提到戛納那十分鐘掌聲最大的原因了,在這樣一部看起來瞎胡鬧的喜劇最後整這麼一出,效果看起來可比幹巴巴的批判好看多了呢。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最後再聊點輕松點的吧,作為一體兩面的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作為星二代在這種沒有松弛的電影裡挺難顯現出家傳(隔壁老爹的《伸冤人2》這周末也出了資源哦),電影裡更多的喜劇元素果然還是被配置設定給了亞當司機,在登上兩次snl接連演過《帕特森》《神偷聯盟》這種輕喜劇後,他再也不是我心目中的星球大戰中的不開心熊孩子凱洛倫了!當然還是要順便提一下最驚喜的卡司竟然是在最新版《蜘蛛俠》中扮演傻白甜的勞拉哈利爾,沒必要傻笑優雅大方,頂着爆炸頭蹦蹦跳跳的她算是重新整理了很大一部分刻闆印象啦!

這回我們聊聊這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兩部之一《黑色黨徒》

能把《黑色黨徒》擺在奧斯卡的舞台上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會是以下幾點:

01

好萊塢欠斯派克李一個說法

作為長久以來戰鬥在黑人影視陣地第一線的先鋒文化icon,斯派克李總是在奧斯卡的舞台上拿不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榮耀。學院給一個沒什麼榮譽的60多歲的文化先鋒終生成就獎同時需要一個獎項來為他的藝術人生證明,就像是學院愛死了的梅姨。《黑色黨徒》擔當的起這份任務,也可能是學院償還斯派克李最後的機會了。

02

好萊塢也欠喜劇片一個說法

就像傑克布萊克在脫口秀說過一萬次的,喜劇片在曆史上從來都是被學院歧視的那個部分。當這樣一部同時兼具着普世情懷的政治諷刺喜劇被拿出來放到最高舞台,應該也算是學院努力轉變傳統,擺明态度為《大空頭》這類喜劇片表現包容。

03

說完外部因素,再說回内部因素

《黑色黨徒》最寶貴的除了跑馬燈的黑色幽默,代表着斯派克李幾十年來對種族問題的堅守,年過60仍然不失憤怒,最有娛樂性的商業元素比方說平行蒙太奇應用讓電影在娛樂大衆的用途同時兼具了普世價值觀的傳達。結尾現代新聞紀錄片素材的拼接,最終讓電影不止于滑稽商業片變成了警世恒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