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風亮節、桑梓情深的彭州赤子李一氓

作者:方志四川

高風亮節、桑梓情深的彭州赤子李一氓

李—氓(1903-1990),四川省彭州市天彭鎮人,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戰士。他是彭州市在大革命之前走出去并幸存下來的唯一的老共産黨人,更是我們黨内為數不多的在大革命前入黨的老同志。同時,他又被陳毅稱為"黨内紅秀才",是詩人和書法家,是中國文化藝術界德高望重的賢明哲人。

李一氓

1925年,李一氓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投筆從戎,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根據黨的安排,秘密輾轉到達上海,從事黨的文化工作和保衛工作。

在上海期間,他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主編《流沙》《巴爾底山》等刊物,翻譯出版了《馬克思與恩格斯合傳》《馬克思論文選譯》等著述,受黨的委派同左翼作家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系,并結下深厚的革命友誼,加強了黨對文化工作的上司。

1932年,李一氓奉命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到達陝北後,先後任毛澤東同志秘書,陝甘省委、陝甘甯省委、陝西省委宣傳部長。1937年,以毛澤東的代表的身份到四川成都,恢複和發展共産黨組織,并對四川地方實力派劉湘、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做争取工作,出色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李一氓來到南昌,任新四軍司令部秘書處處長兼軍法處處長,協助葉挺、項英編組新四軍。

1945年9月,為了更好地堅持、鞏固、建設解放區,争取和平局面的實作,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決定統一行政機構。1945年10月29日,在清江城(今淮陰區)召開了蘇皖豫各大解放區負責人、各行政區參議會負責人、各界代表參加的聯席會議,經充分民主讨論協商,決定成立蘇皖邊區民主政府,李一氓被推選為主席。

蘇皖邊區民主政府成立後,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發展生産,改善民主,迅速恢複和發展了城市工業、鄉村農業、交通郵電等,修複了橋梁279孔,公路2330公裡,發放了大量貸款,建立了5所醫院,創辦了十幾種報紙雜志,創立了華中建設大學、華中新聞專科學校和9所中專學校。這一系列工作,對華中人民保衛民主權利、從事和平建設、發展工農業生産、繁榮經濟、解決戰後災民困難和為解放戰争的勝利打下了物質基礎,作了重要準備。

李一氓舊居

新中國成立後,李一氓在擔任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理事、書記期間,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和友誼作出了貢獻。

1958年,李一氓出任中國駐緬甸首任大使。1962年後,調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副主任。1974年至1982年間,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常務副部長,主持日常工作。1978年,李一氓率代表團到南斯拉夫考察,為實作中南兩黨關系正常化做了重要的準備工作。

李一氓為彭州市圖書館題名,并捐贈自己珍藏多年的書刊文獻4200餘冊

1982年後,李一氓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常委,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和中國國際交流協會會長等職。

李一氓是我國文化戰線上的一位老戰士,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淵博的知識,卓越的組織才能,因而在學術界和文藝界享有崇高聲譽。在任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期間,對收集、整理和出版我國古代典籍傾注了極大心血,将古籍整理工作推上了一個新台階,對保護和發揚祖國、民族傳統和優秀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9年中我國共出版古籍四千多種,整理品質也有顯著提高,初步解決了古籍資料"書荒"的問題。

20世紀70年代後,李一氓陸續把他收藏的絕大部分古物捐贈給了國家圖書、文博機關。捐給北京圖書館582種,共1558冊書籍;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陶瓷、繪畫、書法等各類古物精品一次就有366件;捐給四川省圖書館詞類總集、專集、選集2382冊和明清善本692冊。捐給四川博物館書畫28件,其他文物230件;捐送杜甫草堂陳列展覽館數種杜集珍貴版本。

正在進行古籍整理的李一氓先生

李一氓生前非常關心家鄉的文化、教育事業,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兩次回到彭州時都提出"彭縣應該建立一個圖書館"。1988年彭縣圖書館建成投入使用,李一氓親自為新館題名,并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書刊文獻4200餘冊捐贈給彭縣圖書館。為妥善收藏、精心管理這些珍貴的書籍,圖書館專設了“一氓書屋”特藏室,并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并向全市人民開放閱讀。1989年,李一氓捐款15萬元人民币設立“一氓獎學基金”,用來獎勵彭州籍以優異成績考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技人員。

1990年12月4日,李一氓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喬石文章《一位令人崇敬的老共産黨人》,以茲深切悼念。

李一氓博學多才,一生涉獵社會科學研究、外文著作翻譯、古典詩詞創作和校注、文學和書法藝術著述等。主要著作有《一氓題跋》《花間集校》《存在集》《擊楫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