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作者:浩然文史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南唐亡國之君,一代“詞宗”李煜的一首《虞美人》,既給世人留下一篇傳誦千古的詩詞佳作,更讓後人從字裡行間,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亡國之君,面對山河殘破變色的無奈與辛酸。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李煜和小周後劇照

較之山河破碎,可能更令李煜“是可忍孰不可忍”,生不如死的是,自己一生摯愛的傾國傾城,曾尊貴無比、母儀天下的小周後,卻被荒淫無恥的宋太宗肆意蹂躏玩弄。非但如此,極度變态的宋太宗在蹂躏小周後時,竟然讓宮廷畫師現場作畫,将“少兒不宜”不堪入目的細節,都細緻入微的描畫出來,流傳朝野。真可謂宋代版的“陳冠希”!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左:真僞難辨的《熙陵幸小周後圖》右:《問君能有幾多愁》劇照

李煜的無奈、屈辱、恐懼……,種種難以向他人傾訴的心态,躍然紙上,引起後人深深的喟歎和同情。

不過,熟悉李唐曆史的世人,同情之餘,或許不免有“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擡頭看,蒼天饒過誰”的深切感慨:難道,世間真有因果輪回報應?隻是,祖先造的孽,卻要由兒孫來償還。這就是天理昭彰?

李昪(biàn 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

李昪出身微賤,六歲時,父親李榮因戰亂,與李昪母子失散,不知所蹤。伯父李球和母親劉氏帶着李昪逶迤流落到濠州(今安徽鳳陽)。不久,母親也去世了。李昪成為孤兒,在濠州、泗州(今安徽泗縣)一帶流浪。若無奇迹的出現,他的一生,注定将平淡無奇,甚至是流離失所、窮困潦倒。

見證奇迹的時刻到了!幸運之神冥冥中眷顧了這個幼弱的流浪者。895年,吳國皇帝楊行密占領濠州,偶然在濠州開元寺發現了一個叫彭奴的7歲流浪幼兒。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楊行密竟然認彭奴為養子!不得不讓人感歎:對有的人來說,這世間是真的有“猿糞”和“狗屎運”啊。

不過,對小流浪兒彭奴來說,這份突然從天而降的餡餅實在是太大了,在被幸福砸的還在暈頭轉向的時候,彭奴很快又得知了一個不幸的消息:楊行密的其他兒子們拒絕接納他!(這或許也埋下了李昪稱帝後,殘忍虐待楊氏子孫的伏筆)也是,吳國蛋糕就這麼大,自家嫡親兄弟們你争我奪,尚不敷配置設定,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來,這算怎麼回事?況且還是個乞丐?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五代十國時期吳國地圖

在臣屬們面前,楊行密雖總是擺出一副一言九鼎、殺伐果斷的皇帝範兒,但面對兒子們的指責和排斥,卻也是無可奈何。難道未來南唐開國皇帝“烈祖光文肅武孝高皇帝”李昪的幸運要轉瞬即逝了嗎?

非也,非也。如果彭奴還是淪落回流浪乞丐,那估計就沒有後來的南唐了,更不用提什麼後主李煜和“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了。楊行密養子收不成了,估計内心也很歉疚,于是将彭奴轉讓給心腹部将徐溫撫養,取名徐知诰。

如果徐知诰有預蔔未來的神力,他甚至要對這次“轉讓”感激涕零,五體投地。因為,如果他待在楊行密家,估計會備受白眼、淩辱和排擠;而在徐家,徐溫和妻子雖不能說将他視若己出,視為至愛珍寶,但也給予他一份出乎預料的父愛和母愛了。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在徐溫夫妻的關愛下,徐知诰慢慢長大了。據史書記載,他身長七尺,方額隆準,修上短下,聲如洪鐘,喜好讀書,善于騎射。在同輩子弟中,卓荦不群。楊行密常對徐溫稱贊道:你這個兒子将來必是俊傑,諸将之子将來的發展前途,估計沒人能比得過他。楊行密雖說是慧眼識英雄,但當時打死他都不會想到,徐知诰(李昪)和他的兒子李璟,在數十年後,會做出逼迫楊氏族人亂倫,乃至滅絕楊氏宗門的禽獸惡行來!

随着徐溫職務的不斷升遷,徐知诰也一步步升遷。912年,他因戰功升任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與隻知橫征暴斂、虐待群眾的以往刺史不同的是,徐知诰勤儉好學,重用儒生,寬仁為政,因而得到群眾的贊譽和擁護。

918年,在朝輔政的徐溫之子徐知訓被大将朱瑾殺害。徐知诰得到消息後,搶先趕到廣陵,平定叛亂,控制了楊吳朝政。

徐知诰執政後,為收攬民心,寬緩刑法,廣推恩信。他還建造延賓亭,招徕四方賢明士人,不問出身貴賤。他還經常派人到民間了解疾苦,對貧民多盡量予以周濟,是以赢得了民心。

919年,楊隆演稱吳國王,命徐溫為大丞相,徐知诰為左仆射、參知政事,兼知内外諸軍事。927年,徐溫派次子徐知詢到廣陵,讓他代替徐知诰執掌朝政。不久,徐溫病死。徐知詢多次與徐知诰争權。徐知诰誘騙徐知詢入朝,褫奪了他的兵權。楊溥稱帝,任命徐知诰為太尉、中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等顯職。此後,徐知诰控制朝政,爵職日益顯赫。935年,在徐知诰授意下,南吳封他為尚父、太師、大丞相、大元帥、齊王,以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為齊國轄區。閩、南漢等國帝王紛紛遣使者勸徐知诰稱帝。

937年,徐知诰建立齊國。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稱帝,國号大齊。追尊徐溫為太祖,谥曰忠武皇帝。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西都,以廣陵為東都。

939年,徐知诰下诏宣布恢複李姓,改名為李昪。他自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孫,遂改國号為唐,史稱南唐。他為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修建宗廟,以明正統所在。追尊自己高祖父以下四代祖先為皇帝。改徐溫為義祖,并封賞徐氏子弟,以彰當年徐氏收養之恩。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南唐風貌

作為皇帝,李昪對内興利除弊,禮賢下士,虛心納谏,安置流民,輕徭薄賦,崇文重教,勤儉節約,愛惜民力,對鄰國不輕啟戰端,不妄用武力。942年,吳越國遭災。南唐群臣都勸李昪趁機出兵攻滅吳越。李昪堅決拒絕,認為國内百姓需要休養生息,不應與鄰國輕開戰端,他還派使者攜帶禮物,去慰問吳越君臣百姓。是以,宰相馮延已譏刺他是隻知固守現有家産,不思進取的“田舍翁”。如南宋陸遊在《南唐書》中論述道:“帝生長兵間,知民厭亂。在位七年,兵不妄動,境内賴以休息。性節儉,常蹑蒲履,用鐵盆盎。暑月,寝殿施青葛帷,左右宮婢裁數人,服飾樸陋。建國始,即金陵怡所為宮,惟加鸱尾,設闌檻而已,終不改作。仁厚恭儉,務在養民,有古賢主之風焉。”清代學者吳任臣在《十國春秋》一書中也贊揚他道:“然息兵以養民,得賢以辟土,蓋實有君德焉。”

943年二月二十二日,李昪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十一月,李昪被安葬于永陵(亦名欽陵),谥曰光文肅武孝高皇帝,廟号烈祖。自此,李昪完成了從乞丐到皇帝的人生華麗“逆襲”,在曆史上書寫了一段成功創業的傳奇。

究竟是一代賢君,還是奸詐蛇蠍:毀譽參半的南唐開國皇帝李昪一、從乞丐流浪兒到貴臣養子的“逆襲”二、踏上仕途,曆任顯職。三、建立南唐,毀譽參半文史君曰參考文獻

南唐烈祖安眠之處祖堂山

憑借機遇與不懈努力和奮鬥,李昪實作了從乞丐到皇帝的人生跨越,踐行了“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的理念,書寫了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人生傳奇。作為一國之君,他一以貫之推行的興利除弊,禮賢下士,虛心納谏,安置流民,輕徭薄賦,崇文重教,勤儉節約,愛惜民力,睦鄰友好等内外政策,為他博取了賢明帝王的美譽。但他出于權欲貪念,在官職爵位一步步升遷時,對雖對他有養育之恩,但阻礙他攫取更高權勢的養父徐溫,養兄弟徐知詢等,也設計一一清除。民間流傳,他曾試圖用毒酒藥殺徐知詢,隻是徐知詢警覺,僥幸逃脫。更令人不齒的是,李昪在通過“禅讓”奪取楊氏皇位後,除派刺客刺殺了被他尊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的楊吳末代皇帝楊溥外,還在海陵修築永甯宮,将楊氏宗室軟禁于内,“嚴兵守之,絕不通人。久而男女自為匹偶,吳人多哀憐之”。

李昪雖然沒有象以往諸多帝王一樣,對前朝宗室大肆屠戮,但他軟禁、逼迫楊氏宗室亂倫之舉,亦可謂用意毒辣:既使楊氏宗室因近親婚配,造成後代子孫智力低下;又可利用其亂倫“禽獸”行,昭示國人楊氏當滅。其心可誅!楊氏宗族雖規規矩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但956年,周世宗聞知楊氏遭遇後,派人前來安撫慰問。南唐國主李璟(或作景,李昪長子,李煜父親)聞訊後,猜忌心頓起,随即派人将楊氏滅族。南唐被北宋滅亡後,即便李煜忍辱偷生,妻子被淩辱,也難免最終被毒死的悲慘結局。莫非這就是《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所說的“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乎?

1.(北宋)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2.(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3.(南宋)陸遊:《南唐書》,劉氏嘉業堂刻本,1915年。

4.(清)吳任臣著,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5.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檔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