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中午,鄭女士在家煮飯,發現食用油用完了,她丈夫發現家對面正好新開了一家糧油店,于是就匆忙下樓提了2桶回來,好巧不巧,下午5點之後,鄭女士夫妻倆都出現了頭暈,乏力,心悸的症狀,好在意識都很清醒,急忙給120打了電話,一番折騰之後被送往了醫院,迷迷糊糊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的鄭女士還以為自己是吃了未熟的豆角中毒了。

經過醫生解釋,原來導緻他們夫妻倆中毒的"元兇"是——黃曲黴素
鄭女士說道:隻聽說發黴的堅果有黃曲黴菌,萬萬沒想到這自榨油也吃不得,好在沒鬧出什麼人命來。
案例中的自榨油就是我們說的"純手工油"。在一些城市,城鎮還是随處可見的,因為它打着一些無添加的口号,并且價錢要比超市裡面的食用油要便宜些,是以大受歡迎,但是這種土花生油還是會有一些弊端的,一是沒有食品安全檢驗,二是有些不法商家為了省成本,會使用一些發黴的原材料,這樣就會産生很強的緻癌物質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有多強?20毫克就可緻命
黃曲黴素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類天然緻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20毫克就能緻命。另外它對于肝髒的傷害也是毀滅性的。
1、小作坊自制油,花生醬
小作坊榨油與小廠家生産的花生醬、芝麻糊,在生活中我們為了自己的健康,最好是不要食用,因為有些不法商家,為了節約成本,它可能會使用發黴的花生、芝麻等原料,而且還沒有安全檢測,衛生就是一個大問題,是以購買這種油其實風險很大。
2、筷子、砧闆
筷子和砧闆是黃曲黴喜歡藏身的地方。長時間使用過的筷子,砧闆,留下一些食物殘渣,特别是澱粉。如果筷子和砧闆不及時清洗或是一直處于一種潮濕的環境中,就可能會發黴,最終産生黃曲黴。
3、隔夜浸泡的木耳,銀耳
長期浸泡的木耳,銀耳,會産生類似黃曲黴毒素的生物毒素,它叫做米酵菌酸,比黃曲黴素還要"惡毒"是以,木耳浸泡時間不宜過長,15分鐘為宜,不宜隔夜浸泡。
4、糧食谷物,堅果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堅果與谷物是黃曲黴素高發的地方。隻要發黴,就會長出黃曲黴素。另外家中的一些糧食,比如大米、玉米等長期存放,應注意是否變質。如果變質了,就不能再吃了。即使熟飯變質,也會産生黃曲黴毒素。
1、 遠離黃曲黴素高發食品
避免黃曲黴毒素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接近它!
因為黃曲黴毒素能耐受280度以上的高溫,普通家庭的烹調方法甚至一些食品加工過程都不能去除黃曲黴毒素。是以,如果發現食品外觀異常、發黴、蟲咬,或味苦澀,則盡量避免食用。
2、 選擇信賴商家
作為消費者,我們很難了解食品在生産過程中的加工和後續儲存。重要的是要選擇值得信賴的商家,不要購買标簽不清或來源不明的食品
3、扔掉使用3-6個月的木筷,砧闆
如果長時間使用沒換過的筷子,砧闆,上面就會藏匿各種有害細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等,會引起腹瀉、嘔吐等消化系統疾病。最可怕的那就是黃曲黴毒素,食用過久會引起中毒,以及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