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日蛛是避日目動物的通稱,避日目的拉丁名solifugae意為“逃離太陽”,源自拉丁語詞彙sol(太陽)和fugere(逃離)。該目有12科,153屬,1000餘種。除南極洲和澳洲以外,所有沙漠和半幹旱草原都有分布,有時森林也有發現。該類物種的最初科學描述是由徳裔俄國博物學家彼得·西蒙·帕拉斯(peter pallas)在1772年完成。

形似蜘蛛而不是蜘蛛
避日蛛通常被稱為駱駝蜘蛛,假蜘蛛,羅馬蜘蛛,太陽蜘蛛,風蠍等,但它并不是蜘蛛。避日蛛和蜘蛛都隸屬于蛛形綱,蜘蛛屬于蜘蛛目(araneae),而避日蛛則屬于避日目(solifugae),兩者是不同的。此外避日蛛的某身體結構也與多數蜘蛛不同,其嘴部有兩對螯肢,是用來“咬”的工具,而不同于多數蜘蛛用來“叮”的毒牙。
蜘蛛的螯肢
避日蛛的螯肢
避日蛛的頭胸部和腹部之間,沒有“真正蜘蛛”那樣清晰可見的體節,腹部也無紡器。蜘蛛腹部在運動中需要很大的活動性,而避日蛛則不需要。相較于多數蜘蛛,它是更加積極、兇猛的掠食者。
生活習性
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隻有強悍的物種才能生存下來,而蔽日蛛便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避日蛛運動速度高達14-16 km / h,是以有時它也被為風蠍。它大多在夜間狩獵,白天躲在廢棄的沙鼠洞穴或石縫間。它是天生的掠食者,令人生畏的觸肢和迅捷的動作營造出令人恐懼的效果。
在捕食蝗蟲、甲蟲時,觸肢末端的吸附器可輕松鎖定獵物快速收回。巨大的螯肢犬牙交錯牢牢鉗住獵物,并開始進食,而受害者這時還活着,獵物最後都被碾成易消化的糊狀物。捕食方式粗暴、殘忍、高效。在挖掘洞穴時它的螯肢更可輕松撬碎土塊,快速推出重量達自身體重數十倍的沙土。
避日蛛極具攻擊性且無所畏懼,任何活物與它相遇都可能遭到攻擊。遇到危險時避日蛛會擡起身體,張開觸肢指向敵人,并發出刺耳的嘶嘶聲,用來吓退敵人。它既不懼怕其他動物,也不懼怕人類。
在食性方面避日蛛猶如不知饑飽的餓死鬼投胎,貪婪而暴食。蜘蛛、昆蟲、蜥蜴、小型哺乳動物,甚至死鳥都能成為它的食物。它絕對不會錯過任何吃飯的機會,即使不餓,也會用餐。它非常清楚,惡劣的環境食物得來不易。出于某種原因,避日蛛有時也會襲擊螞蟻巢,隻是将螞蟻左右左撕成兩半,最後堆一片。
一些學者認為它殺死螞蟻,是為了儲存供以後食用。但2014年動物學家雷迪克(reddick)有關避日蛛食性的文章,結合自己的發現他認為避日蛛并不特别喜歡吃螞蟻。對此行為的另一種解釋可能是,它試圖清除螞蟻巢穴找一個好地方躲避沙漠炙熱的陽光。實際上,這樣做的原因仍是個迷,而很多避日蛛因為這種行為而死于蟻群攻擊。
避日蛛蛻皮時會挖一個很淺類似昆蟲蛹室的坑,躲在裡面蛻皮。蛻皮時保持扭曲的姿勢持續一個月,就像昆蟲的蛹,在這個狀态下你去觸碰它,它隻會扭動。
繁殖與壽命
交配通常發生在晚上。雌性發出特殊氣味吸引雄性。交配過程僅需2~4分鐘。交配完成後,雄性會迅速逃離,因為這時的雌性極具攻擊性甚至會吃掉雄性。
一次可以産30~200個卵,2-3周後,幼體破殼而出。沒有關于避日蛛預期壽命的資料。
很多時候避日蛛可以說是無所畏懼的勇士,既沒有巨大的體型,也無毒腺,卻敢于挑戰數倍于自己的敵人。雖然強悍,但它并非處于食物鍊的頂端。糞便分析表明,猛禽類、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都會捕食避日蛛。
dinorhax rostrumpsittaci
當然這個家族中并不是所有避日蛛都勇猛無為,比如生活在雨林中的dinorhax rostrumpsittaci 就很慫。隻會挖洞,然後螯肢堵門,捕獵路過的小蟲。不像它的沙漠親戚那樣遊獵四方。
避日蛛有毒嗎?
長期以來人們出于對它長相外觀的恐懼,誤認為它是劇毒的,十分非常危險。但事實上它沒有毒腺,身體各部位也無毒。
僅在1978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提及印度發現的rhagodes nigrocinctus有毒腺,能用毒液殺死小鼠。但是,尚無任何支援性的研究證明這種說法。就連原記錄者也否認避日蛛會用毒殺死獵物。
但它的螯肢能很容易咬破皮膚。由于螯肢上有進食時留下的食物殘骸,是以咬傷後很容易引起發炎。
怪力亂神的傳聞
避日蛛在世界各地有着許多駭人聽聞的傳聞,它的大小、速度、行為和殺傷力被嚴重誇大。甚至出現子虛烏有的說法,比如在南非它被稱為理發師,因為人們相信它會在人和動物睡熟時,用強而有力的螯肢修剪毛發帶回裝飾巢穴。有時寵物、家畜的死亡也歸罪于避日蛛。至于那些所謂咬傷中毒紀錄,到最後也發現并不是避日蛛所為。
特征的描述
避日蛛的身體構造非常原始,甚至有人稱它為進化的失敗品,但它的呼吸系統卻是蛛形綱動物中最先進的。避日蛛小的體長隻有幾毫米到幾厘米,大的包括腿在内可達12~15厘米。實際上不同種類腿的長度差異很大,是以得出的資料常常誤導人,更準确的測量主要是指身體長度。避日蛛大多數在成體時,身體長度接近5厘米。
雄性通常比雌性身體小,但腿相對較長。看起來避日蛛是有五對足,但實際上隻有後四對是“真”足。每一條真足都由七個部分組成(下圖所示)。
避日蛛的第一對足,實際上是觸肢,由5個部分組成。它類似于昆蟲的觸角是一種感覺器官,并可用來幫助進食、戰鬥、交配等,但不參與行走。觸肢的末端具有無毛的吸附器官可借助壓力捕獲獵物,并且其中部分種的觸肢可用于攀爬。
第一對真足很小很細,這對足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感官作用,同時作為對後三對足的補充。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僅使用後三對腿行走。最後一對腿的下面,具有球拍狀的感覺器官,可以檢測土壤中的振動,也可檢測威脅和潛在的獵物或伴侶。
作者:亞子
編輯整理:劉新華
稽核校正:b站怪獸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