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散文:故鄉那片蘆葦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文:韓傳棟

圖:來源網絡

故鄉是黃河故道裡的一個名為栖鳳樓的村莊。記憶中村南有一面積不小的水坑,每當雨季那白茫茫水裡,就有大量的魚蝦。不知是野生的,還是誰栽的,水坑邊瘋長了大片大片的蘆葦。

散文:故鄉那片蘆葦

每年開春,那片碧綠的蘆葦蕩,都會引來衆多的蘆莺、布谷鳥和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小夥伴們常常進入蘆葦蕩裡去找蘑菇和鳥蛋,提着小筐穿梭在葦叢中,從不感覺害怕,當發現一窩鳥蛋便高興得心花怒放。水中的蘆葦枝枝挺拔,一根一根密密地挨着。忽然,蘆葦深處傳來了水鳥清脆的鳴叫聲,給甯靜的蘆葦蕩增添了幾分熱鬧。有人說,這種水鳥就是《詩經》中所提到的“雎鸠”——關關雎鸠,在河之洲——是傳說中癡情的愛情鳥。

散文:故鄉那片蘆葦

一隻水鳥在一根蘆葦的頂梢“喳喳”地叫着,蘆葦顫顫悠悠地晃來晃去,不知是鳥在風中舞蹈還是蘆葦在風中舞蹈。走進蘆葦叢裡,葉子親吻着我的臉,我和蘆葦有了柔情蜜意的接觸。這柔的蘆葦,是軟弱嗎?也許,一根蘆葦不算什麼,而一根根蘆葦連接配接成片時,就能支撐起一片綠蔭,庇護生靈。于是,蘆葦所在的地方就變成了風景——風,有了琴弦;鳥,也有了家園;荒野,有了生生不息的生機和活力。

散文:故鄉那片蘆葦

深秋,金燦燦的葦杆上,搖着一團團蘆花。風起時,遠遠望去,蘆葦叢像一片波濤起伏的海洋,葦絮飄飄,白霧茫茫。我和小夥伴們小心采來團團蘆花,等寒冬到來,把它墊在棉鞋裡,既保暖又暄軟,再冷的天,腳也感到暖暖的。秋後是蘆葦收獲的季節,那滿目的蘆花與天上的白雲融為一體,綿延至月光不能觸及的地方。

散文:故鄉那片蘆葦

常常感動于站立的蘆葦。它們如自由的精靈,獨守着灘塗泥淖淺岸上的一方瘠土,蒼翠而來,蕭條而去,細弱纖瘦的筋骨傲然挺立,潔白輕盈的蘆花自由飄蕩。在遠離世俗的淡泊中,蘆葦以其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詩意一縷縷地挑亮,而密密的蘆花則如一片片燦爛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甯靜濃縮成永恒的沉默,獨自守候着那份平凡中不屈不折的高貴。芊芊蘆葦,在淤灘上紮根,無拘無束;在泥淖裡生長,蓬蓬勃勃。那秀綠的葦杆,茸茸的蘆花,總能牽動着心裡所有的辛酸、寂寥、率真與苦澀。西方一先哲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隻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平凡的蘆葦卻在那樣的柔弱中煥發出無窮的韌性,那種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堅韌,就如同我可敬的鄉親,默默地守着那一片黃土,種植殷切的希望。

散文:故鄉那片蘆葦

故鄉那片翠湧綠雲的蘆葦,一定是從《詩經》中走來。不然,怎麼有一個浸透詩意的名字——蒹葭呢?我深知那流水的逝波,正如母親似水的柔情,那荒寒中微微颠動的葦杆,一如母親謙遜的身影!我喜歡蘆葦,因為它堅忍不拔,迎霜傲雪,即便在嚴冬到來之時,也撒一路蘆花給蕭瑟的冬日平添生機。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以及保證原創的聲明。帶原創圖檔最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