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銷售成本高企,剛扭虧為盈,赴港沖擊IPO的醫美鼻祖伊美爾成色幾何?

銷售成本高企,剛扭虧為盈,赴港沖擊IPO的醫美鼻祖伊美爾成色幾何?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瑜 于娜 北京報道

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火熱的醫美賽道開始降溫。先是在6月,八部委聯合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随後的7月,杭州一名消費者因抽脂造成全身感染死亡,引發社會對醫美安全的關注;緊接着8月,新華社發文表示“醫療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後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日,民營醫美機構鼻祖北京伊美爾醫療科技集團股份公司(下稱伊美爾)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伊美爾去年剛剛扭虧為盈,并且存貨成本和營銷成本高企。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美容機構分會副會長田亞華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業内非常關注此次伊美爾上市的動向,因為伊美爾是民營醫美機構的開山者,招股書揭示的也是醫美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伊美爾在管理、營銷等方面屬于領先者,資本市場對伊美爾的反應,對其他醫美機構而言具有借鑒作用。

在衆多投資者心目中,醫美是一個暴利行業,伊美爾的招股書則揭示出醫美行業的另一面。而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赴港上市能否能為伊美爾帶來業績的增長?

扭虧沖擊上市

熱瑪吉、瘦臉針、少女針……随着人們對顔值越來越重視,我國醫美市場發展增速正在不斷提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中國醫療美容服務市場的總收益由2016年的人民币776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币117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1.0%,預計2021年至2025年,中國醫美市場将按照年複合增長率19.7%繼續快速增長。

就在近日,伊美爾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并不是伊美爾第一次沖擊資本市場。該公司于2016年10月曾在新三闆挂牌,但是由于新三闆的融資資源有限,伊美爾于2017年3月主動摘牌。

伊美爾可謂是中國民營醫美機構的鼻祖。創始人汪永安于1997年在北京海澱區東升鄉創辦了紅十字健翔整形醫院(後更名為“伊美爾健翔醫院”),汪永安成為第一批試水民營醫美機構的人。那時候人們對醫美還缺乏認知,汪永安通過打造“中國第一人造美女郝璐璐”活動,得到網際網路鋪天蓋地的宣傳,成功進行了首輪醫美市場教育,也讓市場記住了伊美爾這個名字。

通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伊美爾在規模和品牌上都屬于民營醫美機構的領先者。以2020年醫療美容服務收益計算,伊美爾在中國北部民營醫療美容機構中排名第一,在全國範圍内排名第四。截至目前,伊美爾共開設9家醫美機構,其中北京開設有三家醫療美容專科醫院及兩家醫療美容專科門診部,另外在天津、青島、濟南及西安均有開設或收購醫療美容機構。

不過,伊美爾的營收卻不算光鮮。從披露資料來看,伊美爾在2020年剛實作扭虧為盈。

招股書顯示,伊美爾2018年-2020年營收分别為6.61億元、7.39億元、8.11億元,利潤分别為-1億元、-1.18億元、829萬元。伊美爾2021年第一季度營收為2.71億元,利潤為1005萬元。

并且,在醫美産業中,中遊機構伊美爾的毛利率也不算高。資料顯示,2018年-2020年該公司毛利率分别為53.7%、51.6%、53.6%。這與上下遊行業動辄80-90%的毛利率不可同日而語。

缺乏核心競争力

醫美産業鍊分為上中下遊三個部分。上遊為原料生産商,如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等,由于行業壁壘高,上遊企業毛利率可達90%;下遊為管道商、廣告商,如新氧等醫美平台,2020年新氧的毛利率也高達84%。大量而分散的醫美機構屬于中遊,由于體量小而數量大,醫美機構對上遊和下遊的議價能力都比較弱。

田亞華表示,民營醫美機構普遍的問題是門檻低、數量大,醫美項目同質化嚴重,各家缺乏核心競争力,是以盈利很難。

以伊美爾為例,其提供的醫美服務分為兩大部分:非手術類服務和手術類服務。非手術類項目主要指注射美容、能量美容等,也就是現在常說的肉毒素、玻尿酸、熱瑪吉等項目,營收占比較高。2020年,非手術類營收為6億元,占總收益的 73.9%。田亞華說,幾乎所有的醫美機構都在從事以上非手術類項目,甚至沒有醫美執照的生活美容機構都在違規做這些項目,是以這些項目毛利率越來越低,各家比拼的都是營銷獲客能力。

比如,伊美爾員工占比最大的是銷售顧問。資料顯示,伊美爾有736名全職銷售顧問,而伊美爾的醫生人數為157名醫師、209名護士、26名藥劑師、六名放射技師及18名實驗室技術人員。并且,2018-2020年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别為1.99億元、2.19億元、1.88億元,分别占總營收的30%、30%、23%。

值得注意的是,伊美爾的存貨成本也較高。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存貨成本(主要包括采購假體、注射物、護膚品、藥品及其他醫療耗材)是銷售成本的最大組成部分,占比均在50%以上。2018年-2020年,存貨成本占銷售成本比例分别為52.9%、50.8%、52.6%。

對此,田亞華認為,類似伊美爾這樣的頭部機構,應該盡快找到核心項目,增強核心競争力。

如今,作為民營醫美機構鼻祖,伊美爾赴港上市成為業内風向标。對于這些掙紮在紅海中的醫美機構,田亞華認為,找到細分領域核心競争力,才是最快殺出重圍的辦法。

就伊美爾存貨和銷售費用高企等問題,記者于8月13日聯系伊美爾公司,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