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中國國際信托投資總公司),簡稱中信集團,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準許的中央金融企業,由原副總裁榮一仁于1979年10月4日創立。中信集團的業務主要涉及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房地産、工程承包、機械制造、能源行業等領域。其主要業務為金融,屬于大型金融央企集團。

最大的綜合集團,被稱為中國大陸,經曆了42年的發展,背後是中信集團的華麗表現,是中國近代中唯一傳承三代以上貴族——榮氏家族的人物,榮氏家族是中信集團的創始人。因為榮一仁的父親是中華民國的面粉王榮德勝。毛澤東曾這樣評價榮家,他說:"容家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第一個家族,中國在世界上真的叫一個财團,隻有他們的家族。"因為得到了組織的信任,榮架也肩負起了改革開放後經濟複蘇的重擔。1979年,榮益仁應鄧小平的邀請,成立了中國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現中信集團),開啟了中信集團的輝煌篇章。
榮一仁是繼榮宗靜、榮德勝之後榮氏家族最優秀的年輕一代。事實上,中信集團成立之初,榮益仁的初衷就是成立一家民營公司。但考慮到當時的情況,國家剛剛改革開放,民營企業不夠強大,難以在國際上營運。隻有将公司建設成為國有企業,才能有利于中信集團的發展,1987年,榮益仁之子榮志堅加入中信香港,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榮志堅是榮氏家族的第二代,進入中信集團進階管理層。此後,榮氏家族不少成員紛紛進入中信集團總部或分公司。在融嘉建設下,中信集團2008年總資産達到1.6萬億元。同年,榮先生在因一項失敗的 citic.co.eu.org 香港投資而損失約150億美元後離開了中信集團。此後,榮氏家族一直離開中信集團,作為補償,榮氏家族在海南獲得了大片優質土地資源,從榮氏家族和中信集團分離出來。2011年,中信集團改制為國有獨資企業。
随着榮氏中信集團的離開,勢頭依然不可阻擋。據不完全統計,中信集團總資産約8.5萬億元,擁有175家一級子公司,幾乎覆寫所有行業。與南韓的三星集團一樣,中信幾乎存在于你能想到的每一個業務領域。中信集團的金融企業涉及銀行、證券、基金、保險、信托、期貨、投資和資産管理。例如,中國第七大商業銀行(中信集團最大的子公司)中信銀行有限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亞洲最大的證券公司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基金公司,均為中信集團旗下公司,其非金融企業涉及文化、體育、醫療、農業發展、娛樂、健康、科研、煤炭、電信、網際網路、油氣開采、建築等方面。長城寬帶網絡服務有限公司、天石集團能源有限公司、天石集團能源有限公司、杭州手外科醫院、中信房地産有限公司均為中信集團旗下公司。目前,中信集團的業務涉及新加坡、日本、美國、澳洲、加拿大、菲律賓、西班牙等國家。
金融業是中信集團重點發展業務,資産約占中信集團總資産的81%,主要由商業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租賃等金融機構組成。工業行業約占中信總資産的18%,涵蓋資訊産業、基礎設施、能源、房地産等行業領域。
2011年,中信集團以絕大多數經營淨資産為出資,與其全資子公司北京中信企業管理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1,280億元人民币的中信股份。2014年8月,中信泰富以2,270億美元成功收購中信股份,擁有中信99%資産的中信集團通過後門子公司成功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與此同時,中信集團将把其在中信泰富的股份增至79%,成為其最大的股東。(但中信泰富不是國有企業)
當時,中信集團的整體上市具有"劃時代意義",彰顯了中國改革國有企業的決心,更重要的是,香港再次在内地改革開放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42年的風風雨雨,中信集團不斷發展,為祖國建設貢獻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新時代,中信集團不斷為中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