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artner釋出2016年政府十大戰略性技術發展趨勢 ◆ ◆ ◆數字化工作場所◆ ◆ ◆多管道公民參與◆ ◆ ◆開放所有資料◆ ◆ ◆公民電子ID◆ ◆ ◆無處不分析◆ ◆ ◆智能機器◆ ◆ ◆物聯網◆ ◆ ◆數字化政府平台◆ ◆ ◆軟體定義架構◆ ◆ ◆基于風險的安全性

Gartner釋出2016年政府十大戰略性技術發展趨勢 ◆ ◆ ◆數字化工作場所◆ ◆ ◆多管道公民參與◆ ◆ ◆開放所有資料◆ ◆ ◆公民電子ID◆ ◆ ◆無處不分析◆ ◆ ◆智能機器◆ ◆ ◆物聯網◆ ◆ ◆數字化政府平台◆ ◆ ◆軟體定義架構◆ ◆ ◆基于風險的安全性

在經曆了近十年“少花錢多辦事”之後,政府首席資訊官(cio)們仍然面臨着在引領公共領域數字化創新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資訊技術和業務成本的壓力。首席資訊官面臨着組織上和文化方面的挑戰,這些挑戰成為利用社交、移動、資料分析、雲和物聯網等潛在的協同作用來推動轉型變革的障礙。

gartner研究副總裁rick howard表示,系統、資料和流程的傳統孤島強化了“一切照舊”的做法和行為,這限制了政府參與到更廣泛的全方位支援端對端公民數字服務的合作夥伴生态系統之中。

“在數字服務經濟中,政府必須對資訊技術領域進行戰略性投資,否則就得冒險保留那些财務上不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的業務和服務模式,”howard表示。“那些反應遲鈍,沒能采用對私營服務行業産生變革作用的技術創新的政府首席資訊官們将無法完成機構的使命,同時還将增加機構的業務風險和成本。”

2016年,全球各國、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技術産品和服務方面的開支預計将小幅增長0.3%,達4301億美元,到2020年将增至4761億美元。這是在2015年下滑5.2%之後首次回暖。

為支援政府實施轉型計劃,gartner羅列了2016年十大戰略技術,為首席資訊官和資訊技術負責人提供一些建議。首席資訊官并不是要在這一清單上需要花費最多時間或者金錢, gartner隻是建議他們應該在2016年對這些戰略技術有所規劃。

從一線員工到進階管理人員,政府擁有越來越多具備數字化技能的從業人員。數字化的工作平台通過更個性化的工作環境來提高員工參與度和靈活度。數字化工作平台改善了協同的工作方式;支援分散化、移動化的工作環境;支援員工對技術的個人選擇。

要提供有效的公民參與需要一套全面的方法:(1) 利用資料捕捉和了解公民的需求和願望; (2) 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和移動通信技術,讓公民積極參與其中; (3)允許公民按自己的方式參與 (4) 了解公民喜歡的參與管道 (5) 使不同管道可以無縫切換 (6) 最終可以更令人滿意地進行互動。采用以公民為中心的、為公民提供多管道參與機會的資訊管理戰略,将産生可量化的效用。

開放政府的所有資料源自“預設開放”或者“選擇開放”的政府政策和資訊管理實踐。這讓無需許可的資料可以以機器可讀的格式提供給任何有權利通路的人,而無需身份驗證或注冊。開放資料的釋出正如在源頭(“原始”)以最低顆粒度進行收集一樣,由隐私、安全性或者資料品質方面的考量來決定。人們可以利用開放api通路開放資料,不受任何商标或者版權的限制。

随着政府變得越來越數字化,數字身份将需要更加可靠,以作為所有數字交易的核心。公民電子身份識别(e-id)是指由政府管理的一整套流程和技術,提供安全域讓公民通路這些核心資源或者服務。政府應該要求線上認證和身份證明,因為個人的驗證方法已經過時了,無法滿足讓公民整合地、無縫地通路資源和服務的需求。這種“沒問題”的業務模式必須能将每個公民與一個獨有的、持久的辨別符,在文化上可接受、法律允許的範圍内關聯起來。

分析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提供可以指導行動提高組織效率或者項目效率的洞察力。在所有業務活動和服務傳遞的階段普遍使用分析,這會讓上司的政府機構從滞後名額的數字報表報告轉變為獨立業務流程和商業智能(bi),幫助人們實時做出基于上下文的更好的決策。

在實踐中,智能機器是各種數字技術的結合,做一些以前我們以為隻有人類可以做的事情。智能機器的能力正在快速發展,已經包含深度神經網絡、自動汽車駕駛、虛拟助理、智能顧問等智能地與人類及其他機器進行互動。政府it負責人必須探索将智能機器用來增強現有業務實踐,作為新型公共服務的基礎或者完成業務目标的潛力。

物聯網是實體對象(固定或者移動)連接配接的網絡,包含與多種環境進行通信、監控、傳感或者互動的嵌入式技術。物聯網架構有一套生态系統,包含事物、通信、應用和資料分析,是在所有私有領域和公共領域實作數字化業務應用的關鍵使能者。政府機構的業務使用執行個體和采用率根據服務領域或者項目任務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政府業務模式開始逐漸利用物聯網;例如,付費即用,或者基于訂購的稅收模式,城市街道的智能垃圾桶收集,對老年患者在生活輔助裝置下生活狀況的遠端監控。

政府面臨着改善服務傳遞和節約成本的持續壓力。數字平台既省力,又對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起到了幫助作用。這些平台提供了如支付、身份管理和驗證等服務,可用應用服務和通知(例如sms和電子郵件)是在跨多個領域被經常使用的。從全球來看,政府正在利用平台的方式來簡化流程、提高公民互動和降低支出。

軟體定義架構(sda)在請求者和服務提供者之間插入了一個媒介,這樣服務就可以更動态地改變——換句話說,這相當于在汽車行駛過程中換輪胎。增加一個軟體層來抽象和虛拟化網絡、基礎設施或者安全性,這被證明是一種部署和利用基礎設施的有用方式。對軟體架構采用相同的方式,這樣企業機構就可以滿足數字政府和物聯網的流動性要求。一些政府機構已經開始實施軟體設計的基礎設施(sdi),但是大多數政府機構仍然營運着傳統的資料中心。

網絡安全威脅環境是持續變化的,但隻是複雜的、多面性的威脅和風險的一個方面。政府cio們必須采取一種感覺威脅、基于風險的安全政策,讓政府了解并就風險做出明智的決定,更明智地配置設定資源;就風險和對政府任務、運作、資産和人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高層上司參與基于風險的決策。

2016年出現的四個新趨勢在未來3-5年内具有顯著改善政府表現的潛力。無處不分析、智能機器、軟體定義架構和基于風險的安全性,這些都将挑戰政府治理、人理員管理、采購和财務。

“這些技術趨勢中很多将改變業務模式,這需要反映在更加現代化的政策中,尤其是與隐私或者法規相關的方面,”howard表示。“首席資訊官們将需要走在前沿和中心,為決策機構提供建議,與可以就選擇及影響提供咨詢服務的行業專家一起合作。”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7-12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