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蔣介石之是以能從一個流浪上海灘的小混混,最後成為民國總統,靠的就是黃埔軍校。
而蔣介石之是以能當上黃埔軍校校長,離不開一個人的推薦,就是國民黨元老李烈鈞。

李烈鈞,1882年出生于江西九江,其父曾參加過太平天國運動,小時候經常給他講當年英勇抗擊帝國主義和清軍的故事,是以,李烈鈞從小就接受了反帝反封建思想的教育。
李烈鈞自幼習武,身體結實,而且他貫通經史,熟讀百家,還擅長書法和詩詞,可謂文武雙全,孫中山曾評價他:“上馬能武,下馬能文,誠不可多得之當代儒将。”
1901年,李烈鈞被選派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在日本期間,結識了孫中山、黃興等人,并加入了同盟會。
武昌起義爆發後,李烈鈞被任命為起義軍重炮隊司令,率軍轉戰南北,先是南下救江西,後又北上定安徽,最後又火速馳援武昌,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民國前期,李烈鈞不僅手握重兵,官居要職,而且還是反袁“專業戶”。他擔任過安徽都督、江西都督以及五省聯軍總司令,一直站在對抗袁世凱北洋軍的最前線,“二次革命”、護法戰争、護國戰争等等,李烈鈞都是孫中山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後來在孫中山的追悼會上,有一副挽聯,上聯是:“二十年革命辛勤,排滿倒袁,百戰相依唯一李。”這個“李”,就是指的李烈鈞。
(圖:右一為李烈鈞)
1924年,孫中山決定創辦黃埔軍校,誰來擔任校長,其實有很多人選,比如譚延闿、程潛、李烈鈞,都是黨國元老,資曆和地位都在蔣介石之上,但是,李烈鈞極力向孫中山推薦蔣介石,這才成就了蔣介石後來的輝煌。
1928年,李烈鈞由于身體多病,逐漸淡出權力中樞,回到江西老家休養。但是,當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軍隊不戰而退,拱手将東北大地讓給日本人,李烈鈞義憤填膺,幾次發電報給蔣介石,希望他能積極抗日,甚至還親自跑去廬山面見蔣介石,向他痛陳民族危亡。但是,蔣介石對他的意見充耳不聞。
1934年,蔣介石對紅軍發動第五次“圍剿”,而此時的日寇正沿長城一線向華北滲透,李烈鈞悲憤不已,提筆賦詩一首:“回望茫天際,狂濤滾滾來。盲人操巨艦,猶自逞雄材。”
最後,李烈鈞見蔣介石無動于衷,已經年過半百的他隻好親自出馬,不顧自己多病的身體,多次前往察哈爾前線,激勵在那裡英勇抗擊日寇的部隊。
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抗日,李烈鈞還把自己的五個兒子送到了戰場。
李烈鈞共有七個兒子,名字都很有意思,分别叫:李贛鵬,李贛駒,李贛熊,李贛骥,李贛骅,李贛骕,李贛骝,寓意萬馬奔騰,馬到成功。
除了正在香港行醫的大兒子,和年齡太小無法參軍的小兒子,其餘五個兒子全都被李烈鈞送去參軍,其中有兩個兒子正在念書,也中斷學業,投筆從戎。
李烈鈞送五個兒子去當兵的事曾經轟動一時,連蔣介石都親自送來匾額,上書“黨國元老,五子從戎”。
在全面抗戰期間,李烈鈞雖然久卧病床不起,但仍然每天都堅持看報,了解抗戰的情況,并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激勵國人英勇抗戰,共赴時艱。
直到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後,李烈鈞才終于長出一口氣,并于1946年2月在重慶病逝,享年64歲。
李烈鈞去世後,國民政府為其舉行了國葬,并舉行了盛大的追悼會,當時身在重慶的周公、董必武等人,也都前往吊唁,表達了對這位愛國人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