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u一點·料:阿裡巴巴1688ued體驗設計踐行之路. 導讀

<b>u一點·料</b>

<b>阿裡巴巴1688ued體驗設計踐行之路</b>

<b>阿裡巴巴1688使用者體驗部著</b>

前言

既趕路,也感受路

文 / 汪方進

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作為一個職能崗位,在國内網際網路公司中存在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了,早期的網際網路公司設計師大都是無所不能的多面手,頭頂“美工”名号,卻操持着互動、視覺、代碼重構等多種工作。多年過去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飛速發展,使用者體驗設計行業也逐漸成熟起來,不僅有了精細化分工(用研、互動、視覺、前端),同時這些細分領域内也慢慢積累起了一些專業沉澱。這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時代演變。

在初期從事設計工作的時候,我們的工作是以感性想法為主,使用者對界面的要求也不高,當時“好看”往往是評價設計作品好壞的重要标準。漸漸國内外優秀網際網路産品不斷湧現,使用者也逐漸被教育起來,“好看、易用、愛用、情感共鳴、價值觀認同”成為産品體驗的新追求、新标準。單純的感性設計已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了,優秀的體驗作品需要綜合考慮更多的因素和次元,好的設計一定是感性和理性的最佳結合點。然而在現階段的實際工作中,設計師們無論是在方案設計還是方案表達上,往往都顯得感性有餘、理性不足,偶有發光的想法但又很難串成鍊條、形成體系、自圓其說,這實際上折射出了當下使用者體驗設計行業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我們還沒有足夠成熟有效的思考體系和作業流程。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使用者體驗設計崗位的價值展現,成為發展“瓶頸”,造成了普遍困擾。

在過往的幾段工作經曆中,極緻的設計産出一直是我的一個執念,同時我也不斷地在思考如何才能使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們的工作體系化,如何才能有效反映使用者體驗設計師們的獨特價值。很榮幸,在阿裡巴巴1688ued團隊中,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整個團隊不僅能夠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術和拼搏精神支撐業務蓬勃發展,同時也願意在過程中對我們專業上至關重要的問題進行思考與實踐、疊代與積累。這段風雨兼行又飽覽美景的旅程,讓我覺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近兩年,團隊的設計理念和思考體系在實踐中日臻成熟,很多設計師也在此時自發地采用一些更為深入的專業領域方法開展工具研究,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于是在這樣的契機下,我們就自然地想到了把這些思考及沉澱集合成冊,與各位設計同仁一起分享和交流。差別于以往的行業慣例,書中的内容沒有以“用研、互動、視覺”等崗位類型來進行劃分和歸類,而是以“道、術、器”的思路進行串聯編排,先說明我們團隊的工作理念和設計觀(design philosophy),然後闡述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思考體系(think-flow),之後為大家介紹我們在更加深入的專業領域内探索得到的經驗、方法、模型,這裡面也會有一些整理成型的小模闆、小工具,友善讀者平時工作中參照使用。之是以采用這樣的編排形式,是因為我們一直把“設計師價值的充分展現是解決業務問題”這樣的理念作為思考出發點。而對于一個能解決業務問題的設計師來說,他們的“元思考”有一緻性,在此基礎之上,設計師會再次進行專業細分,展現差異化的專業價值,如視覺設計師更擅長頁面視覺表現和情感傳達,互動設計師更擅長邏輯細節和系統規劃,等等。這些是我們最想跟同行們讨論共創的地方,也是本書的專業特點之所在。

需要說明的是,因為書中的内容都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有切膚之感的所思所得,是以難免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局限性,希望讀者諒解,書中的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行、專家指出、斧正。

成書的過程中,特别感謝我的老闆和夥伴們,有了你們的鼓勵和支援,團隊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克難竟事;感謝各位行業大牛和出版社的同仁,有了你們的幫助和指導,我們才能把平時的這些點滴意念,于此彙聚成河;感謝參與撰寫本書的所有同學們(按文章編排順序:李龍、戴均開、餘代軍、張群、蔣黛炜、巫俊岚、舒舟、楊真、盧俊、方芳、王超、張勳、劉穎、郭楠、糜竹影、何成龍、屠钰欽、何玉婵、郭家宏、尹歡密、種傳恩),特别感謝李龍在整體編排上所做出的諸多努力,以及劉雙喜在項目過程中的積極推進,正是有你們幾個月工作之餘的努力才使大家把腦中的想法落實成文字;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和關注,希望能和大家在探索專業奧義的道路上成為知音和摯友。

最後補充一下,本書的全部商業收益,将以下面兩種方式進行使用:

為貧困山區的小朋友購買設計藝術類書籍,希望有行業天賦的未來之星能夠不為環境所限;

作為贊助資金,為設計師創業、設計創業項目貢獻綿薄之力。

謹以此表達我們希望為設計行業多做一點貢獻的心願。

阿裡巴巴1688ued(u一點)

前言既趕路,也感受路

01我們的設計觀汪方進// 1

02五導家——設計師的think-flow李龍// 4

03設計的理性之光—資料在網際網路産品設計中的應用戴均開、餘代軍// 2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