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詹姆斯·史密斯,我是英國開放資料研究院創新實驗室的負責人。開放資料研究院是一個非盈利的組織,它将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連接配接起來,提供工具并啟發大家利用資料來創新。盡管我們的主要工作是開放資料,但我們并非局限于此。我們着眼于整個資料光譜,不管是封閉資料、共享資料、開放資料、大資料、小資料、政府資料、個人資料還是商業資料。我們将資料視為現代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它使得新商業形态和社會服務誕生成為可能。
我們對為資料建設基礎設施非常感興趣。假定資料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基礎設施,那麼它必須滿足這幾項條件:總是可用、韌性、有備援、随時随地可以通路。正是因為這些,我們對分布式資料存儲技術以及如何利用它們建立全球資料基礎設施非常感興趣。
在我們與政府和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我們見證了太多對某些想法臨時興起的興趣,而當下則是區塊鍊這一技術。很多機構都宣稱他們需要某種“區塊鍊政策”,但是恐怕他們說這話的時候根本還不明白這個詞的意思。目前我們正經曆新一輪的的科技熱潮,而我們正在試圖幫助機構認清他們所關注的究竟是什麼。尤其是在開放公衆資料方面,因為其正是資料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任何一項技術之是以能與衆不同,是因為它有不同的使用場景和技術特點,就如同開發者會告訴你的一樣:基于使用場景和技術特點來選擇技術才是最重要的。以區塊鍊為例,其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共享寫入”:任何人都可以在系統中存儲資料,以及“無條件信任”:無需一個中央權威機構對這些寫入操作進行認證。區塊鍊也适用于廣泛的分布式系統。是以當我們發問“如果使用區塊鍊,情況會不會有所改善?”時,就必須把區塊鍊的技術特點爛熟于胸。
*英國開放資料研究院負責人james smith 的相關演講,8分51秒,請在wifi情況下觀看
區塊鍊何時能夠發揮最大價值?
很多情況下,一個共享寫入、無條件信任的資料庫是十分有用的,特别是在沒有中心結點的分布式系統中。
供應鍊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開放資料研究院孵化器項目之一,provenanc,在以太坊(譯者注:ethereum,下一代密碼學賬本)之上建構一個系統,能夠以安全、可信的方式跟蹤全球供應網絡中的商品。這樣,你可以確定你購買的公平貿易認證的有機無咖啡因拿鐵是名副其實的。使用區塊鍊技術去管理供應鍊,就不需要一個中央機構來協調管理并認證資訊,同時還能避免暴露敏感的商業資訊。
域名系統(dns)是另外一個例子:通過分布式的結點來交叉驗證域名注冊資訊,将能消除中心化方式管理dns的安全風險。
那區塊鍊可應用于管理現實世界的位址嗎?位址是以分布式的方式建立,中心化方式管理的。通常,中央管理機構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位址清單的更新。在英國,我們經常會發現生活在建立區域的人們無法擷取基礎服務,因為他們的位址資訊在資料庫中根本不存在,盡管事實上他們确确實實生活在那裡。另外,有時這樣的中央管理機構是私有化的公司,而在英國目前就是如此。位址是重要的基礎設施,由不同機構分布式地建立,是以區塊鍊在這個場景中很适用。澳洲最近就宣布将地理編碼的國家位址資料作為開放資料對公衆開放,這也許是個試驗的好機會。
然而,我們也看到區塊鍊被提議用于根本不符合其特性的領域。
土地登記是經常被提及的應用領域,而近期的例子就是odessa政府提議将區塊鍊技術用于地産拍賣中。但這麼做真的能帶來好處嗎?一個國家的核心任務之一是管理産權。在這一場景中,區塊鍊技術所能做的僅是通過将資料公開,以分布式方式偵查可能的欺詐,進而來減少腐敗。然而,在實施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之前,必要的話,或許應該先考慮其他更深層次的問題。
區塊鍊還被提議應用到許多不同的領域之中,而往往這些領域中已經建立了非常完善有效的中心化管理方式。是以,在這些領域中去适用區塊鍊就不禁讓人發問,這是為了解決問題,還隻是單純在追逐一股技術熱潮。
不适用區塊鍊技術的場景
而在一些應用場景中,區塊鍊技術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引入了更多的集權化、監視和控制。例如,一直以來,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觀點:使用加密貨币來發放國家福利。這樣就可以追蹤這些福利的用途,并限制受益人如何花費國家福利。不管你怎麼看待這個想法,這都是政治和社會問題,而不應該是一個技術問題
不過不要會錯我的意。我當然認可區塊鍊技術在基于“共享寫入、無條件信任“的資料管理方面做的非常好,并有真正的潛力來徹底改變我們的全球資料基礎設施。但是,目前許多提議的使用場景單純是用不上區塊鍊的特性,而且與人所期望的相反,區塊鍊的一些特性反而是某些應用場景所不希望擁有的。
例如,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不可變性。其意味着一旦将資料寫入區塊鍊中,它将永遠存在。如果将其修改或删除,就會破壞整個系統的完整性。從淺層的技術角度來看,這似乎很棒。然而,不可變性可能會使得社會運作中缺乏必要的人性因素。
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就能讓你明白。歐盟之前通過了“被遺忘權”的法案,這意味着歐盟公民有權要求将一些網頁連結從谷歌索引中删除。但請設想一下,如果他們想要删除的連結被存儲在一個不可變的區塊鍊中,“被遺忘權”還有可能嗎?
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的法律會允許在特定條件下可以重寫“曆史”。比如在英國,如果你改變了性别,你就有權要求将這種改變反映在過去所有的官方檔案中。你除了可以要求改變那些記錄性的文檔外,還可以要求讓舊的資訊永遠消失。 此時,如果你的性别資訊是和土地購買記錄一起存儲在一個負責土地資訊登記的區塊鍊上,又将會發生什麼?區塊鍊這樣一個所謂中性的技術選擇又會不會讓人難以接受?
又或者,讓我們考慮一下在區塊鍊中存儲違法資訊或者私人資訊的情況。和之前的例子一樣,一旦這些資訊入區塊鍊中,就會很難将其删除。那時,是不是每個擁有區塊鍊存儲副本的人都會因為擁有一些本不該存在的資訊而觸犯法律呢?
是以,我們如何利用區塊鍊技術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未來,大多數存儲系統可能會是混合型系統:使用區塊鍊技術存儲審計資料并驗證其完備性,但原始資料本身則存儲在一個單獨的、可以改變和重寫的系統中。
提出社會問題
急于将東西搬進區塊鍊将鼓勵非黑即白的世界觀,在這種世界觀裡曆史是一成不變的,我們的方法也将受限于僵化的算法規則,這是很危險的。與所有具備網絡規模效應的技術一樣,我們需要考慮其所産生的社會影響以及可能造成的結果。尤其是與全球不可變的公共記錄有關的社會影響及後果。
在開放資料研究院中,我們關注所有社會問題以及技術本身。我們确信區塊鍊,作為新分布式技術中的一員,将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同樣确信現有機構需要幫助以了解他們在技術和社會層面上做出的選擇。我們想和開放資料研究院的國際節點、開放資料研究院會員以及開放資料研究院孵化器中的創業公司網絡一起工作,探索這些問題,探尋這項技術服務人類的方法。
我們同樣希望你也成為會話的一員;将區塊鍊應用到我們的全球資料基礎設施當中時,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在适當的地方使用它們,但要始終銘記這樣的系統應該是設計來服務人類的,而且我們的技術決策可能會産生政治和社會影響。算法不是政治中立的,人類環境也很少是非黑即白的情況,當我們把事情想的過于簡單化是很危險的。
志願者招募
《開放資料前沿》是由大資料文摘和開放資料中國共同推出的聚焦于開放資料領域的專欄,内容将涵蓋開放資料的基本理念、國外經驗、國内動态、專家視點等,每個月将會至少更新一次。開放資料中國(open data china,http://opendatachina.com,@開放知識中國 ) 成立于2014年2月,是中國最早從事開放資料倡導、研究和研發的民間團體。面向國内,開放資料中國作為社群連接配接不同利益相關體共同推進開放資料的發展;而面向國外,開放資料中國則作為國際機構了解中國開放資料發展的視窗。
加入要求
1. 了解開放資料的基本理念與概念,最好熟悉open defition和open data handbook的内容
2. 對國内外開放資料發展動态有所關注,并最好有一定個人見解
3. 有一定筆譯經驗,能夠按時提供準确的譯稿
4. 最好熟悉github,teambition,tower等工具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6-08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