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google和蘋果讓人們感興趣的程度,ibm可就差遠了。蘋果投資滴滴,不到1小時就能讓微網誌微信炸開鍋,而在大部分人印象中,ibm不過是一家被稱為“藍色巨人”,曾把thinkpad賣給了聯想的科技類公司而已。至于它具體做什麼,多半人說不太清楚。
1911年成立的ibm,是為數不多能逃過經濟危機和科技泡沫生存下來的巨頭。除了制造計算機,ibm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務公司,第二大軟體公司和第二大資料庫公司。ibm擁有的專利數量整整碾壓了google、蘋果22年,到現在還雄踞榜首,妥妥的“專利王”。
ibm的如日中天,得歸功于它背後的那個男人「小托馬斯·約翰·沃森」。
小沃森可謂是創造了ibm的巅峰神話。如果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ibm。
别看小沃森這麼老實的模樣,實際上是個叛逆的“纨绔二世祖”。
就念個高中,他換了3所學校、花了6年才畢業。大學也是父親苦求布朗大學的校長才得來的機會。結果,小沃森天天就是開着車去泡吧、喝酒、跳舞,周末不是滑雪就是去女校把妹。學會開飛機後他就更不得了了,有時甚至半夜起床開車去停車坪開飛機。
大學畢業後,小沃森順理成章的成了ibm正式銷售員。但是他的銷售事業擺脫不了父親的影響。不斷有人為了向老沃森邀寵,頻繁給小沃森招徕生意。
其實小沃森12歲時就想過自己能否實作父親的願望繼承ibm,他覺得自己根本做不到,好長一段時間都陷在自卑的泥淖裡。這下可好,自我懷疑又開始折磨小沃森,自卑到極點的他重制大學裡那副二世祖狀,常常流連夜總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小沃森加入國民警衛隊,當上一名飛機駕駛員。
軍隊中所有人的成績完全是依靠個人努力得來的。還不錯的飛行技術,讓小沃森的自信在被打壓到底之後重建立立了起來。二戰結束後,小沃森打算自己經營一家航空公司。
但是某個夜晚,小沃森與他上司的對話讓他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與上司交談之後,小沃森才意識到他之前一直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一天之後,小沃森給父親打電話說:我也許會回ibm,隻要你願意要我。
小沃森重回ibm直接擔任了公司副總裁的位置。老沃森經常誇小沃森聰明和能幹,不過私下裡,兩人的爆脾氣使得他們經常為公司的決策而吵架。
早期的ibm其實是在做自動制表機之類的機械玩意兒(作用等同于現在的上班打卡機),後來遇上二戰造起了槍支,也和計算機、軟體沒半毛錢關系。倒是老沃森恰巧和軍方建立了不錯的聯系。ibm一直洞悉很多先進技術,就是這個原因。
自動制表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機械工業時代和電子工業時代的分水嶺,小沃森開始堅持要研發計算機:“計算機應用是一項全新的産業,我一直覺得,如果ibm不抓住這個機遇,就會有人捷足先登。”
他還覺得,計算機不止可以用于計算超級題目,還可以存資訊、打字“寫”文章、做表格。這是普通中小企業都有的重要需求,也是公司原本做制表機時的優勢。
“整個世界不會超過5台!”老沃森則完全不同意,他覺得計算機又醜又大。而且,穿孔卡片和計算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計算機不會對ibm産生任何影響。
這回,兩個人吵架可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了。從家裡吵到公司,從公司吵到機場,小沃森甚至站在機場跑道上對父親大喊:“f***,你還能永遠不離開我嗎?!”
ibm内部也分裂成兩大派系,對于要不要跨入電子工業領域相當糾結。研發計算機意味着要增加數千名工程技術人員,花費幾千萬美元興建工廠和實驗室。當然最後是小沃森“吵”赢了,他成為了ibm的新總裁,上司ibm沖在計算機革命和市場化的浪潮之巅。
1950年5月,小沃森開始大量招聘電子技術方面的人才,将實驗室經費從3%增加到9%。後來研發的“國防計算機”,正是他率領ibm進入電子技術的一次冒險,徹底轉變了公司的發展方向。
小沃森還聘請到了馮·諾依曼擔任公司科學顧問,1952年12月,ibm第一台存儲程式計算機ibm701誕生了,這是計算機從軍用、科學研究用開始轉向民用最重要的一步。
ibm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1956年,ibm已占領約70%的計算機市場。1961年,全美的6000台計算機中,4000台屬于ibm。慢慢的,就有人開始把ibm稱作“藍色巨人”。
在小沃森剛從老沃森手中全盤接過ibm的時候,他就已經意識到,ibm不能再是一個家族企業了。
老沃森在ibm擁有着極高的聲譽和地位,他手下2萬多名員工仿佛隻是他個人的延伸。而且老沃森事必躬親,三十多個下屬主管要直接向老沃森彙報工作。“家長式”的管理讓公司的事務非常依賴老沃森的決定,在ibm轉型期顯得更為突兀。絕大多數主管已經習慣于上司人發号施令,而且有重大問題都要通過很長的時間才能反映到上層。
為了打破這一弊端,小沃森開始在自己身邊安排頂尖人才。1956年底,他制定了威廉斯堡計劃,設立執行副總裁,明确分工,提高每個人的工作效率。
每一家成功的企業都必須面向專業化管理,當ibm登上《财富》世界500強榜首時,小沃森驚覺公司必須進行徹底整改。小沃森把權力下放給各個部門,建立起“line and staff”模式的公司架構,又用股權讓衆多骨幹員工心甘情願的留了下來,不得不說又是一次引領潮流的天才舉動。
小沃森并不想像父親那樣在去世前一周才離開ibm。1974年,56歲的小沃森辭去總裁職務,逐漸淡出了ibm的經營。他做到了對權力的放手,ibm也由此從家族企業轉而成為由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公司,一代巨頭的巅峰基因就此埋下。
有人統計,小沃森執掌ibm的20年中,ibm的年平均增長率在30%,超過了他的父親,也超越了當時世界上大部分公司領袖。他是把ibm刻進計算機曆史的那個人,在他眼中,ibm唯一出奇制勝的法寶就是“一刻不停的行動”。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5-19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