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學者研究60億次通話記錄發現:好友再多也沒用,最好朋友就4個

在社交網絡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通過移動聊天工具結識了許多朋友,有的網民好友清單動辄超過千人,不過“友誼”的含金量卻令人質疑。近日英國學者進行的一個通話研究顯示,人類最多隻能維護好四個最好的朋友,另外也隻能維護不到200對有實質意義的友誼關系。

據國外科技媒體報道,英國這個研究小組中包括了人類學家robin dunbar等,其不僅研究了人類腦部生理特質和維護友誼的關系,也對大量的個人通話記錄進行了數量分析。

研究小組一共分析了60億次通話記錄,涉及到3500萬人。根據每一對好友之間的通話頻繁程度,專家也對這種友誼進行了不同的層次分類。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項研究調查的時間較早,蘋果智能手機和facebook社交網絡尚未向今天這樣普及,是以人們主要通過手機和座機的通話,來維持友誼。

研究人員發現,人們的友誼關系按照親密程度分為不同的類型,通話記錄顯示,平均每一個人最親密的好友為四個人。次親密的好友為11個人,更遠層次的友誼可以維護30個人,而聯系最少的好友層次,平均包括129個人。

對于這樣的研究調查資料,英國的研究人員也給出了人類學領域的解釋和分析。據分析,一個人的好友數量和其腦部容量之間存在關系。人類腦部的特征決定了人類最多隻能夠維護150對有着實質意義的友誼。

上述人類學家表示,在所有的150對友誼中,最親密的層次可以有五個人,第二個層次為10個人,第三個層次為35個人,最為疏遠的朋友層次中包括100人。

另外科學家也指出,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在交友方面存在一些差異,但是在每一個友誼層次的人數上,卻保持基本一緻。

另外上述實際樣本調查的結果,和人類學家的理論分析并不存在巨大差異。

如今,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絡十分流行,再加上新興的移動聊天工具(比如whatsapp、微信、line等),人們結識新朋友變得更容易和快速,但是友誼的含金量其實是在下降。

早前,美國的私密社交網絡工具path曾經推出一個差異化特色,每個使用者最多隻能設定50個好友。

此外,在facebook等公開社交網絡上,使用者可以主動給陌生人送出要有的請求,這樣的請求也形成了某種騷擾。而在移動聊天時代,人們更加傾向于熟人朋友之間更加密切的溝通和分享。有分析認為,這表明人類更傾向于有品質的友誼關系,而不是并無實際意義的好友數量。

此外,随着移動社交電子商務業務的出現,許多所謂的“好友”其實并非友誼,而僅僅是消費者或是推銷商品的對象。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5-03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