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夏至到,鹿角解”?記者去趟鹿場,發現古人似乎寫錯了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古人将夏至分為“三候”,其中“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古文《禮記》則明确記載了“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可到了今天,作為夏至來臨的第一件事,鹿角脫落卻完全與事實不符。新京報鄉村頻道去了趟鹿場,發現時至盛夏時節,鹿角尚未形成,要脫落也是在冬天,現在“脫落”的并非鹿角而是鹿茸。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彭林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前學術研究中有學者也對此曾提出過質疑,而《禮記》的那個年代,氣候相比現在有很大不同,當時鹿角是否會有在夏至脫落的情況,已經很難進行考證。

夏天鹿茸先到 鹿角冬天脫落

鹿茸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在經曆骨化階段後,鹿茸的茸毛慢慢掉落,形成堅硬的鹿角。

如果真要夏至“一候鹿角解”,您肯定是等不到了。記者從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普處得知,鹿角的脫落時間一般在冬天,而夏天僅僅是鹿茸開始骨質化成為鹿角的開始。等到冬天鹿角随着底部“鹿角盤”的脫落後,鹿角也将在新一年的春天開始再次生長。

“夏至到,鹿角解”?記者去趟鹿場,發現古人似乎寫錯了

鹿茸。受訪者供圖

對于古文中“夏至到,鹿角解”的說法,清華大學教授彭林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之前的學術研究中,也有學者對此曾提出過質疑,隻是古文記載的時代距今久遠,為何有此說法,學術界目前尚無定論。“包括《禮記》、《逸周書》等古文獻中都有夏至鹿角解的提法,目前可能的情況就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時候,氣候條件與現在有很大不同,在當時的氣候條件下,部分地區的鹿角也可能是在夏至節氣進行脫落?”彭林表示,這種情況也僅僅是普通的猜測,很難尋找證據進行考證。

也就是說,時至今日,在盛夏來臨時,我們根本無法看到鹿角脫落的場景。但在這期間,對于人工養殖的鹿來說,割鹿茸成為了最忙的一件事。

夏至前後 鹿場割鹿茸進行時

在位于北京懷柔區楊宋鎮的鹿世界主題公園内,有着300餘頭鹿,包含100餘頭公鹿與近200頭母鹿,品種上以梅花鹿、馬鹿為主。

每年6月到8月,養殖場從業人員都會進行割鹿茸的工作。據從業人員介紹,今年割鹿茸的工作已經開始,截至夏至日這一天,養殖場内60%的公鹿已經完成割鹿茸工作。預計到7月底,将全部完成。

“夏至到,鹿角解”?記者去趟鹿場,發現古人似乎寫錯了

割鹿茸後的小鹿。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割鹿茸的對象隻有公鹿,原因在于多數鹿品種中的母鹿不會長角,雄壯的犄角是公鹿防禦與在群體中顯示自身力量的主要工具。“當然,馴鹿中的母鹿會長角,但因為藥用價值不大,是以一般不割鹿茸。”

懷柔楊宋鎮鹿世界主題公園相關負責人姚文娜告訴記者,從鹿茸生長到鹿茸骨質化成為鹿角,一般需要近半年時間。每年開春時節,公鹿頭上的花盤脫落,開始滋生新的鹿茸。通過麻醉、收割、止血,鹿茸底部會慢慢結痂。等傷口長好後,該部位依然會骨質化并形成鹿角根部,也就是“鹿花盤”。

中國人一直比較認可鹿茸的藥用價值,目前市場價格一般為5元左右一克。姚文娜介紹,鹿世界園區内的一頭成年公鹿,每年單次割下來的鹿茸約為4公斤重。算下來,就是20000元。除了天然鹿茸,風幹後做成的鹿茸片,也是目前銷售的重要形式。

防止養殖中人和鹿的“受傷”

作為鹿的初生幼角,鹿茸的收割看起來殘忍,但對人工養殖活動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環。而從養殖角度,鹿角的存在對于公鹿來說具有緻命威脅。

姚文娜表示,每年9月到12月,鹿會進入發情期,公鹿們會争“鹿王”,在争鬥中,主要以頭上的硬角互相頂撞、攻擊,“因為鹿角非常堅硬鋒利,假設在攻擊中,劃到了肚子,緻死率能到30%。”

“夏至到,鹿角解”?記者去趟鹿場,發現古人似乎寫錯了

看起來堅硬鋒利的鹿角。受訪者供圖

而這樣的情況下,養殖人員也很難進入場内進行衛生清掃工作。堅硬鋒利的鹿角對從業人員也是很大的威脅。

相比野生環境中公鹿的争鬥厮殺,人工養殖行為中,割鹿茸避免了鹿角的形成,姚文娜還提到,“從鹿茸到鹿角的過程中,茸毛本身就需要脫掉,也會伴随着破皮、流血,而且很多時候,公鹿們是需要借助外力來把它蹭掉,這個過程其實非常痛苦。”

新京報記者 張羽 編輯 唐峥 校對 王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