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鄒敬園:十年隻在宜賓的新家中住過兩晚

極目新聞記者 林楚晗 綜合報道

8月3日,在東京奧運會男子雙杠決賽中,23歲的中國選手鄒敬園以16.233分、全場最高完成分9.333分,一舉奪得金牌。而翻看這位98年出生的小夥子的履曆,本身就是一部自強不息的動人史。

鄒敬園:十年隻在宜賓的新家中住過兩晚

啟蒙教練是“奧特曼”

鄒敬園出生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的一個普通市民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有個哥哥大他4歲。别看鄒敬園在賽場上遊刃有餘,但其實小時候的他身體并不好,出生後鄒敬園體質差,經常發燒,最少2個月就要進一次醫院,打針打點滴。鄒敬園飯量小,到了上幼稚園,也就吃小半碗飯。而問到母親劉麗群對鄒敬園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劉麗群說:“那就是追着鄒敬園喂飯!”由于一直擔心兒子吃不飽,劉麗群經常追在鄒敬園身後喂飯。

鄒敬園:十年隻在宜賓的新家中住過兩晚

要說起鄒敬園的體操啟蒙教練,那就是“奧特曼”了,小時候由于很喜歡看奧特曼卡通片,鄒敬園也會學着奧特曼做倒立,他經常在沙發和床上蹦來跳去,家裡附近的宜賓人民公園有一台蹦床,鄒敬園一上蹦床就不想下來,哪怕是劈一字馬對他來說也十分輕松。

2001年暑假,宜賓業餘體校的體操教練李小兵到城區打金街幼稚園選運動員苗子,他一眼就相中了鄒敬園。“鄒敬園的體質比較好,體型很适合練習體操。”李小兵說,鄒敬園于2002年進入市業餘體校學習後,訓練非常刻苦,他的父母對孩子從事體育也很支援,在校四年,鄒敬園取得了很大進步。

而說起讓鄒敬園學習體操的初衷,母親劉麗群說:“那時候我們對體操也不太懂,反正想着是運動,肯定對身體有好處。就希望他加強鍛煉,身體好了多吃點飯。”

讓母親劉麗群高興的是,鄒敬園在業餘體校一兩年訓練之後,體質明顯改善,再也不會因為感冒生病打針、住院。

進入業餘體校之後,鄒敬園的天賦很快就表現出來,鄒敬園很少因為訓練而哭泣,而問到鄒敬園為什麼不哭喊時,年紀尚小的鄒敬園卻回答,“我覺得沒得好痛。”

鄒敬園:十年隻在宜賓的新家中住過兩晚

十年隻在宜賓新家住過兩次

其實鄒敬園的家境并不好,父親鄒志平是食品公司下崗職工,和妻子劉麗群一起經營一家副食品店。奶奶也和全家一起生活。母親劉麗群清楚記得,2004年鄒敬園進入四川省體校訓練,去成都時還不到7歲,因為年紀太小,劉麗群很舍不得兒子一個人在外地,于是為了盡可能多地和兒子在一起,劉麗群每個星期五晚上11點,乘坐宜賓到成都的慢車,曆經6個小時的颠簸,第二天早上6點多抵達成都;星期天晚上11點,劉麗群又從成都坐慢車回宜賓,同樣需要6小時。為了省下錢給兒子買牛奶,劉麗群一直坐硬座。“一趟車卧鋪要50元,而硬座隻要25元”。

鄒敬園是個念家的孩子,在剛到成都的時候,每次父母去看望他,他都希望父母不要走,有一次,夫妻倆趁兒子不注意,偷偷走了,鄒敬園發現後追出來,半夜裡到處尋找父母。而每一次的分别對于鄒敬園來說,都難以接受,是以每一次臨走之時,他和媽媽都抱頭痛哭。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半年左右,鄒敬園終于适應了基地生活。

2012年,14歲的鄒敬園進入了國家隊。鄒敬園到了北京後,一家人更難團聚了。唯一團圓的機會,是鄒志平和劉麗群去北京陪兒子過年。一家人吃頓團圓飯後,鄒敬園又匆匆忙忙地趕回去訓練。

回憶起這些年,鄒敬園的母親說道:“回家次數太少了。”鄒敬園的父母搬到位于宜賓南岸的家中已經10年了,但鄒敬園這10年中隻在這個“新家”住過兩個晚上,他每次回來後又都是匆匆離去,繼續去參加訓練和比賽。

在今天的東京奧運會賽場上,鄒敬園奉獻了一場完美的表演。資格賽,鄒敬園成績16.166分排名資格賽所有選手第一晉級決賽。決賽,鄒敬園第二個出場。最終,鄒敬園抗住了巨大壓力,發揮出色,難度分6.9分,完成分9.333分,拿到16.233分,最終成績排名第一拿到金牌。德國選手盧卡斯拿到銀牌,土耳其選手阿裡肯拿到銅牌,中國選手尤浩最終排名第四。

鄒敬園:十年隻在宜賓的新家中住過兩晚

賽後,當他站在五星紅旗的身前合影留念時,應該會想到當年那個喜歡奧特曼的活潑小男孩,從6歲開始遠離爸爸媽媽、10年北漂的那些個日日夜夜……

(圖檔來源于新華社)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