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讓你印象深刻的音樂新人有哪些?”2016年末,索尼音樂橫空推出了一個集詞曲創作、錄音、編曲、演唱等工種于一體的全才新人——宮閣,于去年12月發行專輯《gong》,連霸apple music新人新曲推薦頁面顯眼位置,專輯下載下傳量蹿升到蘋果中國的第三名,宣傳攻勢之迅猛一時無兩,一周後qq、網易音樂平台猛推,評論區裡也是一片驚詫。

《gong》封面。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其實已是樂壇的“老油條”,隻不過一直在幕後,tfboys的《青春修煉手冊》、《寵愛》、黃子韬的迷你專輯《t.a.o》、《z.tao》、王力宏的《就是現在》、吉克隽逸的《我是女王》、鞠婧祎的《每一天》都是由宮閣編曲制作。
如今宮閣選擇跳到前台表達自我,可他是什麼風格的音樂人呢?嘻哈?edm?r&b?全都是。接受着調專訪時,宮閣表示,沒有一種風格可以概括他,他隻是在做自己喜歡的音樂,而且外表冰冷含蓄的他,其實内心火熱,他說《gong》就是他真正的樣子。
采寫:麻樂 柯西 實習生 林可涵
宮閣很享受一個人泡在錄音室裡。 攝影:王攀
全能科學家
包辦詞曲、編曲、制作、錄音,
還有什麼是他不會的嗎?
《gong》配套的專輯圖冊裡,宮閣或休閑戶外風,或實驗室科學風,挑戰多種前衛造型,營造出一種不羁的時尚感。他的音樂便是他的實驗素材。
宮閣包辦了《gong》的編曲、制作、錄音。
詞曲包辦,編曲、制作、錄音技術關卡都一人獨挑,宮閣做《gong》這張碟,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在錄音室。他特别享受這種孤獨,“我想表達都是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作詞作曲編曲很順理成章就是一個人做成了。錄音時,我現在習慣一個人給自己錄,如果找别人給我錄,會感覺怪怪的。”
在錄音室一呆就是五六個小時,從早到晚,這個“音樂科學家”沉浸在自己的音樂實驗裡。“一個人做所有的事,可以接觸到所有的細節,是非常大的享受。”
宮閣希望給華語樂壇帶來新鮮嘗試。 攝影:王攀
不安心待在幕後的科學家
“做過的音樂在體内有了自己的聲音”
可是一個科學家不安心待在幕後,卻跳到前台想當一個科學明星,是什麼觸動了他的“出道機關”?壓抑!宮閣一直在替人做嫁衣 ,音樂行業裡,他是有口皆碑的編曲錄音制作能手,口口相傳,讓王力宏、tfboys團隊都來抛橄榄枝,邀宮閣獻計。量變引起了質變,不斷的編曲制作磨練之下,他的内心積攢了龐大的音樂能量。
“從某一個時候開始,發現我之前聽過的所有音樂、研究過的所有音樂,慢慢在體内有了它自己的聲音了。我之前一直給别人制作,那個工作更多是要考慮要考慮制作的那個藝人,你要配合他們,而不是到别人的專輯裡釋放自己的才華,那很不專業。時間長了就會有很多情緒會壓抑在身體裡面,需要把它消化出去。”宮閣希望自己能給華語音樂帶來更多新的可能性,唯有出道才能徹底地表達自我,呈現全新的音樂形象。
宮閣的音樂充滿了自省和批判。 攝影:王攀
憤世嫉俗的科學家
“不管誰犯了錯誤,
我們都是承擔的一代”
做音樂其實是漫無目的的,人們通常用寫日記來記錄心緒,而宮閣選擇用音樂來記錄靈感,是不是寫歌做歌,“很任意地按自己的審美來做,覺得什麼音樂是好的、什麼樣的主題是好的,我就做什麼。”積累了一定數量的音樂素材後,宮閣發現,自己在音樂裡表達的都是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和情緒,“索性順着主題繼續往下做,現在這個專輯都是我對這個世界想說的話。”為專輯預選的半成品,是現在專輯曲目的三四倍。
新歌《同系列産品》裡他寫到:“社會叫我們垮掉的一代/無知堕落的一代/不管誰犯了錯誤/我們都是承擔的一代。”《哎呀,手機呢?》裡,他寫到:“wifi變成最新的毒品/所有人都對它上瘾/手機沒了鍵盤每個人低頭摸來摸去/同系列的産品開始做直播/監管一不嚴馬上開始脫/精神時間的半個裸體/從來沒要聽誰的建議/自以為是癌晚期/怎麼沒哪個醫生能看的好這種病……”
宮閣的音樂聽感前衛,而關注的内容卻顯得格外嚴肅憤世嫉俗,“這張專輯更像是自述、自我介紹。”日常生活中,宮閣不是一個喜歡表達、喜歡社交的人,“走在街上,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我不是個很喜歡釋放和表達的人,我會花很多時間觀察和積累感受,創作的時候把這些調動出來,很自然地就流到我的作品裡。”
宮閣有三個偶像——阿姆、坂本龍一、李小龍。 攝影:王攀
科學家的三個偶像
“他們都擅長吸收百家之長,
最終表達自我“
從國小習樂器,四五歲開始接觸小提琴,宮閣打下了良好的音樂底子。他小時候聽歐美流行音樂居多,十四五歲時在電視上看到了美國說唱天王阿姆(eminem)主演的電影《八英裡》,被其中的音樂震撼,“天啊,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音樂。”從此,阿姆成了他心中的偶像,宮閣之後在網上機緣巧合找到了一個可以制作音樂的軟體,便一頭紮進了音樂制作的世界。
宮閣還有另外兩個偶像——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和華人之光李小龍。他們在不同方面對宮閣産生了很大影響。已經對音樂有一段鑽研的宮閣,偶然發現了坂本龍一的音樂,“感覺他的音樂給我開了另外一個視野”。
宮閣看來,李小龍跟坂本龍一有一些共通點,他們都是不拘泥于自己風格的人,擅長吸收百家之長,最終表達自我。“李小龍非常主張express yourself(表達自己),吸取适合你的,摒棄掉不适合你的,表達自己。他們對我的影響是,讓我願意欣賞和嘗試所有類型的音樂。”
“他們對我的影響是,讓我願意欣賞和嘗試所有類型的音樂。”
不過才子也有瓶頸,在《gong》制作過程中,宮閣一度大腦空白。“我想每首歌挑戰一下自己的創作底線,再push一下,大概這麼重新整理了十首歌,有一天突然感覺腦子空了,好像自己會的東西都做在這些歌裡了。”突然一種江郎才盡的沮喪湧上心頭,宮閣暫停了兩個星期。“再回來,視野比原來又上了一步,這也是很開心的,不斷地挑戰自己體内的感覺力,有點疲勞。我一直大量聽歌,聽不同的音樂,這些會有幫助。”
高中時聽hip-hop、r&b,大學聽搖滾、電影原聲,後來又聽實驗音樂,宮閣的音樂口味不拘一格,隻有新鮮的東西才能刺激他的興奮點。音樂口味多元,宮閣也總在嘗試新的東西,以緻《gong》裡曲風相容并包,不同風格的樂迷都能找到對口的歌曲,“喜歡嘻哈的可以聽《同系列産品》、《哎,手機呢?》,喜歡情歌的可以聽《總有個人》、《拿你沒轍》,聽edm的可以聽《intro》、《my name is》。”
宮閣不喜歡重複。
科學家的态度
“你需要不斷地挑戰觀衆,
不能百分百讨好他們”
他說他做出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符合個人審美。唱片公司也給了他超高的自由度,無論是在唱片制作程序中,還是發行後的市場表現,宮閣說公司都沒有給他壓力,并且完全相信他的判斷。唱片裡放着兩條語音,第一條裡的男聲說:“能不能再商業一點,市場上流行小情調的歌”;第二條的女聲說:“你專輯快發了别影響工作……現在沒女朋友了也挺好的”。
宮閣解釋,這兩條語音都沒有惡意,都是他生活的寫照,反映出他在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我一直覺得一個好的音樂家、藝術家,真正做到給人們有營養的作品,就不能百分之百讨好他們。你需要不斷地挑戰觀衆,我當然希望大家喜歡我的音樂、了解我的音樂,但我不會以百分之百讨好你為目的做一首音樂。”
宮閣冷酷的外表下,内心蘊藏着巨大能量。
雖然出道走到台前,宮閣之後會繼續自己的幕後制作工作,隻是自主選擇權會更大,“會過濾掉為了錢不得不做的工作,現在會選擇那些真正有意義合作的。”
初見宮閣的人都覺得他不太愛說話,甚至有些害羞,而熟悉的朋友,才知道他體内蘊藏的巨大能量,“我的音樂其實跟我是一樣的。”
首張專輯推出,未來的音樂路該怎樣走?宮閣也不知道,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不想重複,我的方式是重複做某些事會覺得無聊,我性格和習慣就是這個樣子,把之前沒人做過的東西實作出來,是讓我享受、刺激、興奮的事情。”
編輯:彭思敏
編輯助理:陳盈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