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5日訊(通訊員 梁天勝 李光平)“劉哥,今天辛苦您了!您這麼忙還帶着他們(父母)去(醫院),又是吃又是住,麻煩您了!”近日,江華縣碼市鎮霧香村在長沙讀大學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盤友銮,通過微信向在該縣政法委工作的幹部劉航宇表達了謝意。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争名利,處于衆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是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與人無争卻又容納萬物。”這是劉航宇扶貧工作筆記本上的一段話。
說起劉航宇與盤友銮的相識,鏡頭要回到2017年5月31日。為了響應永州市委提出的“三走訪三簽字、萬名幹部下基層、深化兩學一做”号召,劉航宇随着機關扶貧隊來到了縣政法委幫扶的責任村——碼市鎮霧香村。他聯系的是鎮霧香村荊竹口組,也就是盤友銮所在的村子。
這是一個山沖裡的小村莊,距縣城沱江鎮110千米,山路崎岖,平時乘坐班車進一次縣城要用近4個小時。由于湖南省一号水利工程——涔天河水庫的施工淹沒了原有的公路,近年來進一次縣城要經過五個縣兩個省才能到達目的地。
細心扶貧 潤“戶”無聲
2017年8月7日,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發生了一件感人的事。
從江華縣政法委抽調到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工作的劉航宇,得知他聯系的貧困戶大學生盤友銮租住的地方被盜,她身上隻剩下100元生活費了。
劉航宇告訴管理中心的出納:“我把我自己的500元錢給盤友銮用作生活費,但你一定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就說這是預支她的工資吧。不然,她是不會收下的。”
在這之前,劉航宇給暑假剛開始的盤友銮介紹了一份中國社會扶貧網江華管理中心志願者的工作。
2016年盤友銮考入湖南資訊學院學習。父母雙親年事已高,百病纏身,又無穩定工作,“屋漏偏逢連夜雨 ,船遲又遇打頭風”,姐姐盤蘇珍于2012年因為大雨緻山體滑坡,所居住的工廠木闆房倒塌,意外去世,家裡隻留下盤友銮這個女兒與父母相依為命。
父親盤文金,母親趙春香身體一直不太好,兩人都患有長期的腎積水,疼起來的時候要命,老兩口都不敢亂花錢去醫院治病,每次都是買點止疼藥熬過去的。
為了供女兒讀書,盤友銮的父母經常外出去碼市鎮一個條件簡陋的木材加工廠打零工,幹的是體力活,每個月省下來也隻有六七百塊錢,盤友銮的學費和生活費以及看病的錢壓得老兩口喘不過氣來,但支援盤友銮讀書的決定從未改變過。
家庭貧困卻屢次不被關注,但是今年,劉航宇來了。他走進了盤友銮的村子,一家一戶地走訪,拍照。當時盤友銮在學校,父母在工廠。劉航宇找到了盤友銮的父母,看到了他們工作環境的惡劣,了解了這個家庭的貧困情況,他讓盤友銮放心,并保證一定會幫盤友銮一家走出困難。
6月5日,劉宇航從盤友銮的父親手裡要了盤友銮的聯系方式,了解到小姑娘一年的學費需要兩萬,除去每年的8000元助學貸款,還需要12000元。
不管這一家人再怎麼省吃儉用,家裡依然供不起。3年前的聯考失利,盤友銮的分數隻能上一所民辦大學,可是家裡依然不想要盤友銮放棄學習。
“我想要學更多東西去改變家庭的窘境”這是盤友銮的原話。
劉航宇了解了這些情況,親自幫助盤友銮一家在中國社會扶貧網上釋出愛心需求,還教會了盤友銮釋出助學需求,通過中國社會扶貧網的力量,讓更多愛心人士來關心幫助盤友銮一家。
“他就像我的親哥哥一樣幫助我,讓我無數次感到社會帶來的溫暖,無數次感受到自己家庭的貧困受到了關注。”盤友銮說道,“當我接到媽媽電話,告訴我劉哥哥特别好,在幫助我們的時候,心情特别激動。真的非常感謝劉航宇哥哥對我們一家的幫助,哪怕他就隻是扶了我們一把,但是這一扶,扶的是一家人的希望。每次隻要我的家裡遇到什麼困難,他總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幫助。我是個不太好意思表達情感的人,但我還是想跟他說一聲:謝謝您,劉哥哥!”
2018年,還有一年就可以畢業的盤友銮一家在幫扶幹部地幫助下,經過自身的努力,今年已經順利脫貧。
扶貧如水 讓愛無縫對接
盤成友是劉航宇的另一家幫扶貧困戶。他長年身患雙腎積水,腰受過傷,無勞動能力。家裡的經濟來源,隻能靠妻子外出打零工。兩個孩子都在讀書,學費和生活費讓他們兩口子壓力山大。為了便于他們照顧在碼市讀書的兒子,劉航宇就幫他們在碼市鎮内找了工作。
一方面友善他們能照顧小孩,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發展産業脫貧。今年初幫他們從宏華公司拿了20箱蜜蜂,準備通過養蜂來增加收入。同時,劉航宇還聯系了廣東藥材公司的朋友,能否進村幫他們把當地特有的厚樸藥材産業發展起來。
“劉叔叔每次到碼市,都會帶上營養品和學習資料,鼓勵我好好讀書,努力學習,希望我考出瑤山!”盤成友讀六年級的兒子盤俊豪告訴筆者。
“劉叔叔對我的幫助真是無微不至!”盤成友家在江華一中讀高三的女兒盤豔感激地說道,“他還幫我聯系輔導老師給我補習功課,希望我能用知識改變命運。”
有一種幸福叫珍惜,有一種溫暖叫感恩。劉航宇,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私奉獻愛心的人,一個扶貧路上與貧困戶患難與共的人,一個把扶貧當作一項事業來做的基層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