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慢性病管理】: 大資料、電子病曆、物聯網三合一

【慢性病管理】: 大資料、電子病曆、物聯網三合一

美國的醫療系統正在抛棄從前的應激性的、有病看病的舊模式,并開始重塑自己成為一個積極的、資料驅動的、以團隊為基礎的為健康服務的生态系統。由此,供應商中形成了強烈的共識,既臨床醫生和患者都需要一系列的新工具,以應對從未出現的挑戰。

随着數百萬心髒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的出現,還有數百萬潛在的可能發展出這類嚴重影響生活慢性病的高危人群,開發簡單、有效、協調性強的慢性疾病管理計劃已成為供應商們一個熱門議題。

從消費科技巨頭蘋果和谷歌,到大資料分析公司,到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電子健康記錄)廠商,到使用家庭辦公室和咖啡廳的微小型初創企業,每個人似乎都在提供新穎靓麗的物聯網技術:突破性的病人參與裝置帶來個人行為選擇的革命,無縫地跟蹤和整合大資料到電子健康記錄,讓患者掌握自己的健康和生活,不再生病去醫院。

不幸的是,許多醫療相關的物聯網技術尚未實作所有它希望達到的目标。

供應商仍然在初級階段,努力開拓收集,彙總和分析大資料所需的基本醫療資料互操作的途徑。給最終使用者提供可操作的見解,而不會在帶來正面效應的同時産生更多的問題—離該目标還有一段距離。

患者不僅缺乏如何最好地管理他們的糖尿病或高血壓的知識,堅持使用那些花哨的應用教程也是個問題,更何況病人需要每次都要經曆一個繁瑣的過程登入到病人賬戶來更新他們的個人健康資訊,很考驗人的耐心。

如何能讓供應商、開發商、消費者和資料專家攜起手來,共同創造一個有意義、有魅力、有效率的慢性病管理環境,并充分利用電子病曆和物聯網以達到最佳效果?

◆ ◆ ◆

奠定大資料分析的基礎工作

【慢性病管理】: 大資料、電子病曆、物聯網三合一

當涉及到日常工作流程,醫療保健利益相關者可能對電子病曆的真正好處産生分歧。然而,無法否認的是,正是由于電子病曆,我們得以同時查閱大量的病曆,以發現新的關系,并使得大規模人群管理得以實作。

最近,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員分享了他們的工作,他們使用機器學習和電子病曆的資料幫助确定了一批2型糖尿病患者——這些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經得病。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先前的研究發現,美國有多達36%的人患有代謝疾病,但未得到确診和未管理,其中拉美裔和亞裔是最有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群體。

由semel神經科學和人類行為研究所教授ariana anderson和mark cohen上司的ucla研究小組,研制開發了從病人的電子病曆檔案庫提取資訊的預篩選工具,生成風險分層,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準确率比标準的血壓--bmi的方法高2.5%。

新方法使用icd-9和icd-10(譯者注: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套基于統計的疾病分類标準)疾病編碼來預測一個人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還可以檢查一些新的危險因素如繼往的病毒感染(水痘或衣原體感染等)、腸道感染以及性别認同問題,所有這些因素與2型糖尿病高度相關。

雖然使用的算法研究還需要細化标準,以準确比對可能對應一個以上特定風險因素的icd編碼,“但從其所傳遞的總體資訊來看,醫生的病曆記錄将成為非常豐富的資訊來源,”cohen說。“使用電子化的方法研究這些資料中的模式,可以極大地提高診斷和醫療服務。”

該團隊發現,如果在全國範圍内使用大資料分析方法,可以避免400,000個病人錯過關鍵的慢性疾病管理的機會。

“鑒于1/4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安德森說,“基于這個人所有其他的診斷,我們有信心認為她可能患糖尿病。能夠做出這種預測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她現今并無症狀,我們也需要給她進行正式的實驗室檢查。”

”如果發現的這些結果得到廣泛的應用,它将大幅減少2型糖尿病的漏診病例數,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症甚至挽救生命。”她補充道。

讓慢病管理更具“粘性”

【慢性病管理】: 大資料、電子病曆、物聯網三合一

一經确定,慢性疾病患者必須遵守他們的治療方案,能做到這點并不總是很容易。埃森哲 201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患者普遍表示,與醫療機構之間缺乏溝通和協調常使他們有挫折感,并有蔓延的趨勢。這也說明,治療前階段是接受一種新的診斷中最緊張的階段之一。

患者還表達了更為強烈的願望,希望有更為全面的知識宣傳和更好的預測分析,能在疾病進展到全面爆發階段之前給他們預警,并提供便捷的資訊管道,有助于他們獲得相關資源或治療方案來管理自身的病情。

患者們仍然依賴于他們的醫療機構,視其為擷取醫療資訊的高度可信的來源。但他們越來越多地轉向網絡資源,智能手機和智能手表所帶的應用程式,并在這些虛拟教練的幫助下安排飲食和鍛煉。

“然而,若是沒有醫療機構的幫助的話,這些工具無法促進成功并持續地實作疾病的管理。”德勤設于都柏林的設計和創新部的總經理ben jonash說。

“病人或許得到fitbit 或者apple手表這類聖誕禮物,但如果你在半年後跟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并問他們,有多少人在綜合利用這些工具來改變他們的健康?”

“病人的前端使用體驗并不一定是挑戰”,他在接受healthitanalytics.com的采訪時說,“挑戰不在于如何吸引他們使用這些應用程式,而在于創立正确的健康習慣、增強這一觀念,并将這些政策導回要解決的問題上。挑戰還在于,我們不能指望完全依賴于患者去實作自主管理他們的健康狀況,因為大多數患者并不能做到這一點。”

一項研究報道顯示,58%的病人在下載下傳了一個用于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況,稱之為mhealth的軟體并使用一段時間後,由于可用性不強、隐匿費用等原因而感到十分失望,并停用了該軟體。

在停止使用該軟體的患者中,超過40%的人陳述停用的原因是收集和輸入資料很費時(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另有40%的人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失去了對該軟體的興趣,原因是使用細節不清、不易控制、或者沒有達到他們期望的健康目的。jonash說,物聯網時代隻有少數的産品能真正地吸引客戶,持續使用。

jonash指出,一些公司在資料記錄和使用上做的很好。他們采取了幾項措施去做數字化治療的”軟“項目,其中之一是分組,即把使用者配置設定到一個個小組中,使他們分享任務以達到小組的共同目标,有點像一個小組合作遊戲的過程。

但僅依靠一個病人固有的競争力是不夠的,必須有多重觸點去吸引使用者。

“重要的是要在系統中提供一些内置的類似于虛拟教練的功能,”jonash斷言,這樣可以建立更多對話,患者可以知道有人看他們收集的資訊,并使他們有機會詢問各種資訊意味着什麼。 

這種對話要不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但在這些短暫的時刻卻可以增加項目的“粘着”力。

衛生保健部門也許不會時常地得到這些對話資訊,部分原因是由于他們不能經常得到存儲在移動健康應用程式和裝置中的“患者端生成健康資料(patient-generated health data,pghd) ”。 

到目前為止,大多數電子病曆在将新興的物聯網技術整合到衛生保健提供工作流程方面做的并不好,在患者認為提供商應該所了解的和實際上健康咨詢室所獲得的兩者之間存在着逐漸的脫節。

美國南北卡羅萊納州衛生保健部門正嘗試着自我研發一套日常保健資訊的追蹤應用程式,以彌補這一缺陷,将患者資料整合到日常保健中。 

卡羅萊納州衛生保健系統proactivehealth組主任格雷格·懷德博士解釋說,從你的手機上收集你每天走的步數是一回事,将這些資訊連結到衛生保健系統并做出相關的臨床解釋則是另一回事。

随着“我的卡羅萊納州跟蹤程式(my carolinas tracker app)”軟體的廣泛使用,衛生系統希望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即如何将物聯網上不同的資料流整合到一個統一的标準文檔中,與電子健康病曆分别存儲,而後應用于在患者同意授權基礎上的健康決策。

卡羅萊納州醫療保健部門管理mhealthintelligence.com網站的首席資訊官克雷格說:“這是一個進步,雖然這隻是對患者進行360度全方位觀察的一小部分。它對于病人的健康和衛生保健或者健康管理都會帶來附加值,并且能幫助病人增加健康管理意識。

患者們在恢複健康,但醫療人員獲得報酬了麼?

這些資料整合工作對于慢性病患者來說可能是有益的,但是對于醫療人員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沒有考慮到:醫療人員花在整合病人諸如血壓波動和研究心跳速率變化圖表上的時間和精力的需要得到承認和支付。

物聯網裝置制造商可能會通過出售華而不實的小玩意來牟利,這些消費者市場上的小玩藝确實看起來很酷。但對于醫療人員來說,支付的境況遠遠不夠好,它們當中的很多隻是朝着以價值為基礎的支付的方向邁進了試探性的幾步。

“fitbit通過賣他們的小玩意獲利,而我們仍然試圖回答:怎樣支付在後端為大家帶來更多健康的醫療人員,”jonash說。“一旦你将責任轉移到醫療人員身上,他們就會開始更加努力地確定病人接受持續系統的跟蹤和監測。” 

有責任的保健組織是保證醫療人員獲得與他們為慢性病管理所付出的努力相當的回報的最成功的體制之一,但這還不是保證收入的萬無一失的辦法。

一方面,慢性病患者仍然屬于目前主要靠付費服務(fee-for-service)支撐的醫療系統中支出最高的那個群體。靠類似醫療保險共享儲蓄計劃(medicaremedicare shared savings program, mssp)等項目的參與者們累積的共享儲蓄,對于每一個慢性病患者每年的開支來說也隻是九牛一毛。

美國衛生保健品質和研究署(ahrq)的資料表明,支出最高的前5%的慢性病患者的花費占了整個醫保體系總花費的接近30%。前1%的患有四種或者更多慢性病的病人每年甚至要花接近10萬美元。

2014年,所有醫療保險共享儲蓄計劃(mssp)和責任醫療保險組織先鋒計劃(pioneer acos)的結餘隻有4.11億美元,同時,4.22億美元從共享結餘中返還給了有資格的參與者們。顯然,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讓醫療人員們可以使自己在财務上争取主動,他們可以首先從確定那些症狀較輕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繼續加重開始做起。

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已經指出,對于參與進階護理協調和大衆健康管理的醫療人員們必須要有财務激勵。同時,根據一項已經準許的醫保計劃,對于患有兩種或更多慢性病的參加medicare的患者,cms也向醫療機構提供每個病人42.60美元的報帳額度。

這一開始于2015年1月的方案立刻刺激了各家醫療機構。參與某相關民意調查的92%的醫療人員都表明要充分利用這些額外的現金。

保健管理獎金并不是什麼新鮮事,并且“每人、每月”這種支付模式也已經在推動實施一些新的病人管理方式中取得了一些成功,比如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之家。

但是醫療人員并不一定都很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和技術來發展物聯網思維,除非數字驅動的慢性病管理能變得更棒。

要做到這一點,醫療行業必須繼續同時進行多項重大改革。通過将大資料分析和pghd整合放在首要地位,他們可以策劃多種患者參與戰略,使醫療端大衆健康管理投資變成一件有吸引力并且有适當回報的事情。

這些政策沒法單獨實行,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消費者對物聯網的熱情超過了其目前的臨床應用價值。然而,醫療界除了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别無所求,他們可能很快就會發現采用創新的、資料驅動的慢性病管理方案對于提供高品質、積極主動和有效的病人護理是必不可少的。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3-09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