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靠《少年的你》拿下金像獎影後時,馬思純發揮了她寫作文的長處,發了一篇長文祝賀,她用一小部分筆墨祝福了周冬雨,卻用大部分筆墨稱贊了導演曾國祥!

熟悉的曾國祥的人都知道,拍了他的戲,與影後的距離就很近了,馬思純的稱贊有些“讨好”的意味,當時處于同一起跑線的周冬雨再度拿下影後,馬思純肯定有點“着急”!
她急需用一部影片穩定自己在電影圈的地位,再拿一個影後是最好的!
曾國祥已經有了好姐妹周冬雨做禦用女主角,她隻能另尋他路!
想拿影後又想證明自己不是靠自己身後的西北圈,合作港圈導演是最好的選擇,能沖獎的一般是文藝片,拍文藝片的港圈導演又隻有那幾位,其中合作許鞍華導演是最好的選擇!
第一,她是自己小姨的好朋友,第二,她一項擅長拍文藝片,中獎率很高!
話說回來,馬思純第一次得影後還多虧了這位許鞍華導演!
當年金馬獎,她是評委會主席,評選最佳女主角的時候,第一輪投票周冬雨與某位女演員并列第一,馬思純排在第三!
于是許鞍華提出,七月與安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把她倆看做一個整體投票,于是金馬獎誕生了首個雙黃蛋影後。
事後,許鞍華接受采訪,面對給出這樣的結果,她說,影後是應該給安生,因為七月的人設沒有她出彩,可是不給七月,那就會有些遺憾!
看來許鞍華很喜歡“七月”這個角色,為什麼呢,因為她選擇馬思純出演《第一爐香》就是因為看重了馬思純在《七月與安生》裡的出彩表現!
重點來了,《第一爐香》很火啊,雖然口碑輸了,票房輸了,但抵擋不住它的熱度,雖然它的熱度都是負面!
它的熱度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第一是男女主與原著的極其不符合,第二是高配置的創作團隊與口碑的落差,第三是張愛玲的原著居然改編成了青春疼痛文學!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三點的前者聯系起來,像不像是為馬思純專門打造的“拿影後之作”!
第一點,馬思純出演葛薇龍,從選角開始就備受吐槽,馬思純與葛薇龍絲毫不見相似,可主創人員卻堅持說很像,因為根據原著的描寫,葛薇龍是個普通的上海女孩,重點在“普通”,還帶有女大學生的“鈍感”,而在貴圈都是滿臉寫着欲望的姐姐們情況下,馬思純身上是有這些特點的!
是以馬思純的出演,不是投資方的選擇,而是導演和主創人員根據人物形象的符合程度選擇的馬思純!
第二點,高配置的創作團隊,這個配置太高了,張愛玲原著,王安憶編劇,王家衛的禦用攝影師,還有坂本龍一的配樂等等,别說每個環節都是高配置,隻要其中兩兩結合,獎項就可以在手了!
請來如此高的配置,明顯是奔着獎項去的!
第三,張愛玲的原著一向辛辣諷刺,而電影從宣傳開始就打上了“青春疼痛文學”的烙印,但這種風格是不是很像馬思純的風格,馬思純一向是以“文藝青年”自稱的,迷戀饒雪漫和安妮寶貝,而且還經常發一些傷感類的文藝!
她是青春疼痛文學的愛好者,她也是一個“僞張迷”,還記得她把《第一爐香》看成了真愛小說,并被張愛玲的粉絲出來打臉的事兒,從一開始馬思純就把這本小說會錯了意,了解成了她喜歡的青春疼痛文學類的真愛!
是以,這部電影從張愛玲風格變成了青春疼痛文學類的風格,那太符合馬思純了,簡直就是為馬思純量身打造!
可惜,這部為馬思純專門打造的作品,從一開始就錯了!
張愛玲的作品一向很難拍,許鞍華是拍過張愛玲最多的導演,可都被評價沒拍好,即使是李安拍,也不盡然全是正面評價!
張愛玲的作品難拍是一個特點,還有一個特點,是選對了角色,等于成功了一半!
可這角色,從一開始就選錯了,馬思純出演葛薇龍,就像甯靜出演林黛玉,彭于晏出演喬琪喬,就像姜文出演程蝶衣!
如此違和,何談成功,選錯了角色,也就是等于失敗了一半!
從選角到路透出來,這部電影備受吐槽,幾乎決定了這部電影的失敗,就算戲改的再好,配角選的在妙,甚至兩位主演的演技再好,也彌補不了演員與人物形象的“形似”産生的落差感!
電影上映之後,結果連想都不用想,票房和口碑都失敗了,男女主甚至都不願意宣傳這部電影,除了在社交媒體上,象征的發了幾條宣傳,其餘的采訪和路透,幾乎看不見!
許鞍華說,當初沒有考慮網友的意見,如果知道網友反應那麼大,一定在開拍前就換掉演員。
先不管許鞍華說的真假,她不知道網友想法,但身為藝人的馬思純和彭于晏肯定是清楚的,是以他們知道電影上映後,網友的看法,倒不如選擇隐身,不面對這場“暴風襲擊”!
主角隐身,導演就要挺身而出!而在經曆了如此慘淡的結局後,許鞍華也改變了說法,承認自己選角的失誤,雖然是間接承認的,因為她說的是沒有考慮網友的意見(意思是她是認同馬思純的,可網友不認同,她的失誤是沒有考慮網友的意見!)
這個回答很妙啊,有點甩鍋的意味,錯不在于“我”,也保全了馬思純的面子,因為“我”是很欣賞馬思純的,認為她演女主很合适,可網友們不認同啊!
随着許鞍華本人的回應,這部電影徹底敗了,票房指望不上,本來期望的獎項也不可能了,馬思純的“影後夢”也可以碎了!
說實話,馬思純真的不太适合港圈的風格,港圈導演鏡頭下的女星都是帶有“港風”氣質的美女,而馬思純這類純樸類美人,撐不起港圈導演的鏡頭,馬思純的表演顯得很水土不服!
她到不如回歸西北圈,畢竟西北圈的導演,如她的姑父顧長衛,張藝謀等,鏡頭下的女主都是淳樸美的,完全符合馬思純的形象!
她也不要介意别人說她看她小姨了,畢竟誰都知道許鞍華導演是她小姨的好朋友了!隻是這次沒有幫馬思純拿到影後,還讓她在電影這條路上走起了下坡路,不知道許鞍華導演會不會覺得愧對老友蔣雯麗?
但是,不管怎麼說,馬思純應該更清醒了,畢竟她不缺資源,不缺演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拿影後才更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