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資料分析喚醒你的“原力”: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影響

導讀:在歐美上映之後,除了在票房上破了一項又一項的記錄之外,《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也受到了業内人士和廣大觀衆的如潮好評。著名專業電影評分網站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4%,另一家評分網站metacritic則打出了82分的高分。這麼堅挺的口碑當然與衆多大牌影星的演技密不可分。究竟是星戰成就了演員,還是明星成就了星戰?大資料文摘将通過資料可視化的方法對比從星球大戰電影中得到的收入與演員自己的全部票房收入,分析了該影片中23位演員的事業狀況。

用資料分析喚醒你的“原力”: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影響

資料分析師最擅長的事,就是要呈現用資料能做些什麼。通過一系列以證據為基礎的資料收集、資料模組化與定量分析,資料分析師可以通過對資訊審慎地思考,将分析結果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示出來,以支援戰略決策。這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analytics@american創造的資料可視化,他們将出演過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23位演員從星球大戰電影中得到的收入與他們一生的票房收入進行了對比。

這個系列的大獲成功基本上不是一個意外。在一個什麼都不是絕對肯定的世界中,好萊塢的高管用預測分析來幫助進行電影投資的戰略決策。每個題材類型的表現、相關電影的票房、主演人員的受歡迎程度……諸如此類的曆史資料,可以讓分析師們用來預測一部電影是否會走紅。

2012收購了盧卡斯影業(lucasfilm)的迪士尼公司在本月非常之期待。星戰系列7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在美國首映的那個周末,其票房估計将超過之前的6.5億美元的紀錄。就在最近一次星戰玩偶的發售中,大約13萬的星戰影迷們已用半夜大排長龍的方式顯示了他們的耿耿忠心。

如果yoda(尤達,星戰中重要角色)是一個執行官,他會怪罪于那些帶來商業失敗的不可見力量,“黑暗遮蔽了一切,誰也無法看清未來之事。”

很可惜他不知道預測分析的強大力量,這絕對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原力”。

參演星球大戰的演員們都可以确定一件事:他們的履曆上會多出一部大紅的電影。yoda或許也會說,“他們将在票房中獲得成功。”但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這個結果要歸功于他們自身的受歡迎程度?在這個可視化圖中,我們通過對比從星球大戰電影中得到的收入與演員自己的全部票房收入,分析了23位演員的事業狀況。

用資料分析喚醒你的“原力”: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影響

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張圖。

先看看這個圓形,圓上有5個環,代表票房收入,從裡到外分别是0美元、25億美元、50億美元、75億美元和100億美元。

在環上的那些箭頭分别表示所對應的演員的票房收入,其中藍色代表出演的星戰電影票房,橙色代表到目前為止所參與的電影總票房。

箭頭下方有3行小字。白色的粗體字是演員的名字,緊挨着的是演員在星戰電影中的角色名字。藍色的數字表示演員參與星戰電影拍攝的次數,而橙色數字則代表其到目前為止的出演電影的數量。

靠近圓心部位的羅馬字母表示各部星戰系列電影,上面标有相應的票房收入。

根據上圖,我們可以看到表現最突出的演員是samuel l. jackson,他一共出演了四次星戰電影,四次星戰電影的票房總收入有25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拍了115部電影,參與的電影票房總收入達到令人驚訝的150億美元。

其次是warwick davis,出演三次星戰電影,三次星戰電影的票房總收入大約有12億美元。到目前為止,他參與拍攝了31部電影,總票房收入高達100億美元。跟samuel l. jackson相比,他的單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高得多,大約是3.3億美元對比1.3億美元。

而出演過最多次星戰電影的anthony daniels基本上就是一個星戰專業戶,一共參加了8次星戰電影的拍攝!除了星戰電影之外,隻出演了10部電影。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研究一下這張圖,如果你是星戰系列下部電影的投資人,你會選哪些老面孔呢?歡迎來稿給大家講講你的想法!

2016年1月9日,《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将在國内上映。星戰迷們可别錯過了!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6-01-06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