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資料投資:要關注場景化,也不可忽視後端團隊

大資料投資:要關注場景化,也不可忽視後端團隊

大資料這個概念,已成為如今最重要的科技領域之一。大資料也成為了創投人在2015年願意投資的領域,其風險投資的量已經超過其他行業14倍之多。

根據美國資訊咨詢公司gartner,未來兩年有計劃進行大資料相關投資的企業占到了75%,比2014年小漲3%。gartner研究總監nick heudecker表示随着大資料解決方案逐漸成為主流,海量資料、不同資料源和新的處理分析技術已經為企業所接受。企業通常希望借助大資料幫助自己全方位地成長,比如提升使用者體驗、優化辦事流程、制定市場目标以及降低開支等。

而就在今年,矽谷大資料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已經成功融資約4.5億美元。該公司的估值達到200億美元,也成為了全球第四大最有價值初創企業。

盡管中國的投資方也同樣看好大資料方面的應用和技術前景,但相比十年以前,這個資料的建立速度也是超出了大家所能想象的這樣一個程度,是以目前國内大資料創業者仍然會有諸多困擾。

在浦發矽谷銀行前沿科技論壇大資料論壇上,紀源資本合夥人李宏玮分享了她對于大資料投資的一些看法。在李宏玮看來,對于投資大資料,縱向的行業分析和橫向的大資料平台工具這兩方面她都會考慮,但會比較關注行業初期發展處在何種階段及這個行業的承受度。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應用資料,更多的是要重視一個場景化。李宏玮強調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使用的場景,其次是需要搭建怎樣的平台讓資料有用,包括是怎麼樣的一些分析。例如說,國内的廣告領域,如果有很好的資料分析背景都能夠預見到你下一個點選是什麼,然後幫你點到,這就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場景。是以要重視一個場景化,不要走在消費者的前面,消費的行為在哪裡,你就在哪裡。

身處在數字時代,數字領域所消耗和産生的大資料已經轉化為帶有營利性的商業模式,同時也給傳統的商業模式帶來大革命般的颠覆。是以李宏玮以一個投資人的角度還分析了未來會被大資料革命的四大投資領域:

o2o領域
大資料投資:要關注場景化,也不可忽視後端團隊

手機對所謂資料采集跟積累起到的一個很大的作用,這是從2010年到2015年的一個很大突破。是以在看o2o這一類的産品的時候,或者說是高頻率應用的場景的時候,通常會很關注後端的團隊,技術積累。如果一個公司的後端技術,不能夠滿足這個使用場景,實際上這個公司的核心競争力就不能夠展現。例如對于優步和嘀嘀來說,每一天要能夠承載一千萬以上的對接的資料,而它們背景的資料來源是實時且多方面的。從司機的手機包括使用者的手機做一個比對度,其實這裡面存在很多很多大資料實時的積累。那麼如何把這個資料能夠很好的比對,包括說傳出到真正一個單的時候,實際上裡面是有很多技術優勢或者說門檻要突破。“今天的中國,或者國際上,如果要做個嘀嘀打車,買一家第三方公司的資料平台就能成功的話,那麼嘀嘀跟優步就成立不了今天的規模,是以後端的技術能力至關重要。”

實時交易平台

在網際網路金融和電商領域裡,其實是一種實時的資料交流,那麼它的後端需要一種技術,當出現大量的資料時,能夠快速做比對。這其實就是“先技術才前端”的應用。例如,亞馬遜,它有了電商這個平台,能夠給予它很多前端的資料。但是,後端的資料平台,各方面語音的架構必須先搭起來,來服務它自己核心的業務,之後他才能夠延展出他自己的競争能力,變成一個雲平台。

實時視覺反應

實時視覺反應技術門檻較高,也備受投資者關注。機器要成為機器人,需要很多裝置,包括攝像頭或者音響,是以裡面會摻雜着很多多元化資料的結合。

基因學
大資料投資:要關注場景化,也不可忽視後端團隊

基因學領域同樣也會有較大的機會的原因是它産生大量的資料,用大資料來了解的是比較專業的領域,并且很難橫向發展。

當然,做風險投資,投的是創新企業,免不了也存在挑戰現有的法規的風險,但作為投資者更關注的點不是合不合法,更重要的是最終有沒有價值。比如一開始的視訊網站,滴滴打車和快的,當他們提供的産品有價值時,使用者就會有這個需求,盡管一開始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規範,但很多國家和政府就必須要去考慮這個問題。每一次接觸到新型的商業模式來說,一定會有新的法規,如果不挑戰,就不會知道是不是能成功,但如果挺過去了,一般就可以成為大公司。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12-19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