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點】離開了資訊化,大資料就是為他人作嫁衣

【觀點】離開了資訊化,大資料就是為他人作嫁衣

12月8日,中國(廊坊)大資料産業周大資料産業轉型更新高峰論壇在廊坊開發區召開。與會專家和業内人士認為,在新的大資料時代,人人都應該具備資料意識、資料思維、資料行動。随着網際網路、資訊化的發展,生活、生産和社會等各個環節都在被資料化,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并且誰的資料化程度高,在未來的競争中誰就占優勢。

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韓亦舜在會上做了《大資料時代的思維轉型》的報告,跟大家分享了大資料的價值所在以及大資料時代的思維方式,以下是根據會議速記整理的幹貨(内容略有删減,小标由編者添加)。

大資料究竟有什麼價值?

韓亦舜:今天中午在吃飯的時候我們在飯桌上聊,大資料能幹什麼?甚至有人在問,大資料是不是政府的事,是不是哪個産業的事?其實都不是,大資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大資料的價值可以分成三類,當然這僅僅是從其中一個次元來講。

第一,總結過去。我們今天的很多曆史資料并不完整,利用大資料,可以把這些碎片化的資料、資訊融合在一起,發現一些新的規律。但是,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價值。

第二,優化現在。在座的有多少來自企業的人?我指的是傳統産業,大資料産業不算。我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人來自傳統産業,探讨一下大資料能為傳統産業做什麼。

近年來,諸如零售業、旅遊業、新聞出版産業、金融服務業等産業發生了很多改變。結合大資料,可以讓我們把事務看得更清楚、更明白,把今後工作方向預測得更準,把現在優化得更好。

第三,預測未來。人類很多緊張、很多恐懼都是對未來不确定性導緻的慌張。也有人說,大國有90%以上的事情可以預測。小到預測一下霧霾,提前做一些應對;大到整個京津冀,確定順利地按照我們的預計發展。這些依據是什麼?依據都應該是資料,隻有資料才能把這些說的更透徹。很多講人工智能的人都說今後人工智能可能超過人類,也有人說不大可能。我們不去糾結内容,我們隻是想說用了大資料有可能讓我們比過去把這個世界看得更清楚、更好。

大資料時代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思維?

首先,應該具備資料意識。我現在總是把很多事情和資料連在一起,比如我想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來自企業?我指的不是大資料企業,不是幫助企業挖掘資料的乙方,而是真正有資料、想挖掘資料的甲方。

怎麼樣才能把大資料用起來?我知道全國有很多地方建了資料中心,但是和設想的規模都有差距。說明了建資料中心的環節容易,但是真正把大家手頭的資料用起來,用于我們的工作、生活還是挺難的。

今天大家戴一個手環采集一部分資訊,就能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但是那隻是人的很大部分資訊中的很小一塊。企業也是一個生命體,企業也應該用資料來描述。用資料把一個企業描述的活靈活現,這就是一個方向。

第二,要有資料思維。通過資料思維,把新的有價值的資訊都囊括進來。

第三,決策不再單憑經驗。哪有經驗,哪就有大資料。如今很可能有機會,讓我們把相當一部分經驗資料化,以供我們更科學、更有依據地決策。

第四,資料行動。任何行動都要依據前面的意識、思維、決策,把工作做好。

把這些串聯在一起,就是在新的大資料時代人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資料能為企業的生意帶來什麼?

在座的很多是來自企業的,做企業的核心是什麼?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這和資料有什麼關系?開源可以是新的生意、新的客戶,節流可以是挖掘内部的潛力,也可以是提高總的資源的使用率,這些都和資料緊密相關。決策依據都是資料,一切都是要拿資料來說話。資料的基礎是資訊化,離開了資訊化,大資料基本上是為他人作嫁衣。

開源是希望發現更多的客戶。當我給你一團漆黑,沒有任何資訊的時候,誰也說不出來是什麼。一個美女揭開面紗以後看得清楚,但是也僅僅知道她是一個洋人,金發碧眼,穿了一身華麗的衣服。今天在座如果是傳統産業的,我想問,你們對客戶了解嗎?現在的客戶對你們現在提供的服務感到怕滿足嗎?你對這個有所認知嗎?大資料有可能幫助大家去找到新的客戶,去挖掘他們還沒有滿足的需求。

多元評估避風險,這是節流的一塊。比如今天有一波人到銀行來了,進銀行的時候我們認為他們都是一樣的人,但是用銀行的各種标準來衡量:能不能抵押、有沒有其他穩定的收入……結果會發現這一波人有的是可以發放貸款的,有的人确實不合格的——過去就是這麼做的,有很多中小企業拿到貸款的過程就是這樣的。

現在大資料時代來了,我們可以有一個新型的“眼鏡”,能夠從不同的視角來看一波人,就會發現這裡邊有的人原來合格,但是将來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大,得早點注意他;又發現另外一些人原來不能給他們貸款,但是在新的标準下,在新的次元下,也是靠譜的人,是可以貸款的。這樣就基于我們對客戶更深層的了解,出現了節流和開源。

過去這段時間有什麼樣的企業被改變了?“雙11”對于個人,手一哆嗦就把錢花出去了。但是對于一個企業,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要層層決策。慎重不是壞事,但是傳統産業的人要有這個意識,借鑒别人在做什麼。

舉兩個例子,先講滴滴,大家看到了現在滴滴提供的出行友善,但是滴滴背後是什麼樣的商業模式,預示着還有什麼樣的機會在裡面?我覺得滴滴是利用了改善資訊不對稱的情況,把大量社會中存在的浪費利用起來了。滴滴産生以後,計程車并沒有增加,使用者體驗在改善,出租公司的收入也沒有減少,看上去不是一個零和的遊戲。幾個參與者都從中獲利了,利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視而不見的浪費而來,大量的精準營銷都有這樣的機會。

我們去山東一家叫紅領的服裝企業做過調研。去過紅領的人覺得他的資訊化做的好,在服裝産業已經一片紅海的時候,他居然能夠生存得還不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滿足了很多個性化的需求。過去到商店裡按号買衣服,大小不合适,今天從我這兒領的是量身訂作的。我問過他,你成本肯定會增加。他說沒有錯,量衣、裁衣方面成本會增加,但是後面的的成本會減少。紅領每下線一件衣服,都是有主的,甚至可以在下單的時候就把錢收上來,對一個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秘訣僅僅在于他關心客戶,為客戶提供還沒有被滿足的服務需求。

把整個産業鍊打通以後,就會發現有些原來在産業鍊上是别人的利潤,但由于你把供應鍊條縮短,成為了你的利潤。這些都會在大資料思維下給我們一些思考。

大資料帶給産業轉型什麼挑戰?

今天在中國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事情都是要麼急急忙忙的幹,要麼不想幹。這跟我們習慣性的思維有關。

第一個,挑戰流程。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關過不了,也會導緻大資料實施有問題。過去做erp的時候有一句話:做erp找死,不做erp等死。今天大資料也有這樣的情況。紅領是從傳統産業轉過來的,他們用了十年時間才把自己從一個跟大家差不多的企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不同于行業的新企業。

再一種,挑戰機制。今天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存在這個問題。還說紅領這個例子,這件事不光是在國企做不了,在民企如果不是老闆強推,也做不了。那個老闆說是的,他自己帶着跟他創業的那幫人經過十年的磨煉,才實作了轉型,實作了流程的改造。這裡面要反思原有的機制是不是錯了?是不是應該允許這些有大資料思維方式的人去做?來自機制的挑戰很大。

第三種,挑戰實力。有時候做轉型會流血,甚至是休克。但是你一定得做,因為今天你不做,你的對手做了,你可能會被他遠遠甩在後面。因為今天這個社會,變化太快,在大資料的助力之下,發展速度完全不一樣。要做好這種心理準備,但是還是應該充滿信心的迎接這些挑戰為好。

企業的生産經營資料怎麼用?

企業在生産、經營中的資料怎麼用,我來提幾個建議:

第一,不必拘泥大資料的概念。大資料怎麼定義的、你做的是不是大資料,都不用管,把現有的資料用好就行。昨天晚上和京滬高鐵的上司一塊聊起來這個話題,他們現在就在用。他問我是不是大資料,我說不用去定義大資料,隻要你在用就好。他其實管的隻是高鐵從北京到上海這一段,但如果每個座位能夠創造的價值提高了,那就是效益。他隻需分析怎麼樣優化票、怎麼樣讓上座率高、怎麼樣再有點附加的服務,這些都是在用資料在做決策,至于是不是大資料,倒不必拘泥。

第二,今後在采集資料的時候應該更加改善現有資料的品質、價值密度。因為大資料與其泛泛的去找那些比你相關性不大的資料,或者要深度挖掘才能找到弱相關的資料,不如用好現在手上跟自己強相關的資料。

第三,留意其他次元的資料。比如銀行已經知道自己的客戶用什麼方式來歸類了,哪個該貸,哪個不該貸。如果你認為按照這個标準持續下去就行了,不貸就不貸,貸了就貸了,死了就認倒黴了。但是不應該是這個态度,應該接受其他人的意見,讓其他人幫助我在其他次元上思考客戶,找出一些問題給予改善、解決。這就是資料的價值,或者大資料的魅力。

最後跟大家分享十個字,結束我今天演講的内容:

大視野。我們把它稱之為大資料思維,大資料思維第一個就叫大視野,紅領就是大視野,别人隻看到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時候,他把全産業鍊都想透了、吃透了。

多元度。當一個企業在有限的緯度已經做了他該做的事的時候,不妨想想其他的方面能不能增加他的利潤。

言之有據。今天你們填寫各種資料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慎重想一下,你貢獻的資料是不是真正有依據的、正确的資料。不然的話路依然會走偏。

今天在座的如果關心大資料的發展,帶這十個字回去在你們的生活、工作用起來,你們回去就可以跟别人說你們是有大資料思維的人了。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12-12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