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年,有12部電影在第8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金獎,其中除了我們熟悉的由栗原小卷、加藤剛主演的日本電影《忍川》外,羅馬尼亞電影《爆炸》也在其列。
《爆炸》是一部災難片,在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中極為罕見。該片引進到我國後,北京電影制片廠快馬加鞭,于當年11月就完成了譯制工作,劇本翻譯由李家漁(羅語翻譯家,《漢羅大字典》主編)、霍莊(時任譯制片室配音演員,後執導過《殘雪》《盛夏和她的未婚夫》《月牙兒》等片)和王澍(《小兵張嘎》中胖翻譯官扮演者)三人共同完成。張桂蘭擔任譯制導演,配音演員包括于立文、李長樂、勞力、史寬和李百萬等。
起初,《爆炸》作為文革期間安全生産教育的資料片僅作内部放映,直到文革後的1977年才得以公開放映,而公映的效果如今看來多少令人啼笑皆非。
孫琴安所著《性文學十講》一書中提到:“當羅馬尼亞電影《爆炸》在上海放映時,據說就是因為其中有一個男女接吻的鏡頭,有的青年為一解暫時的好奇,竟不惜出10倍以上的價格來買這張票。”
郁競的《我看“少兒不宜”》一文中則寫道:“大概是七十年代國内上演了一部名字叫《爆炸》的羅馬尼亞電影,是一部救災的片子,裡面有一段男女相愛的故事,盡管隻是整部片子的點綴,但在當時對于青春男女是一種新奇。記得那天,電影放完後,我聽到媽媽的一位同僚對媽媽有些氣憤地說:‘這樣的片子怎麼能上映呢?’媽媽還附和地點點頭。”
這一切源自于影片中有一條情節副線,講述失事的貨輪上有一個外國水手,執意地要救出一個被困在船艙裡的金發女郎。影片并未詳細交待水手與女郎之間的關系,但大緻可以猜出,水手是想帶着她偷渡國外。這個不知來曆的金發女郎,身着曲線畢露的紅色緊身衣和牛仔褲,水手在救她的時候難免有肢體上的接觸,在從艙底向上攀爬的時候,水手甚至把女郎扛在身上,抱在手裡。
當時流傳着一則順口溜,“北韓電影哭哭啼啼,越南電影飛機大炮,阿爾巴尼亞莫名其妙,羅馬尼亞摟摟抱抱”,将羅馬尼亞電影定義為“摟摟抱抱”就是出自人們對《爆炸》一片的感觀。
《爆炸》取材于真實事件,1971年1月,一艘希臘貨輪“拉切歐斯号”在羅馬尼亞加拉茨港停泊期間,船上的廢舊金屬突然起火。令人恐懼的是,這條船上載有近4000噸硝酸铵,一旦爆炸将會引起連鎖反應,如果港口附近煉鋼廠的大批液态氧也跟着爆炸,那麼整個加拉茨市以及毗鄰的布勒伊拉港将有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在撲滅大火的過程中,加拉茨市的部分居民被緊急疏散。經過數十個小時的奮戰,八艘幹預船用數千噸的水将火撲滅,避免了一場相當于八級地震的大災難。這艘報廢的“拉切歐斯号”一直被遺棄在多瑙河的馬基恩運河上,直到1994年才被解體銷毀。
當時齊奧塞斯庫政府對外封鎖了這一消息,但一年後,羅馬尼亞著名導演米爾恰·德勒甘獲得準許,将這一事件搬上銀幕。片中的“拉切歐斯号”被改名為“波塞冬号”,懸挂的是巴拿馬國旗。
影片雖然設定了加拉茨市黨委書記與市長之間的沖突沖突,但其宗旨還是在歌頌羅馬尼亞人的聰明才智和大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尤其是以基卡大叔為代表的勞工階級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爆炸》一片拍得相當出色,無論叙事張力還是對人性的刻畫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它不僅在社會主義國家受到歡迎,也成為為數不多的發行到西方國家的羅馬尼亞電影。聯邦德國率先上映了該片,并将其改名為《波塞冬号爆炸》。
《爆炸》彙集了羅馬尼亞一批出色的演員,其中被稱為“火神”的基卡大叔由40歲的格奧爾基·迪尼克扮演的。
迪尼克的童年是在戰争中度過的,他兒時的許多玩伴在蘇軍對布加勒斯特的炮擊中被炸死,戰争的創傷養成了他堅毅的性格,他擅長在銀幕上塑造沉默寡言的硬漢角色,被譽為“羅馬尼亞的羅伯特·德尼羅”。
迪尼克一生出演了近百部影片,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清白的手》《斯特凡大公》《偵察英雄》《汽車行動》等,并以《穿越帝國的灰燼》一片獲得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迪尼克直到60 歲才結婚,也沒有孩子。2009年11月9日,他在接受膽囊摘除手術時不幸感染了葡萄球菌和念珠菌,引發肺炎和多器官功能障礙,于次日去世,終年76歲。
在片中飾演加拉茨市黨委書記利比的托馬·卡拉玖也是我們熟悉的一位演員,在《珠寶迷蹤》《奇普裡安·波隆貝斯庫》等片中擔任過主要角色。
卡拉玖是出生在希臘的羅馬尼亞人,畢業于布加勒斯特音樂與戲劇藝術學院。1977年3月4日,就在《爆炸》上映不到4年後,羅馬尼亞發生7.6級大地震,他在布加勒斯特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樓的瓦礫下悲慘地去世,年僅52歲。
扮演外國水手的弗洛林·皮爾斯奇算得上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羅馬尼亞演員。
他主演的8集系列片《神秘的黃玫瑰》有4部都在中國上映,包括長影譯制的《白骨之路》和上譯廠的《神秘的黃玫瑰》《銀面具》《藍寶石項鍊》,他扮演的代号“黃玫瑰”的馬爾傑拉圖是頭戴黑禮帽、身穿燕尾服的綠林好漢,而他總是不停地嗑瓜子,還用茴香酒澆他的八管轉輪手槍槍管的潇灑做派令觀衆為之傾倒。
皮爾斯奇還出演過《珠寶迷蹤》《勇敢的米哈伊》《斯特凡大公》以及前蘇聯戰争史詩片《解放》。作為一名英俊小生,他在羅馬尼亞擁有大批影迷,尤以女影迷居多。
1989年後,由于羅馬尼亞電影業陷于停頓,他不得不轉行進入電視界,擔任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如今85歲的他還偶爾在肥皂劇中亮相。
皮爾斯奇結過三次婚,他的兒子小弗洛林·皮爾斯奇也是演員,并成功地進軍好萊塢,主演過動作劇集《偵探雙雄》,在今年上映的《門徒》一片中飾演拉姆。
神秘的金發女郎在片中隻是一個次要角色,她的扮演者是首次登上銀幕的塞紮拉·達芬内斯庫。
達芬内斯庫出生在橡樹之城錫比烏,父親是一名将軍。她從小愛好體育,高中時曾獲得過全羅青少年田徑比賽跳高冠軍。本該在體育界發展的她卻因為一次受傷而不得不放棄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的夢想。
由于超凡出衆的外形條件,達芬内斯庫被布加勒斯特戲劇與電影學院錄取。大學二年級時,她愛上了當時已經是大明星的喬治·莫托伊,兩人相差12歲,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結為一對伴侶。
喬治·莫托伊應邀在《爆炸》中飾演港務局艇長馬林内斯庫,當得知片中需要一位身材婀娜的金發女郎時,他向導演推薦了剛剛從學校畢業的達芬内斯庫。
因為這個角色,達芬内斯庫一舉成名,成為紅極一時的美女明星。雖然她的身份是布加勒斯特國家劇院的話劇演員,但她頻頻出現在銀幕上,她出演的《汽車行動》也曾在我國上映。
達芬内斯庫與莫托伊的婚姻維系了23年,後因她又愛上了商人格魯·弗羅内而宣告分手。此後,達芬内斯庫的生活多有不幸。2003年,她乘坐弗羅内駕駛的機車外出,結果遭遇車禍,弗羅内不治身亡,而她也受了重傷,不得不換上了假肢。
經曆了這場悲劇,她染上了暴飲暴食的陋習,緻使身體迅速發胖,昔日的美女形象不複存在。
在朋友們的幫助下,達芬内斯庫成功減下了體重,如今73歲的她仍然活躍在舞台之上。
當年,《爆炸》一片留下了一個不甚明朗的結尾:當輪船炸毀,氣浪沖擊整個市區之後,最後的鏡頭以高速攝影表現基卡大叔從地上爬起來,走向他的家人,那飄然而起的慢動作和一再重複的擁抱畫面,給人強烈的夢幻感覺,這樣的藝術處理令很多觀衆感到迷惑:基卡大叔究竟有沒有死去?
謎底在4年後被解開,在曾制作過成龍主演的《蛇形刁手》等片的美國獨立制片人迪克·蘭德爾的撮合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合拍了《爆炸》的續集《火神》,導演依然由米爾恰·德勒甘擔任。
這一回故事的發生地是在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影片以國際間的石油惡性競争為背景,講述某石油集團公司為謀取私利,故意引爆油井,引發火災,火勢變得無法控制,不僅威脅到周邊國家的人身财産安全,也使得國際油價驟然飙升。緊急關頭,前來撲滅大火的正是“火神”基卡大叔率領的羅馬尼亞滅火隊。
片中的基卡大叔仍由格奧爾基·迪尼克扮演,而在上集中飾演外國水手的弗洛林·皮爾斯奇則扮演了一名滅火隊員。
該片在羅馬尼亞上映時盛況空前,創下了3,277,168觀影人次的票房紀錄,平均每7個羅馬尼亞人中就有一人觀看了這部電影,人們歡呼“基卡大叔回來了!”
羅馬尼亞是歐洲的消防大國,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義務消防員,它擁有歐洲唯一的國家消防博物館,很多大學都開設了消防專業,該國的消防隊也頻頻參與境外的重大滅火行動,這就難怪基卡大叔會如此歡迎,在羅馬尼亞人心中,他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