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北京市衛健委、賽柏藍-基層醫師公社
編輯 | 江鳥
近日,北京市衛健委釋出檔案《關于進一步加強北京市村級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建設與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确村醫工資待遇、社會保障等問題。
今年3月,北京市衛健委曾釋出《2021年北京市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要點》,其中就重點提到将加強農村衛生服務,對578個沒有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行政村,按“一村一室(站)”原則設定村級醫療衛生機構。
如今該項政策終于落地,并明确11月30日前全部落實,村級醫療機構将迎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利好村醫的具體措施?我們一起來看看。
“鎮管村用”,公開招聘
為確定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特别是村衛生室專人負責、值守到位,確定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到位,《通知》提到,推行以鄉鎮衛生院派出村衛生室的形式逐漸實作鎮、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人、财、物一體化管理”。
按照按照“鎮管村用”原則,每個行政村至少配置一名醫務人員,服務人口每增加1000人再增加一名。通過公開招聘、返聘退休醫務人員、上級派駐、定向培養等方式進行人員配置。
目前,北京市已有多區釋出招聘鄉村醫生通知,其中大興區西紅門鎮金星衛生院招聘通知顯示,68歲以下具有大專學曆,持有北京市鄉村醫生執業證書即可報名。對于能力突出的鄉村醫生,密雲區更将學曆放寬至中專。
同工同酬,給編制、五險一金
在待遇方面,《通知》要求,以維護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為原則,積極推進市、區兩級政府在村級衛生人員補充、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及适宜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政策協同。
按照“鎮管村用”原則,根據行政村數量和服務半徑科學核定鎮級衛生人員編制,通過區域編制統籌或編外用工、合同管理、财政保障待遇、政府購買服務及二、三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晉升中進階職稱前下基層等方式解決人員不足問題。
《通知》強調,各區要創造條件保障“鎮管村用”人員待遇,落實“同工同酬”和“五險一金”。暫不具備條件的區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保障待遇,并動态提升待遇标準。
此前,在北京市釋出的加快補充鄉村醫生崗位人員通知中就明确到,将長期閑置的事業編制優先用于鄉鎮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補充鄉鎮衛生機構人員不足,再派駐村衛生室提供服務。并實行“鄉村醫生崗位管理”,即定崗不定人。
也就是說編制、待遇不再跟人走,打破了所謂的“鐵飯碗”,從人員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意義深遠,這也意味着崗位競争将更加激烈。
不同模式,不同待遇
村級醫療衛生機構作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履行政府賦予的公共衛生、基本醫療和疫情防控責任。
《通知》強調,醫務人員待遇要得到妥善、合理保障。對于不同管理模式的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要參照相應的保障标準落實待遇,在考核基礎上及時足額發放。
對于“不同模式”(即上述公開招聘等多種方式)的保障标準,此前北京市在加快補充鄉村醫生崗位人員檔案中提到,可适當突破現有鄉村醫生崗位待遇。各區可結合實際,對偏遠山村或條件艱苦等難以吸引人員的鄉村醫生崗位,可适當突破現有政府購買服務水準(3500—5500元/月),確定人員補充到位。
據悉,目前北京市平谷區已落實此項政策,将面向社群招聘139名村醫,按照普通地區、半山區、山區3個等級,提供4000-5000元不等的豐厚補助(此前報道→村醫補助5000元/月、繳納五險,這地衛健委「大手筆」)。
村民滿意度,與村醫待遇挂鈎
上述利好政策均取決于村級醫療機構是否落實好各項服務,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直以來都是其重點任務之一,《通知》也明确了這一點。
檔案提到,村級衛生人員可與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團隊一起,采取包村入戶的方式為村民提供健康管理、慢病防治、用藥指導、康複護理等基本醫療服務,也可以單獨與村民簽約,開展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
此外,鄉鎮衛生院将對村級醫療機構服務内容全程監督和指導,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嚴把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品質關,定期對村級醫療衛生機構和從業人員開展包括服務态度、醫療品質、合理用藥等服務監督和業務指導。
2. 加強對村級醫療衛生機構的考核與評價,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評價标準并嚴格落實。考核評價可分為月度、季度、半年、全年等不同階段。同時要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将村民滿意度作為評價村級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名額。評價結果與村級醫療衛生人員待遇挂勾。
3. 承擔醫保管理責任,杜絕因管理不到位導緻的醫保基金跑費、漏費,確定醫保基金安全。
總的來看,雖然這份檔案新鮮出爐,但北京市很多區域已提前落實檔案精神,一方面在不斷建立、改造村級醫療機構,為村醫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通過提升村醫待遇、為村醫提供社會保障來增加鄉村醫生崗位吸引力,給全國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值得其他地方探讨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