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太平軍一路北上,縱橫大江南北,占據清朝半壁江山,影響非常大。洪秀全點燃了清朝農民起義的烈火,金田起義後,各地紛紛爆發起義,支援太平天國運動。其中,很多起義軍都是打着太平天國的旗幟作戰,主要首領也接受洪秀全冊封,一起進行抗清活動。
“撚軍”,興起于兩淮地區,後接受太平天國冊封,縱橫中原大地。被慈禧譽為清朝柱石的僧格林沁,及其麾下7000多蒙古馬隊,就是被“撚軍”消滅。兩淮有“撚軍”起義,福建則有天地會起義。太平天國悍将林俊,率領莆田、永春群眾發動起義,後進入江西去找石達開,半路被清軍埋伏,溺水而亡。

林俊,福建泉州人,出生在一個士紳家庭,家境非常富裕。林俊的父親,林捷雲是道光年間的武舉人,在當地聲望很高,可以經常進入官府辦事。按理說,林俊沒有必要發動起義,他可以繼承父親的事業,過上好日子,溫飽問題很容易就可以搞定。
富裕家庭出身,林俊生活無憂,但現實很殘酷。1852年,三年一次的武舉考試在福州舉辦,林俊按照父親的要求,前往福州參加考試。林俊,力大無窮,擅長騎射,刀、槍、棍、棒,樣樣精通。可惜,林俊沒能中舉,因為武舉人早已有了人選。
武舉考試失敗,林俊對清朝不滿,痛恨朝廷的腐朽。此時,天地會在福建一帶再次活躍,林俊便參加天地會,因智謀過人,很快就成為首領。林俊的經曆,與洪秀全類似,這是打着太平軍旗幟作戰的主要原因。
天地會,口号是“反清複明”,是清朝的勁敵,彼此鬥了兩百多年。林俊參加天地會,并成為首領,父親林捷雲非常生氣,更害怕殃及家人。為了“挽救”林俊,林捷雲建議他去官府自首,換取朝廷的寬容,林俊拒絕。為此,林捷雲将其捆綁起來,扭送到官府,“大義滅親”。
林捷雲沒有想到的是,林俊前腳還沒邁進永春縣衙的大門,天地會1000餘人便聚集門口,表示願意追随林俊,共患難。永春縣令是個明白人,他知道林俊威望很大,況且林俊也沒有起義的行動,若是貿然處置,隻會惹禍上身。如此,永春縣令便放了林俊,緩解緊張局勢。
首次交鋒,林俊獲得勝利,在泉州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1853年,林俊兄弟開辦的店鋪遭到與官府勾結的軍戶劫掠,财物被搶奪,夥計被毆打。如此,林俊忍無可忍,便在永春聚集數千人馬,發動武裝起義。
林俊起義後,率兵攻打永春、德化,并開倉赈濟濟民,所部增加到五千餘人。為了壯大起義軍的聲威,林俊打着太平軍的旗幟作戰,并以洪秀全的名義釋出“告示”,安撫群眾。此時,太平軍攻克南京,勢力如日沖天,林俊乘勢而為。
為了鎮壓福建起義軍,清朝調集重兵,分三路圍剿。1853年7月,福建提督王懿德親率2000兵馬奔襲仙遊,試圖截斷林俊的後路。誰知,林俊提前做好戰鬥準備,在楓亭一帶設下埋伏,清軍慘敗而歸,狼狽不堪。
10月,王懿德不甘心失敗,再次派2000兵馬奔襲仙遊。這一次,清軍又遭遇了埋伏,瑞文、周昌宸兩位清朝将領被打死,綠營兵死傷四五百人。王懿德直言:“臣逼處危城,兵饷皆匮,戰守兩難。”向鹹豐皇帝訴苦,推卸戰敗的責任。
王懿德戰敗後,起義軍實力更加強大,但内部沖突也很多。要知道,天地會本來就是派系林立,彼此之間互不統屬,林俊也不能節制他們。對此,清朝悍将鐘寶三采取招撫政策,在起義軍内部挑起沖突。12月,林俊的大學營被叛徒縱火焚燒,鐘寶三乘勢發起進攻,起義軍損失慘重。
大學營丢失後,林俊率部轉移,鐘寶三乘勝追擊,起義軍被圍困在爐内。為了緩解困境,林俊聯手另一位起義軍首領邱二娘,讓她帶兵奔襲惠安,吸引清軍的注意力。邱二娘奔襲惠安,鐘寶三分兵救援,林俊得以順利突圍而出。
1854年初,因叛徒出賣,邱二娘被俘虜,受淩遲處死。起義軍勢力削弱,林俊連戰連敗,為了儲存生有力量,林俊“詐死”,并遣散隊伍,伺機再起。起義軍遣散,王懿德很高興,上奏鹹豐:“全省肅清,大兵開撤。”
1855年初期,太平軍在西征戰場連戰連捷,湘軍節節敗退,鹹豐手忙腳亂,無暇顧及福建。此時,林俊再次發動起義,率2000兵馬攻打惠安、延平,斬殺守備王三韬、延平知府金萬清,給王懿德當頭一棒。
再起起義後,林俊決定進軍江西,投奔石達開,一起抗清。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楊秀清、韋昌輝死于内鬥,石達開一怒之下外出單幹。此時,石達開威望很大,他号召各地起義軍投奔自己,一起創業。1857年初,林俊途徑順昌縣仁壽橋時,被清軍伏擊,墜落橋底,溺水而亡。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