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導讀:5月26日,2015年貴陽國際大資料産業博覽會暨全球大資料時代貴陽峰會在貴陽召開,資料開放與隐私保護作為一個專門的分論壇,在同天下午舉辦。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在會上做了大資料倫理與道德的分享。大資料文摘今日帶您走進資料開放與隐私保護論壇,聆聽韓亦舜院長對資料引發倫理道德問題的看法。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韓亦舜

清華大學資料科學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關注資料開放,資料倫理以及資料隐私研究

以下是演講實錄

剛才幾位嘉賓就資料的安全問題,隐私問題分享了觀點,我今天從不同的角度說一些有待探讨的觀點。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曾經在國外倫理課上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軌道車按照正常軌道向前行駛,但是突然刹車失靈,前面軌道上有5個人。司機還有一個選擇,選擇旁邊一條道,旁邊的軌道上有1個人。那5個人違規了,1個人沒有違規,如果撞死這1個人,顯然這個人是無辜的,但是一般認為撞死1個人的代價小。這就遇到了倫理的困境。今天大資料時代,我們會面對同樣的問題。我們把情景改為是一部谷歌的自動駕駛車,想一下自動車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樣,也許他可能比當年那個有軌車司機做決斷的時候想得更多算的更多,能發現這1個人跟5個人的身價,有沒有犯罪記錄,到底撞誰合适。其實我們面臨的很多東西資料是算不出來的。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這是一類倫理問題。還有在資料倫理上遇到另一個挑戰,會不會産生大資料時代的棄兒。今天我們都是用手機打車了,我們的父母,那些不會用智能手機的人,出門還打得到車嗎?我是今年才開始用手機打車的,之前每次打不到車的時候我都恨自己為什麼不學會啟用手機打車軟體。我還算是資訊時代的趕潮人,但是我們的父母怎麼辦呢,他們很有可能将來與這個資料時代差距拉得越來越大,很多人會成為資訊時代的棄兒。該怎麼辦?還有,如果你曾經有過犯罪記錄,将來走到哪裡都會被查到有案底而受到歧視怎麼辦?怎樣才能正常地回歸社會?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接下來,我們講去年最後一天發生的那個不該發生的事情,上海發生踩踏事件死了很多人,也有很多官員受處分。最讓人遺憾的是之後網上發了很多報告說這個事情可以避免。在座的搞技術的人都知道,我們用手機定位是可以看到人流的變化趨勢,就可以采取應急措施。可惜這些技術在我們該用的時候都沒有用上,這個背後什麼問題呢?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我們講資訊孤島,還有一個責任孤立的問題。擁有公共安全移動資料的機構,并不需要對公共安全事件負責。如果給處分的時候把擁有公共安全資料的人也包括進來,可能他們就不會有不同的思考。我們都說安全大事,資訊安全是頭等大事,它也變成誰都不願意碰的話題。2014年年初就發生了一個踩踏事件,隻是在稍微偏遠的地方,大家傳播得不太廣就沒有引起重視。現在上海的外灘還會不會再發生?除了公安部門規定多少人不能組織群衆集會,要申辦機關自己有保護措施等,是不是涉及公共安全的資料仍然沒有開放沒有利用。是以我就問一句,資料安全或者保護資料就一定對嗎,這裡也有一個倫理問題,你拿的是社會公共安全的資料你不用起來,最後造成社會公共安全事故,你覺得這對嗎?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第三個例子是"人肉"。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參與過"人肉",我這裡提一個最新的"人肉"案例,發生在成都那個女孩子超車被打的事情。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參與或傳播這個事,批評這個女孩子贊那個男孩子?我覺得有一個事不對,就算她再怎麼不對,那個男孩子都不應該下車打人。大家後來收到過進一步的資訊嗎,女孩子開房的資訊都在網上傳,太可怕了,這就是網絡暴力。今天網際網路的傳播力太強,甚至會導緻出現網絡暴力。有時候大家可能覺得我們用“人肉”方式把抽煙的官員,帶表的官員挖出來,大家感覺大快人心,但我們要清楚“人肉”不是公器,不能作為一個普遍的工具。如果我們任由這種思想發展、這種形式存在,對社會是有危害的。今天就算這個女的超别人車不對,中間雙方又互相别車什麼的,我們就該站道德的高度上踐踏别人的權利嗎?把别人女孩子開多少次房都發到網上?中國原來就有一句古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政府幹部們苦于做了好事傳不出去,有一點壞事馬上傳開。當有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遇到社會心理扭曲的時候,網絡的危害就很容易被擴大。記得幾年前就有網絡暴力歪曲事實,最後害了男女戀愛雙方其中一方跳樓這種悲劇。也許男女雙方跟傳播網絡言論的人沒有什麼關系,因為這種輿論壓力把别人害死了,而且跟事實還不符。這很可怕。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剛才講的這幾個例子說明大資料時代,出現了一些新關系新問題。過去就有倫理道德一說,大資料時代有了資料倫理道德。大家想一想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可以讓在遙不可及的地方,如果沒有網際網路,沒有交通工具,沒有通訊工具就根本不會認識的人,不會跟他發生一點關系的人聯系在一起。像這樣的人與人組合是大資料時代才有的新關系。網際網路時代完全沒有關系的人也會傷害到其他人。傳到我手上說那個開房記錄跟成都那個女的沒有什麼關系,但是這個傳播傷害了别人。這個大資料時代産生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資料關系。

我們通常講道德,倫理,也沒有什麼嚴格定義,我們就這麼認為吧。核心部分是法律規定,法律以外就是在道德倫理範疇,我把道德跟倫理稍微區分了一下,道德廣義一些,倫理就是人跟人具體發生關系了。你在街上扔一個東西,開車的時候扔一個垃圾别人說這個人不道德,不會說這個人不倫理。如果你侵犯别人隐私不光是不道德,還是倫理的問題。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我們提倡一個觀點,就是要建立在大資料時代的倫理原則,挖掘資料的時候問問你自己到底要幹嘛;有的是生成資料,生成資料的時候要對你生成的資料負責。能不能提倡一個傳責自負?記得我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也發生過現代陳世美跟秦香蓮那樣的事情,當時是貼大字報,那個也是傳播資訊,隻是沒有現在這麼快,傷害也就小一些。今天你傳播了就要對你傳播的内容負責。當然我們需要考慮對公衆人物,對普通人物,對公衆行為和對個人行為的差別對待。公衆人物有時候很希望别人關注他,他想着法把一些資訊甚至對一般人來說是隐私的資訊暴露出來。這時你傳播一個公衆人物資訊的責任和你傳播一個素不相識人資訊的責任會不一樣。我們要探讨資料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麼确定?最後一個倫理原則即便抛開大資料時代也是對的,那就是我們的古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再講講利己主義的悖論。隐私問題:我們現在一方面希望得到個性化服務,一方面希望保護自己的隐私。當女生定制一件合體的裙子時候,你已經把三圍告訴别人,而且讓别人寄到你家裡。為什麼你告訴别人,你不圖的就是個性化,這是一個悖論。不要過分強調個人隐私。如果你想要隐私,不許醫生使用你的病例在别人身上,醫生可以不給你治病。因為醫生治病能力是在大量别人病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第二個悖論服務。是我們家的例子,就是住的地方信号不好,投訴幾次移動公司說你們小區的人都不同意建基站,我們一方面希望有很好的通話品質,又不想自己住的周邊放基站,這都是倫理的思考。當然還有一方面希望别人把資料公開出來,一方面找種種借口不開放自己的資料。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這裡面涉及很多新時代的問題,新的挑戰,但我認為我們價值觀會重塑。什麼是隐私?有些在今後不再成為隐私,你走在公衆場合下,你就沒有了行為方面的隐私。我今天講的每句話都得負責任,是以我說的話都不是隐私。資料的權屬問題,我們剛才專家提到,有沒有權把自己資訊删掉,如果有一個犯罪分子對你進行了侵害,我們到網上查它的蹤迹的時候,結果說對不起,他10分鐘之前把自己的資訊删了,作為受害者你願意嗎,肯定不願意,很多事情是雙刃劍。資訊安全問題也是,沒有絕對的安全,我們一環一環扣起來,争取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現代社會權力和義務是對等的,沒有對資料的絕對權力,個人沒有,企業沒有,政府也沒有。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今天鋪天蓋地的資料向我們襲來,我們有很多新問題還沒有解決好,包括資料道德倫理教育。法律永遠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需要道德倫理,要進行倫理道德教育。希望倫理道德教育能夠作為基礎教育一部分,包含資料時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新特點;面對利益沖突的時候,運用大資料理念分析各方的關注點以達到新的平衡。在道德倫理教育中要有正确的輿論引導,要建立基于資料倫理道德的新公序良俗。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大資料給我們出了這麼多難題,我個人還是很看好大資料。因為畢竟這個大資料讓我們把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和我們自己看得更清楚了;大資料因為它增加了資訊透明度,有利于建立社會的公平正義。大資料時時在提醒我們行為規範,大家既然覺得自己害怕一些做的“壞事”暴露出去,那就少做或者不做。我在清華的時候聽學生們說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網站上可以查自己的信用記錄,我能夠隐約感覺到學生們在意自己的信用記錄了。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意自己的信用記錄,對于我們中國這樣一個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信用體系的社會來說,是一個好事。說明大家開始有這個意識了。

清華資料院院長韓亦舜:大資料時代的資料倫理問題探究

另外畢竟跟過去相比大資料讓我們更接近事實,一個人的dna資料有幾個t,這個是不是跟十萬年前一樣不敢說,但是這個資料可能一萬年前就是存在的,隻不過那時我們不知道。我們今天突然知道這些資料的存在感覺挺恐怖的。但是大家想一想,在16世紀到17世紀的時候,人類剛剛發明望遠鏡,我們突然發現某一亮點原來是一個大星球;我們肉眼看手上什麼都沒有,拿顯微鏡一看,看到很多細菌在那裡走感覺很恐怖。我們今天發現很多我們不曾接觸的資料,感覺一下子亂了章法。人類就是在不斷的認識世界中前行。我們今天對世界認知的顆粒度超過以往,我們要看清這個世界。大資料還能夠記錄違背法律及公序良俗的行為,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秩序。大家都希望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大資料能夠幫助我們讓這個社會更美好。

今天提出這些問題,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能夠帶來大家對大資料的興趣以及大資料相關問題的深入讨論!謝謝大家!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05-28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