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由主人傳染寵物案例首現,一個人吃飯對心髒有害,本世紀末全球城市或平均升溫4℃

作者:長江雲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由主人傳染寵物案例首現,一個人吃飯對心髒有害,本世紀末全球城市或平均升溫4℃

新冠病毒由主人傳染寵物案例首現

據one health雜志近日發表的論文,希望之城轉化基因組學研究所(tgen)首次報告了美國首個新冠病毒從主人傳染給寵物的案例。研究人員認為,病毒從寵物主人傳染給了狗或貓,或者兩者兼而有之。這些動物被限制在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是以幾乎沒有接觸病毒的機會,是以寵物感染主人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在世界範圍内,還沒有記錄在案的新冠病毒從寵物傳染給主人的案例。

新冠疫苗不能治療癌症 但未來可能促進惡性良性腫瘤疫苗研究

在11月3日上午舉行的“生命健康論壇:免疫與癌症的博弈”上,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回答提問時堅定辟謠,個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惡性良性腫瘤細胞被清除是偶然事件,但并不能說明新冠疫苗可以治療惡性良性腫瘤。

新冠新抗體緊急獲批,14位北京患者已接受治療

11月3日,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5年阿爾伯尼醫學獎獲得者、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謝曉亮宣布:新冠病毒新抗體已緊急獲批,北京14位病人已經接受治療。

培育“好”蚊子 可以抗擊登革熱

印度尼西亞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方法來對付傳播疾病的蚊子,他們培育出攜帶某種細菌的蚊子,這種細菌能阻止登革病毒等在蚊子體内生長。沃爾巴克氏體是一種常見細菌,天然存在于60%的昆蟲物種中,包括某些種類的蚊子、果蠅、蛾子、蜻蜓和蝴蝶。然而,據發起這項研究的非營利機構世界蚊蟲計劃(wmp)說,在傳播登革熱的埃及伊蚊體内沒有發現這種細菌。

亞馬遜雲科技宣布啟用新量子計算中心

從亞馬遜雲科技(aws)獲悉,其日前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建立的新的量子計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劍指建構更大規模、更精準的量子計算機。盡管量子計算機可以解決一些傳統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問題,但它對環境的微小變化非常敏感,更容易出錯。aws在在加州理工學院建設的量子計算中心,就緻力于建構“容錯”量子計算機。

聯合國:本世紀末全球城市或平均升溫4℃

在正在進行的第26次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3日釋出了與美國洛基山研究所(rmi)合作編寫的《戰勝高溫:城市可持續降溫手冊》,旨在提供一份幫助全球城市降溫的參考指南。報告指出,全球城市變暖的速度是全球整體平均速度的2倍。如果溫室氣體繼續保持高水準排放,到本世紀末,許多城市的氣溫可能會升高4℃。即使在全球變暖1.5℃的情況下,23億人也可能容易受到嚴重熱浪的影響。

迄今最大且分辨率最高胃癌圖譜釋出

近日,新加坡科學家借助單細胞測序等尖端技術,繪制出迄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圖譜。該圖譜在單細胞水準上,提供了胃癌惡化及不同患者之間惡性良性腫瘤差異的新資訊,還确定了促使胃癌惡化并擴散到其他器官的分子途徑,為更好地治療該疾病提供了重要資訊。

河北邯鄲發現奧陶紀“角石古生物化石群體”

日前,有遊客在河北省邯鄲市叢台區龍湖公園遊玩時發現,在一塊體積僅約2立方米的石頭上,其表層分布着大大小小三十多處古生物化石。4日上午,經專家鑒定,這些古生物化石是距今4.5—4.8億年前奧陶紀的阿門角石化石,又被稱為“化石中的海洋世界标本”,對研究古地理有重要的意義。

“海綿寶寶”機器人幫助我們探測深海

mbari 海洋研究中心開發的名為“海底漫遊者 ii”(benthic rover ii)的自主機器人潛入海面下 4000 米,它的任務是揭示深海在碳循環中的作用,幫助人們了解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這個擁有大大眼睛很像海面寶寶的機器人将承受深海的極端壓力,研究海底泥漿中的動物和沉積物的碳沉積。

一個人吃飯對心髒有害

女性随着年齡的增長,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超過男性,這主要是因為調節血管功能的雌激素水準下降。是以,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各種風險因素上。一項新研究表明,獨自吃飯可能會增加老年婦女患心髒病的風險。近日,相關論文發表在北美更年期學會的《更年期》上。

人工設計水稻免疫受體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劉俊峰、彭友良團隊通過人工設計水稻免疫受體獲抗稻瘟菌水稻,研究成果線上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抗病品種利用是控制基因對基因病害的有效且經濟、環保的手段,利用多系品種或廣譜抗病基因有期望獲得抗病持久性。

哺乳動物視網膜中新神經細胞“現身”

美國猶他大學約翰·莫蘭眼科中心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在哺乳動物的視網膜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細胞,有助科學家們更好地了解中樞神經系統。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是該領域的一項重大進步,因為科學家們正努力通過識别所有種類的神經細胞及其聯系來更好地了解中樞神經系統。

我國發現傷齒龍科恐龍新屬種“内蒙古蝶獵龍”

從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與内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獸腳類恐龍化石,發現地位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地質遺迹自然保護區距今約8300萬到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該化石被認定為傷齒龍科恐龍中的新屬種——内蒙古蝶獵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白垩紀研究》雜志。

基因療法促進帕金森病藥物療效

西北大學新研究發現,多巴胺能神經元線粒體受損會導緻小鼠産生運動學習受損等帕金森樣症狀,而基因療法可以恢複黑質神經元将帕金森病臨床常用藥左旋多巴轉化為多巴胺的能力,重建健康的大腦環境。這項成果有助于發現那些在未來 5~10 年可能确診帕金森病的患者,并為減緩疾病進展和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 11 月 3 日發表于《自然》(nature)。

“好奇”号在火星發現了新的有機分子

近日,在《自然·天文學》的一篇論文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研究者使用“好奇”号上的火星樣品分析裝置(sam)進行分析,并優化了衍生化實驗(利用化學變換把化合物轉化成類似化學結構的物質,以便于檢測)的方法,發現了過去從未在火星發現的幾種有機分子。

黑洞會随着宇宙的膨脹而生長

實體學家從過去的6年裡觀測到的黑洞合并事件中發現,許多黑洞的品質比預想的更大。據預計,多數黑洞的品質應小于40倍太陽品質,然而已發現的許多黑洞品質超過50倍太陽品質,有些甚至達到100倍太陽品質。為了解釋這些黑洞的成因,實體學家提出了許多模型。近日,一項發表在《天體實體學雜志通訊》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模型:黑洞随着宇宙的膨脹而增長品質。

科學家用陽光和空氣制備燃料

一項發表于《自然》的研究報道了一種用陽光和空氣生産燃料的實驗系統。研究者在屋頂上安裝了由三個關鍵單元組成的系統,它們分别用于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太陽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一氧化碳和氫的混合物(合成氣)以及将合成氣轉化為液态烴或甲醇。

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黃天蔭加盟清華

11月1日,清華大學通過線上方式舉行聘任儀式,新加坡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黃天蔭正式受聘加盟清華大學。儀式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代表學校向黃天蔭頒發“清華大學講席教授”聘書,并代表全校師生向其成為清華大家庭的一員表示熱烈歡迎。邱勇表示,清華大力發展醫學,是完善學科布局、提升整體學術發展水準的戰略舉措,更是服務國家需求、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舉措。

齊魯工大兩成果斬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在11月3日上午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作為第一完成機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完成機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這是該校(院)首次一年獲批兩項國家科技獎,獲獎數量位列山東省屬高校首位。

東北大學5項成果喜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東北大學牽頭和參與完成的5項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1項牽頭項目和1項參與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牽頭項目和1項參與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繼2019年我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取得突破後再創佳績。

國家能源集團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召開,由國家能源集團甯夏煤業聯合20餘家機關協同攻關完成的“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産業化”項目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一線技術勞工李鴻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來自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李鴻完成的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在全國總工會等四部委聯合開展的第五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評選的基礎上推薦獲獎的項目。

美的再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11月3日,在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美的空調參與的《建築熱環境理論及其綠色營造關鍵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idg資本再次捐資支援北大腦科學研究

11月1日,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之際,idg資本捐資繼續支援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發展,更好地促進其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在臨湖軒會見idg資本創始董事長熊曉鴿一行。

原上海鐵道學院院長夏建新同志逝世

中國共産黨黨員、原上海鐵道學院院長夏建新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1年10月29日9時5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根據夏建新同志遺願,喪事從簡,僅舉行家屬告别儀式。夏建新同志1928年7月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1950年7月畢業于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8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為教授、研究所學生導師,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農業大學肖傑同志逝世,終年48歲

據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官網消息,中國共産黨黨員、農大上莊實驗站站長肖傑同志,在參加學院的體育活動中突發意外,經多方搶救醫治無效,于2021年10月31日17時15分不幸在北京逝世,終年48歲。肖傑1973年7月21日出生于山東省泰安市,199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94年至1998年就讀于中國農業大學,1998年留校在體育教學部工作,2002年在中國農業大學後勤基建處工作,2014年12月擔任中國農業大學涿州教學實驗場場長,2018年7月起擔任中國農業大學上莊實驗站站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