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産綜藝真的是神仙打架! 前有《锵锵行天下》走了大半個西北,昨晚《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也在衆多期待中終于首播了!

才剛播出一集,蘑菇屋就笑聲不斷,直接沖上了微網誌熱搜第一!
這部好看、好吃、又好玩的節目,一直是很多人溫暖治愈的下飯綜藝。
和以往一樣,蘑菇屋的家人們在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子裡,享受“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的溫情日常。
這一季,常駐嘉賓加入了“長沙小驕傲”張藝興。 套路節目組、明明怕尖嘴雞又不得不到雞窩裡去掏雞蛋,還線上進修拖拉機技術……綜藝感滿滿! 還有彭彭“莽夫倒水”,把何老師妹妹三人燙的嗷嗷叫,真的太有愛了。
不過,比這些笑點更引人注目的,還是這一季的取景地! 之前總說,向往的生活就是現代“桃花源”。 而這一期的蘑菇屋家人們,直接把家搬來了正兒八經的“桃花源”——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景區
這裡,就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裡的仙境,“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連黃磊老師初到這兒都忍不住贊歎:“中國真是好山好水!”
@遊潇湘 漫步秦谷中,良田美池、炊煙袅袅,擡頭是青山、低頭有綠水,鳥叫蟲鳴,瀑布流水,随處都是可欣賞的風景。
小紅書@吃李子不吐李子皮兒 很多人都隻聽說過桃花源,殊不知,桃花源所在的常德市,更是一個被低估太久的寶藏小城!
作為“中國最宜居城市”,常德的悠閑,與水有關。
早起在柳葉湖畔打個轉,午後逛逛“市中心的濕地”濱湖公園,下午在詩牆看緩緩沅江,晚上去大小河街聽常德絲弦。
小紅書@盧不凡 在水之外,春天在高山街賞櫻花墜落,夏天在沙灘公園看海,秋天在太陽山等日落,冬天在桃花源泡溫泉,同樣閑适。
小紅書@愛吃五花肉的茉莉子
@廣州熱門聚焦 除此,早起一碗常德人的美食信仰—常德牛肉粉,下午豪華到讓人眼花缭亂的擂茶,晚上還有甯不當驸馬也要享受的缽子菜。 這些從早到晚的舒适,就是常德人的家常便飯。
小紅書@筱蓮 小城的惬意,說起來好像不太起眼,卻又真實的是這座城市最溫暖的日常。 突然想到,回了家的《向往的生活》為什麼會選擇在常德這樣一個在湖南并不出名的小城。 我想是因為,這座城市的日常,就是大家向往的生活吧!
停留在舊時光裡的風景都是老常德最珍貴的城市記憶 / 濱湖公園 /
@ 凝瑞府 現在的常德,早就成為了被公園覆寫的城市。 可以看音樂噴泉的白馬湖公園、擁有最大遊樂場的丁玲公園、以櫻花為主題的屈原公園......但承載了大家最珍貴童年記憶的,永遠隻有濱湖公園。
小紅書@卡拉小卷毛 小時候總感覺濱湖公園是常德最熱鬧的地方,裡面的動物園、假山、鎖龍池、風雨橋、遊樂場,怎麼都玩不完。 這座舊時光裡的公園,雖然已經破舊、很多設施也拆除了,但對很多人來說,它永遠是常德最溫暖的公園。 / 河街 /
@廣州熱門聚焦 一條河街,一段曆史,一城故事。 古磚鋪成的道路,兩邊都是仿古建築,沿河亭台中常有常德老藝人臨江演習曲藝,咿咿呀呀的絲弦聲襯着穿紫河的碧波浩渺,這是常德獨屬的安逸。
@廣州熱門聚焦 夜晚的河街又是另一番風情,雕樓畫棟燈彩輝煌,文藝、閑适、古韻悠長,在河街的走馬樓,還能觀賞以傳承展示常德非遺文化為主的常德絲弦、漢劇、漁鼓...... 帶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河街,總是讓人沉迷。 / 老西門 /
@ 建築名苑 以往的老西門,牽連着這座城市數百年深處的韻味和痕迹,是不少常德人記憶中最詩意和美好的地方。 現在的老西門,早已經不是當年破敗的樣子,但不影響,這裡依然是最有常德韻味的地方之一。
@ 建築名苑 蛻變重生後的老西門,古建築與現代藝術碰撞,充滿奇思妙想的奇幻建築風格,讓這裡變得竟有一絲網紅打卡地的味道。 閑暇的午後,在這裡走走,喝喝茶,也是很多老常德,對老西門眷念的方式。 / 詩牆 /
@韻味常德可能看上去,詩牆太過普通。 但也是這這塊荟萃了中國當代名家詩詞、書法以及美術精品镌刻的“平平無奇”的牆,當代詩、書、畫界譽它為“三絕詩書畫”、“亘古展開的藝術長卷”、“名邦首創”、“中華一絕”; 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稱它為“詩國長城”、“半部文學史”。
小紅書@吃李子不吐李子皮兒 不僅是濃郁的文化屬性,詩牆緊挨沅江,傍晚時分,景色也格外動人。 微風吹過、日落輝映。沅江河裡的遊船,公園裡的楊柳樹枝條,還有穿着校服青春年少的學生,時光仿佛在這裡定格成一幅動人的畫,讓這座小城,看上去人情味十足。 比美景更出圈的是常德好吃到哭的美食 / 常德牛肉粉 / 每個常德人,都有米粉情懷。 畢竟每個常德人的一天,都是從“七粉“開始的。常德人沒有七圓的七扁的這一說,常德米粉,圓的叫粉,扁的叫做米面。
大衆點評@collectress 因為吃得多,是以常德人對粉更挑剔: 粉,洞庭湖早稻米做的最好,有韌性;湯,現殺現做的濱湖水牛炖的最鮮;小菜,酸豆角鹹菜蒜末剁辣椒,一個都不能少! 碼子花樣雖然也很多,但常德人最愛的還是牛肉,清炖牛肉、紅燒牛肉、醬汁牛肉、麻辣牛肉……緊緻入味的碼子,比粉更誘人。
小紅書@愛吃五花肉的茉莉子 一碗香辣爽滑的牛肉粉,一個外酥裡嫩的穿眼粑粑,就是常德人這輩子都戒不掉的瘾!
/ 醬闆鴨 /
@fm1031濟南交通廣播 洞庭湖的蛋鴨,配上30餘種中成藥、10餘種香料,再經過15道工序,平凡的鴨肉瞬間也有了靈魂。 吃醬闆鴨是會上瘾的,肉質不幹不柴,嚼起來醬香十足,随之而來的是一股複合辣味,且後勁很大。可即便“辣到打滾”,還是忍不住繼續吃。
@fm1031濟南交通廣播 在常德,醬闆鴨主要有金丹和童胖子兩個牌子。 從小作坊成長起來的金丹,本地人覺得味道更好,但味道發揮不穩定;童胖子一直是一個味,不會差到哪裡去,也沒有特别突出,但在外地名氣很大。
/ 麻辣肉 /
小紅書@fei
麻辣肉不是肉,而是豆腐皮。 讀高中那會兒,每周天都要跑到一中對面巷子裡買麻辣肉帶到學校晚自習時候吃,剛出鍋的麻辣肉真是又香又脆,總留不到晚上。
@常德微生活 麻辣肉酸中帶辣,咬一口下去還有豆皮混着調料的汁水在嘴裡迸發,越吃越開胃! 對于不少人來說,它就是一種一次性不能吃太多,一段時間不吃又開始無比想念的常德味道。 / 擂茶/
小紅書@喵了個咪的貓大人 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姜等為原料,用擂缽搗爛成糊狀,沖開水和勻,加上炒米做成的。 喝擂茶一般還伴随着豐富的“壓桌菜”,生活的富足,從壓桌菜就能窺見。
@常德釋出 還記得小時候,每次去桃花源,都會被家裡長輩帶着去喝擂茶,當時隻覺種類多樣,但并沒有吃出什麼喜歡的味道。 後來長大不在常德了,回去再喝一次擂茶,才發現,這種隻在生你養你的地方才有的食物,驚豔的不是味道本身,而是這座城市,刻在味覺記憶裡的親切。 / 缽子菜/
“不願朝中當驸馬,隻要炖缽爐子咕咕嘎”。 在常德,缽子菜的地位幾乎與米粉齊平,這裡萬物皆可缽,肥腸缽、田雞缽、魚雜缽、牛筋缽、牛肉缽、谷鴨缽、土雞缽……
大火炒讓缽中菜帶上镬氣,上桌後再小火炖,讓深層的美味也被激發。
和朋友圍于一桌,慢慢吃慢慢聊,小火爐燒得旺旺的,缽内熱氣騰騰,等到肉炖到酥爛,人人吃到紅光滿面。 再下幾把青菜進去,湯汁融入菜品,香鮮辣爽,真是一個酣暢漓淋!
靜谧又懷舊的小城也有浪漫打卡地 / 德國小鎮 /
小紅書@蔣老闆 小時候就聽調侃,說常德是“德國”,常德話是“德語”,沒想到,後來真的能在這座小城見到一個擁有傳統德式氛圍的德國小鎮。
小紅書@蔣老闆 臨河酒吧街、河心島、德國餐廳、設計工坊還有德國博物館打造,别說,真有一種“不用去遠方就能看見遠方的風景”這樣的滿足感。
小紅書@萌小琦 陽光明媚的下午,坐在臨街的餐廳,和好久不見的朋友在這裡聊聊天,在暖陽的沐浴下享受一杯咖啡,就是常德人最日常的生活。 / 卡樂星球 /
小紅書@詳詳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不分年齡大人小孩都愛的遊樂場。 小孩在這裡找快樂,大人在這裡找回憶。在常德,這個遊樂場,以前叫濱湖公園,後來叫丁玲公園,現在,叫卡樂星球。
小紅書@詳詳 印象中好像2020年才開業的卡樂星球,分為歡樂時光、卡樂小鎮、太陽部落、童話王國、浪漫地中海五大區域,上一次去了一整天,甚至都沒玩完它的一半! 但回想起來,那天魔環過山車、烈焰飛龍、環球影院,給我帶來的快樂,依然記憶猶新。 / 沙灘公園 /
小紅書@風少水年(攝影師) 湖南不沿海,常德也不沿海,但這個沙灘公園,卻給沒有生活在海邊的常德小孩,帶來了在海邊玩沙的快樂!
小紅書@風少水年(攝影師) 沿海一車車運過來的沙,從海南移栽過來的棕榈樹,修葺在沙灘上的木棧道,一點都不亞于真正的海灘。
小紅書@風少水年(攝影師) 小孩在這裡玩沙放風筝,大人們在這裡準備野餐帳篷,不遠處的沙灘車轟轟鳴鳴,熱鬧非凡,卻也倍感溫馨。
小紅書@盧不凡 這座湖南北部的小城,一直安靜從容的用情懷和景緻講着有關常德的故事。 也許之前你對他的了解,還隻限于現實中的桃花源和火出圈的牛肉粉,但是我相信,未來它還會有更多驚喜被看見。 畢竟在這裡,日常的生活,就是向往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