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口料一直屬于和田玉裡的一個小玉種,雖然如今人們對它知道的已經很多,而且它與黃玉的關系密切,但它依然是一個并不被大家所熟知的一個玉種。但就是這樣一個小玉種,曾經卻出現過一次誰都預想不到的天價!
就是這件作品:
▲名為《九天飛流》,在2014年,北京保利拍賣上,以人民币13,800,000成交。
這是一件黃口料,以一千三百八十萬的價格,對默默無聞的黃口來來說,實屬天價。
我們在此不評價這件作品的工藝以及材料,又或者它是不是一個比較誇張的炒作,畢竟在前幾年,和田玉最瘋狂的時候,各種天價作品出現過很多。
抛去這件作品,也許我們應該重新認識一下,這個有些默默無聞的黃口料了。
黃口料是什麼
黃口料是和田玉的一種,通常指的是和田玉山料黃口料,屬于和田玉系列。黃口料是一類帶有黃綠色調特征的和田玉原料的統稱。在拍賣公司或是一些場合,黃口料多叫做黃玉。
而且黃口料不是一個正式的名稱,所指對象十分混亂。産地有很多,現在我們見的黃口料主要産地有新疆昆侖山、若羌、且末、黑山、阿爾金山,東北,青海,俄羅斯等地都有黃口料的産出。
在各地的黃口料産出當中,其中以若羌黃口最為知名。最近兩年青海料黃口在市場上比較多見,俄料黃口較少。
而且黃口也有不同的形态,除了山料的心态,戈壁料黃口也比較常見。
黃口料的産地
關于黃口料的産地,很多人都想了解一二。下面我們簡單來說一下。
若羌黃口因其質感渾厚,顔色純正細膩的質地,優良的油性一直都受很多玩家追捧。
若羌的黃口多偏黃,甚至若羌産的大部分山料都帶有點偏黃。但不過并不是所有的若羌黃口都是好的,很多若羌黃口的顔色也比較淡,有偏色,瑕疵多。
青海黃口的色均勻,也是多閃綠,或偏白。
而且青海黃口也有青海料的一種特性——透明度,是以青海黃口往往有一種嫩的感覺。多數油性還是差一些,不過好的油性也比較好。
俄料黃口相對較少,不過俄黃口一般的特點是,顔色較淡,看起來多是黃白,略微發黃,透度不及青海料。
不過很多俄黃口的油性、細度都非常好,很多用來仿籽料,很難辨識。
當然還包括被稱作東北黃口的黃白老料,這裡我們不再細講,可參考藏玉之前文章《黃玉更難找!》。
因為所有産地都有好有壞,尤其是青海黃口和若羌黃口。是以有時候我們根據玉質來判斷好壞更為合适,單純的看産地會産生一些誤解。
黃口料如何選擇
黃口料主要看什麼?抓住三個點就可以。一、顔色,二、玉質,三、瑕疵。
從顔色上來說,黃口料的顔色其實比較複雜。
▲有這種很黃的雞油黃。
▲大部分都是這種青黃或者青綠。
▲又或者是直接看起來很綠。
▲也有偏白的淡黃。
▲又或者是黃口帶翠。
▲黃口帶糖等等。
▲這兩種顔色你更喜歡哪個呢?
黃口料的顔色多變,但還是要以黃為美,越黃越好。
是以,正黃比黃綠要好比淡黃要好。這大概就是顔色的評價标準。
看完了顔色就是看玉質了。
從玉質上來說,當然是越細越好,越油越好。
不過,黃口料經常有這樣的問題,顔色好了,細度就不太好,細度好了,顔色有比較淡。是以又細顔色又好的料子其實不多。
這是從幾噸的料子中精挑出來的
是以,想要找一個顔色好,玉質又細又油的黃口料,真的不容易。
最後就要看瑕疵了。
黃口料其實有很多瑕疵,各地的黃口料産量其實都比較大,比如且末、若羌、青海等地,黃口的礦産資源都不小,但使用率卻很低很低。
▲因為黃口料多有瑕疵,尤其是一些暗裂。像上圖這樣,切開後各種暗裂的情況非常多。
▲此外包括棉、髒、糖、水痘、白點、黑點、水線等等。黃口料在原石狀态多有各種瑕疵,往往一塊很大的料子最後隻能出幾件很小的作品。
是以黃口料要幹淨瑕疵少為好,如果有一些瑕疵的話,在黃口料是會比較明顯。
關于黃口料,如今它的價格其實并不是特别高,相比翠青等一些比較火的玉種,它的價格相對低一些。天價也許有它的理由,但對于玩玉的我們來說,與我們無關。
黃色誘人,黃如蒸栗,玉質溫潤,黃口料的出現給和田玉帶來了不一樣的美感,也讓珍貴的和田玉增添了一抹高貴的氣質。
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黃玉”,這就是黃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