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作者:彌渡融媒

彌渡史稱“白國故地,西漢舊郡,

十赕沃壤,六诏咽喉”。

相傳古代彌渡是一片浩瀚的水鄉澤國,

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

清代改稱“彌渡”。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彌渡縣城

彌渡曆史悠久,

文化長存,

風景迷人。

這裡有

彌渡風景

“南诏鐵柱”

是我國唐、南诏時期雲南唯一

留存下來的古鐵柱實物,

是遺存的祭祀禮器。

具有極高的曆史和科考價值,

是研究南诏時期民族崇拜、

冶金生産技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南诏鐵柱”存于鐵柱廟一高台上,

千年不鏽不蝕,

曾經曆數次地震,

仍巍然不動,不歪斜,無鏽蝕。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南诏鐵柱——李武華 攝

天生橋

“天上無雙景、人間第一橋”,

以雄、險、奇、秀著稱。

遙望天生橋如長虹卧波,氣勢恢弘,

笑傲塵世,透露着一種雄壯,

吸引了各位小夥伴前往遊覽觀光。

前往者無不被天生橋的險峻折服,

紛紛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天生橋——王仲寬攝

小河淌水的故鄉——密祉,

這裡是滇西高原這片土地上,

光芒四射的一顆明珠,

鐘靈毓秀的山川河流,

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

讓密祉更具有神奇的文化色彩。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密祉太極頂

彌渡文化

“花燈”,

是一種民間文藝樣式,

在彌渡,這裡廣為流傳着,

“十個彌渡人,九個會唱燈,還有一個會哼哼”。

密祉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燈會,

便是這一描述的真實寫照。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趕元宵》——李東冬攝

一首民歌《小河淌水》,

成就了尹宜公的一生。

單純的旋律,

單純的歌詞,

單純的相思,

卻直擊人類的心靈,

成為穿越時空的愛情絕響。

這首歌被挖掘、整理、改編至今,

被一代又一代的歌手傳唱和演繹,

也被改編成不同的器樂演奏形式。

廣為傳唱的還有彌渡本地的

《十大姐》《放羊調》等。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彌渡美食

卷蹄

是彌渡漢族群眾特有的傳統手工技藝發酵肉制品,

彌渡卷蹄色澤紅白透明、肉質酸香,

肉與肉之間的嫣紅細線,

是紅曲米酒發酵的結果,

外圍包裹的皮層部分柔韌嫩彈,

冷吃或熱食皆美味可口。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密祉豆腐宴

特色鮮明,

它以密祉豆腐為主材,

大緻可分為熱菜、冷菜、腌制三個菜系列。

熱菜有:

桂花飄香爽丸子

金磚豆腐

麻辣豆腐

金絲豆腐

開心豆腐

懷胎豆腐

雞蛋松豆腐等菜品。

冷菜有:

豆花

姜絲豆腐

蘸水豆腐等菜品。

腌制的主要有:

用密祉臭豆腐腌制而成的腌豆腐、鹵腐乳,

腌制的豆腐一般作為輔碟入席,

也是調制蘸水的極好佐料。

為啥說“到了彌渡不想媳婦”,瞧瞧這些給是答案

豆腐宴

魅力彌渡

南诏鐵柱,北刹疏鐘,天橋挂月

人文風情,綠水青山,一燈一歌

都在講述彌渡的故事

文圖/微彌渡編輯部收集整理

編輯/許亞青

責編/向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