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法: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故首二句多有“去歲”“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與末二句又必有相複之字,以見呼應。
1.寄庾敬休
唐·元稹
小來同在曲江頭,不省春時不共遊。
今日江風好暄暖,可憐春盡古湘州。
2.題惠照寺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遊,木蘭花發院新修。
如今再到經行處,樹老無花僧白頭。
3.寄遠
宋·柴援
别時指我堂前柳,柳色青時望子歸。
今日柳棉吹欲盡,尚憑書去說相思。
4.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
宋·楊萬裡
去歲中秋正病餘,愛他明月強支吾。
今年老矣差無病,後夜中秋有月無。
5.聽雨
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
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
6.碧落洞
夢中曾泊洞前船,落絮飛花是去年。
今日來尋泊船處,一江風雨草連天。
7.感秋
舊不悲秋隻愛秋,風中吹笛月中樓。
如今秋色渾如舊,欲不悲秋不自由。
8.夜聞蕭伯和與子上弟讀書
少日耽書病得癯,何曾燈火稍相疏。
如今老懶那能許,卧聽鄰齋夜讀書。
9.送春呈袁祖州
宋·李觐
去年春盡在宜春,醉送東風淚滿巾。
今日春歸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10.秋社寄山中故人
宋·謝翺
燕子來時人送客,不堪離别淚沾衣。
如今為客秋風裡,更向人家送燕歸。
11.題畫黃葵
元·袁易
憶昔戎葵花下飲,金杯春滟綠鬟欹。
隻今花似金杯側,獨對西風詠折枝。
12.宋太祖
元·北客
憶昔陳橋兵變時,欺他寡婦與孤兒。
誰知二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
13.今年
清·黃任
去歲相将立豔陽,百花顔色照衣裳。
今年衣暖花仍發,獨對春風困一場。
14.雜書絕句
清·江湜
早歲耽吟興不孤,惟愁門外吏催租。
隻今身作催租吏,敗盡人詩我亦無。
第六法:亦首二句與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較者,故首二句亦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則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複字作呼應,期與前一法差異耳。
1.仁老寄墨梅
宋·鄒浩
前年谪向新州去,嶺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嫌玩标格,宛然風外數枝斜。
2.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日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3.竹
明·徐渭
昨夜窗前風雪時,數竿疏影響書帏。
今朝揭向溪藤上,猶覺秋聲筆底飛。
4.冬夜聽雨戲作
宋·陸遊
少年交友盡豪英,妙理時時得細評。
老去同參惟夜雨,焚香卧聽畫檐聲。
5.元夕曲
明·朱謀玮
少年不解畔牢愁,月夕花朝結伴遊。
今日故人零落盡,隻留春色滿南州。
6.上谷歌
少年曾負請纓雄,轉眼青袍萬事空。
今日獨餘霜鬓在,一肩輿坐度居庸。
7.栀子畫眉圖
明·李昌祺
昔年曾伴董嬌娆,長把春山笑倩描。
今日梁園空見畫,鳥啼花落鬓蕭蕭。
8.贈美人兼呈曹北海
明·曹大章
昔時結客少年場,浪向瑤台覓鳳凰。
今日逢君看舞袖,風流不改舊時狂。
9.客歸
明·汪本
十年辛苦厭塵沙,隻見秋風不見家。
今日歸來籬落下,肯将醒眼對黃花。
10.少年行
唐·令狐楚
少小邊城慣放狂,驿騎蕃馬射黃羊。
如今年老無筋力,猶倚營門數雁行。
11.登樓
明·程嘉燧
少小聽歌怕唱愁,一聲楚尾與吳頭。
如今身在傷心地,但見春光莫上樓。
12.戲題畫卷
宋·程俱
五載京塵白鬓須,丹青遐想寄衡巫。
如今掃迹長林下,卻對真山看畫圖。
13.槠州路口小雨
宋·項安世
三十年前過此時,一雙青鬓绾青絲。
如今舊雨猶相記,隻傍星星白處吹。
14.春日雜興
宋·僧參寥
去歲春風上苑行,爛窺紅紫厭平生。
而今眼底無姚魏,浪蕊浮花懶問名。
15.題李平夫畫黃山蹇驢詩圖
金·趙秉文
三十年前濟水東,詩中曾識蹇驢翁。
而今畫出推敲勢,卻恐相逢是夢中。
16.趙北口見秋柳感成
清·王士禛
十二年前乍到時,闆橋一曲柳千絲。
而今滿目金城感,不見柔條踠地垂。
參考:馮振心《七言絕句作法舉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