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一部熱播劇,是範偉等主演的《小寶和老财》,它表現了20世紀30年代贛北地區蘇維埃銀行一個地下造币廠的發展曆史,類似一部喜劇版的“貨币檔案”,頗為吸引觀衆。而這個地下造币廠生産的第一種貨币,就是現在已鮮為人知的“蘇維埃袁大頭”。
1、“1931年,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進行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紅色政權對敵鬥争環境十分惡劣,為了适應對敵鬥争形勢的需要,紅軍便在從打土豪繳獲來的民國三年‘袁大頭’舊銀元上,在袁世凱頭像右側打上了‘蘇維埃’的戳記,為我所用,以示差別,用來發展革命根據地經濟,保障紅軍供給和紅色政權建設。而國民黨曾将不少蓋有‘蘇維埃’的銀元回爐重鑄,是以蓋有‘蘇維埃’戳的‘袁大頭’并不多見,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不過,陳贊堯也指出,市面上有不少是在真币上造假蓋新戳,至于主持人說的這枚是真是假,他得親自鑒賞才知道。
從中,可以看到,這個說法認定這種銀币是中央紅軍所發行的貨币,顯然猜測多于實證。
2、兩個上海人三十年代僞造
《南京日報》2005年3月19日報導了南京收藏家周殿元先生的口述:
談得高興,周先生又拿出另一枚自己珍藏的銀元給記者欣賞。這枚銀元和普通“袁大頭”差别不大,隻是正面右側被加刻了“蘇維埃”3字。周先生告訴記者,這也是其父留下的,自己查過相關書籍,皆無注錄。他認為這可能是早期蘇維埃政權在沒有鑄币條件的情況下,而加刻的,也是紅洋的一種。不過,昨天下午,記者就這枚銀元的來曆向一位錢币專家請教,他的說法卻令人大跌眼鏡。他告訴記者,這種加戳的民國三年“袁大頭”是上世紀30年代兩個上海人僞造的。此事曾在上海灘轟動一時,當時報紙皆有報道。原來,蘇維埃政權在白區老百姓眼裡非常神秘,當時就有人開始收藏蘇維埃政權的東西,紅洋更成為搶手藏品。上世紀30年代中期,上海有一家從事錢币交易的麒麟錢币社,店主叫平玉麟和楊成琪。平玉麟看到紅洋很走俏,就動了歪腦筋,請一家銀樓刻制了一枚長方形的“蘇維埃”鋼戳,選擇最普通的民國三年“袁大頭”,将鋼戳印在其正面右方。這樣,本來很普通的“袁大頭”一下變成了珍貴的“紅洋”,身價大增。當時上海的錢币收藏大家耿愛德、陳仁濤、施嘉幹等都被蒙了,一個個争先恐後地高價購買,還有一部分從上海流入其他地區。後來兩人不和,楊成琪才向外洩露了平玉麟僞造紅洋一事。這位錢币專家認為,周先生這枚帶蘇維埃戳的袁大頭顯然是流入市場的假造紅洋。
此為兩個上海人僞造說,似乎有些荒誕。
3、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發行
福建邵武的貨币收藏、鑒定家方玉瑞先生撰文認為這種貨币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所發行的貨币:
邵武私人收藏的這枚“蘇維埃造民三袁頭銀币”(見圖一、二),經考證,為1931年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湘鄂西省農民銀行,用中華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版的“袁世凱像銀币”翻鑄的土版銀币,鑄工較原版粗糙,袁像右側戳有豎排繁體“蘇維埃”三字印記,以限在蘇區流通使用。袁世凱像銀币,又稱“袁頭币”,俗稱“袁大頭”。是民國成立之後北京政府于1914年12月,在天津造币總廠始鑄的國币,鑄額甚巨,據說總共鑄有8億枚之多;鑄期甚長,分别有民國三、五、八、九、十年袁像銀币;流通極廣,全國各省及中外貿易通用。該币正面鑄有大總統袁世凱的側面肖像及鑄造年度“中華民國三年”,背面鑄有嘉禾花紋,中間鑄有“壹圓”字樣。根據1914年頒布的《國币條例》,規定國币的币徑為3.9厘米,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約26.86克),成色為九成(實際成色為89.1%),含銀量為六錢四分八厘。民三“袁大頭”壹圓币的邊齒有普通齒、鷹洋邊(試版)、t字邊(試版);還有合背陰陽面和簽字樣闆。輔币有中圓(二枚當一圓);貳角、壹角三種以及鎳币伍分。“蘇維埃造民三袁頭銀币”的币徑、厚度、花紋、邊齒、袁像、年号、文字均與民三“袁大頭”壹圓币相同,隻是加戳了“蘇維埃”三字,另外其币重約為26.4克,因系翻版鑄造,加之流通多年磨損,是以該币比原版币略輕。
該币的珍稀程度,據華光普主編1994年版《中國銀币目錄》第357頁載:“蘇維埃造民三袁頭币,五級,5000元”。又據英雄編1998年最新版本《世界錢币精品圖錄》第415頁載:市場參考價6000元。但更為重要的是曆史文物的研究價值,因為該币是一件珍貴而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可傳承後世,教育子孫。現在的市場價格應該在50000左右。
這個說法條理清楚,有理有據。
三、“蘇維埃”字樣的制作
關于這三個字是怎樣制作上去的,也有多種說法:
1、翻鑄說
方玉華先生認定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根據民國三年銀元翻版鑄造而成。此說雖然頗有條理,仿佛證據确鑿,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問題:紅軍時期所鑄造的貨币,質地不均,工藝粗糙,其鑄造水準有限,這是公認的,而有“蘇維埃”字樣的“民三”銀元,質地良好,工藝精美,似非蘇維埃當時的水準所能及。就方先生所舉出的“邵武版”(圖3)來說,其“蘇維埃”三字确非鑄造上去的。其餘版本中,湘婁古董版(圖9)、露天拍賣版(圖2)的字樣似為鑄造而成的。如果字樣為翻鑄,則邵武版是假的,而另外這兩個則是珍品。但這兩枚銀币非常新,沒有絲毫鏽蝕的痕迹,明顯有當代人僞造的嫌疑。
2、戳印說
多數人認為紅軍在原有的“袁大頭”上蓋戳,打上自己的印記,使其成為蘇區的法定貨币。但真正在銀元上蓋戳的,卻不多見。上面的十三枚中,隻有一枚是蓋戳的,因蓋戳需要很大的力度,銀元已經嚴重變形了,估計紅軍不會這樣對貨币進行破壞的。(見圖11)
3、改刻說
在銀元上加刻“蘇維埃”字樣。除上述三例外,其餘的版本均為加刻上去的。我認為,改刻是最好的,也是最簡便的方式。
其一,翻鑄工藝要求高,成本也很大,紅軍既不易掌握,也過于浪費。
其二,戳印對貨币有所損,非上策。
其三,加刻既經濟,又美觀,隻要有一個成熟的作匠,一天就可以改刻多枚。對于紅軍來說,是可行、可取的好辦法。
目前,我國國内郵币卡市場裡也常見有“袁大頭”銀币出售,市面上最多的三個品種是民國三年、九年和十年鑄造的,屬老銀币中的低價潛力品種。
民國八年鑄造的“袁大頭”存世量略少些,為不少集币愛好者所看好。
甘肅省鑄造發行的标有“甘肅”字樣的“袁大頭”存世量已經很稀少,普通的集币愛好者已難以玩轉它了。
“袁大頭”中最珍貴、最稀罕的品種當屬民國三年袁世凱頭像“簽字版”試鑄币,現一般郵币卡市場裡根本難覓其蹤影,連錢币拍賣會上也鮮有所聞,該币目前估價約值人民币4~6萬元左右,是近代銀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為國内外錢币收藏家所關注。袁世凱頭像貳角、壹角小銀币的售價一般在15~40元左右,中元(五角)價格較貴,為300元左右一枚,市面上中元銀币赝品較多,收藏愛好者當引起重視。
所謂“民國三年簽字版”,币為天津造币總廠試鑄币,未流通該币在袁像右側刻有一豎行英文“l.giorgl”,是意大利雕刻師“魯爾治.喬治的簽名縮寫俗稱簽字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