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世祿同志遺體告别儀式舉行

作者:Beiqing.com

據"中國核集團"微信公衆消息,3月28日,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黨戰士,原機械工業部第六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電部副部長,黨員,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科技顧問, 中國著名核電專家、中國核電先驅和創始者、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彭世祿同志的遺體告别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殡儀館舉行。

彭世祿同志遺體告别儀式舉行

彭世祿同志于2021年3月22日12時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黨和國家上司人習近平李克強、李志樹、汪洋、王岐山、王晨、劉鶴、李曦、張鶴琪、陳曦、胡錦濤、朱(金字旁容)基、溫家寶、張德江、宋平、李偉清、曾慶紅、吳冠正、李長春、何國強以及肖傑、楊傳堂、王兆國、劉延東, 馬凱、餘家華、盧偉祥、桑國偉、宋健、陳媛等對彭世祿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向家人表示慰問并送花圈。

28日上午,禮堂隆重。國務院國資委書記、主任于鵬,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院長,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防科技局局長,黨委書記張克儉,國防科技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張建華, 中國核能集團于劍峰、顧軍、李慶堂、馬文軍、沈豔峰、中國核學會王守軍、中國航天科技部張中陽、中國艦載船公司蔣仁峰、華能集團舒仁宗、王森、中國光核集團楊昌麗、高立剛、國家電力投資集團趙昌祿祖斌, 北京工業大學,還有曾先林、徐福順、黃啟濤、張華珠、劉毅、餘德輝、李定凡、陳兆波、餘耀忠、李忠良、孫琦、高翔、李京林、劉滿堂、蘇毅腦、周永茂、羅偉等,在告别歌中慢慢來到彭世祿同志面前,片刻默默, 向彭世祿同志的身子鞠躬三鞠躬,并與彭世祿同志的親戚們一個接一個地握手表示慰問。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紀委辦公廳、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國家監察委員會辦公廳、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 水利部、國務院國資委、廣東省政府、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能源局、國防科技局、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海軍參謀部核安全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辦公廳,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武器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工程實體研究所、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鹽衛市政府、 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青海師範大學、江西幹部學院、清華大學核研究所、"兩彈一星"精神研究所、廣東省紅色文化研究會、延安精神研究所、廣東省院士聯合會、深圳市新四軍研究會等部委 機構、地方黨委政府、企業集團、科研院校、社會團體等組織獻上花圈表示哀悼。

科技部部長、黨委書記王志剛、工業和資訊化部黨組書記肖亞青部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王孟輝部長、交通部長李曉鵬、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山東省省長李幹傑, 香港國家安全局局長鄭玉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能源局黨組書記,張建華局長,生态環境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葉敏, 國際原子能機構副局長劉華、曹樹東、陳樹塘、王傑志、國電投資集團錢志敏、中石化集團張玉珠、馬永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吳彥生、徐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陳兆雄、北京工業大學張軍、蔣新雄、姚振彥, 金斯皮爾、何光光、盧黃生、曲格平、王玉青、徐清華、孫勤、穆占英、于壽、劉樹林、趙紅、傅瑞、于雲龍、王榮生、張正華、國強、黃國軍、錢福元、馮賢銀、石傳清、邱建剛、李學東、蘇文生、李繼澤、子興、餘德良、陳峰、張湘, 徐曉燕、周秉德、陳志堅、肖興華、吳克力、肖永定、蘇成業、葉連、李靜、李曦,以及黃旭華、張金林、杜向軒、餘合軒、劉仁懷、陳傑、錢紹軒、孫玉發、于俊宗、潘子強等院士。

出席告别儀式的還有中國核集團雷增光、李曉明、潘建明、黃敏剛、張凱、李超軒、陳偉、王安民,集團總部各部門和機關代表,當地部門和彭世祿同志一生工作、生活朋友、校友、同志親戚、學生等。

彭世祿同志重病期間,中國核集團多位上司多次到醫院探望并表示慰問。在他去世當天,于劍鋒、顧軍、李慶堂等中核集團全體幹部職工代表向家屬表示慰問。

彭世祿同志的一生

彭世祿同志遺體告别儀式舉行

中國共産黨的優秀成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黨戰士,原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原水電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原科技顧問彭世祿同志, Ltd.(享受部級醫療),于2021年3月22日.m 12:36在北京去世,享年96歲。

彭世祿同志,曾用名彭寶祿,男,漢族,廣東海豐人,1925年11月出生,1939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在廣東省平山江縱隊當兵,後就讀于延安市青年幹部學校、延安中學。1942年,他在延安中心醫院擔任護士。1944年起就讀于延安自然科學院化學系、張家口工業學校化學班。194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46年7月起,在華北宣化焦廠實習,在宜平地區一家化工廠和石家莊一家焦化廠當技術員。1948年12月起就讀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1951年9月,在蘇聯莫斯科化學機械學院化學機械系學習。1956年9月,他參加了在蘇聯莫斯科電力學院舉行的核電研讨會。1958年4月起任機械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1963年4月,任國防科委第七院第十五院副總工程師。1965年6月起任核工業第二設計院副總工程師、909基地副總工程師、委員會代理主任。1971年8月,任武漢十九研究所副所長、副總工程師。1973年4月,任國防科工委第七研究所第一副院長、黨委副書記。1979年9月起任第六機械工業部副部長、總工程師、黨組成員、黨組副書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兼總工程師、核潛艇總設計師。1983年3月起任水電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廣東省委常委、大亞灣核電站董事長。1987年6月起,曆任核工業部總工程師、科委二級主任、核電秦山聯合公司董事長。1992年6月,他被任命為核工業公司的科學和技術顧問。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自1999年12月起,曆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顧問,2004年2月經中央準許。2018年11月休假。

彭世祿同志小時候受苦受難,父親彭琦同志去世後,4歲成為孤兒,小時候曾兩次被國民黨囚禁。1940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他來到延安。1951年,該組織建議評估到蘇聯學習,服務于國家需要學習核電專業。

彭世祿同志是我國著名的核電專家,中國核電領域的開拓者和創始者之一。主持設計建造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陸上模型反應堆,參與研制成功研制了第一艘核潛艇,引進了第一座百萬千瓦級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了第一座大型商業秦山二号核電站, 為我國核電的研究設計與建設做了開創性的工作。

彭世祿同志擔任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為實作我國核潛艇曆史性突破和核電技術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主持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陸基模型反應堆的設計、建造和運作,确定了技術路線和場地,建立了一代核電反應堆的實體設計方法和核電站主要參數的計算方法,解決了核電站冷啟動等諸多關鍵技術問題, 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成功下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彭世祿同志為我國核電站自主設計建設和核電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推動我國第一座核電站采用壓水堆路線,具體負責我國首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的引進、總體設計和前期工作,提出了核電項目進展、投資、品質三大控制管理辦法。他組織建設了我國第一座商業性大型核電站——秦山二期核電站,并總結了"業主責任制、招投标制、項目監理制"等工作機制。

彭世祿同志于1978年被選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并榮獲全國科大獎,1985年,作為第一個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研究設計"工程的人被授予"國家科技進步獎"特别獎8年,他被國防科學授予"國防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榮譽獎, 2017年工委科技産業委最高獎、2017年度何梁和力基金科技成果獎、2020年第十三屆光華工程技術成果獎。

彭世祿同志是中國共産黨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産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第四屆、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彭世祿同志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忠于黨的政治品格,學習過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他黨性堅強,在思想政治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達到"兩個維護"。

彭世祿同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他從不考慮個人的得失,也從不對組織提出任何個人要求。他始終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勇敢地肩負起重擔,開拓者、健忘工作,心懷名利,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祖國的核電事業。他的逝世,使我們黨失去了一個好黨員、一個好幹部和一個好同志,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一大損失。我們要學習他的優秀品質,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研究貫徹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黨的十九大精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