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作者:體育黃博士

今天的球迷們談到貝肯鮑爾,往往會給他貼上很多标簽,從曠世巨星到功勳名帥,從足協掌舵人到世界杯操盤手,身份的變幻讓人們很難去定義他。單從根源上來說,最偉大的那個貝皇,一定是50年前馳騁在綠茵場上的那個。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貝肯鮑爾最為人熟知的外号就是“凱撒大帝”,當然也被人稱為“足球皇帝”,這樣的稱号是他踢球的時候就存在的,并不是因為後來的一系列成就才讓他最終“登基”。然而球場上的貝肯鮑爾,卻恰恰是如今大家最不熟悉的那個。

一.能力全面的貝皇是球場上的戰神

在任何時期,如果一名球員各方面素質都很出衆,他在場上的位置就不會被局限。貝肯鮑爾就是這樣不世出的奇才,他的絕對速度、身體對抗、有球技術乃至得分能力,都能達到一流水準,青少年時期他是鋒線球員,成年隊出道的時候踢過左邊鋒。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不過在生涯的早期,貝肯鮑爾主要還是踢中場,那時足壇很多球隊還在使用424陣型,中場的權重與今天無法同日而語,但如果一支球隊想要有所作為,承上啟下的這兩個人依然非常重要。

貝皇在中場扮演的角色,與後來的巴拉克比較相似,是非常全能的類型,但不算是組織核心。他可以自己持球完成射門得分,也會積極參與防守,同時還能送出關鍵的傳球。

我們可以認為這樣的角色是樞紐,但貝肯鮑爾從精細度上來說,達不到克魯伊夫或者齊達内那種程度,畢竟術業還是有專攻的。同一時期聯邦德國隊有内策爾和奧弗拉特這樣的技術擔當,精細活都是交給他們去做。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1966年世界杯 貝肯鮑爾破門瞬間

在1966年和1970年世界杯上,貝皇在進攻端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對陣蘇聯(1966年半決賽)和英格蘭(1970年1/4決賽)的關鍵進球,為球隊晉級增添了厚重的砝碼。

但上述的表現,與貝肯鮑爾後來深入人心的角色似乎沒有直接關系,如果他隻是一名主打中場球的球員,為什麼會被冠以“自由人”的名号呢?這其中有着複雜的邏輯,離不開時代的洪流與個人的選擇。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自由人”本質就是中後衛,在人盯人防守大行其道的年代,場上的球員都會有自己固定的防守人,就像今天的定位球防守那樣。但随着時代的發展,出現了像貝利那樣出類拔萃的天才,一個人盯防他很困難,但他身邊有的隊友沒那麼突出,不需要時時刻刻緊盯,這就出現了防線資源配置的不平衡。

是以在上世紀50-60年代,足球圈的先賢們逐漸意識到,得讓一名中衛解放出來,他不需要負責盯人,而是随時查缺補漏,哪裡防守壓力大有困難了,他就會拍馬趕到進行增援。

這樣的球員被稱作“清道夫”,結合上面的定義,從字面角度就很好了解。“自由人”其實是“清道夫”角色的進化,因為有的清道夫在做好防守端工作的同時,還具備組織排程甚至前插得分的能力,這樣的“全能型清道夫”其實就是大家常有耳聞的“自由人”。

至于貝皇為何從中場改踢自由人,他本人都沒有給出過明确的說法,但分析一些外圍資料我們也能大緻推測出原因。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衆的貝皇,比較喜歡的位置是拖後中場,需要他的時候可以長時間壓上進攻,體能出現瓶頸的時候可以退回來喘息,順帶兼顧一下防守。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而在1970年前後,自由人這個角色已經日臻成熟,恰好也符合貝皇的需求,他先是在拜仁進行嘗試,後來國家隊的老臣舒爾茨等人淡出之後,他也開始固定踢自由人的位置。

是以貝肯鮑爾不是自由人踢法的開創者,算不上先驅人物,但他是不折不扣的集大成者。是貝皇将這樣的踢法發揚光大,以至于後世一提到自由人,大多數球迷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二.貝肯鮑爾時代奠定了雙線的王者地位

一個人如果被冠以“皇帝”的名号,那麼他一定極具統治力,起碼在他巅峰的時代,可以讓所有挑戰者臣服,事實上貝肯鮑爾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而且他還具有一定的開創性,某種意義來說可以稱為“始皇帝”。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貝肯鮑爾率隊拿下歐冠三連冠

貝肯鮑爾在拜仁出道的時候,彼時的南部之星還在二級聯賽厮混,加上德甲剛剛創立,天下處在混沌狀态,這樣的光景正是孕育英雄人物的時代。

在主帥柴可夫斯基的率領下,貝肯鮑爾帶着蓋德-穆勒等一衆副手,從不起眼的德國杯冠軍起步,一步步成為了德甲的霸主,乃至歐洲的霸主。而且從他的時代開始,拜仁就一直是歐洲頂級豪門,即便會出現高低起伏,但整體來看始終處于總統山之列。

聯邦德國隊從1954年開始逆勢崛起,在貝肯鮑爾之前,已經誕生了赫爾穆特-拉恩、烏韋-席勒和施内林格等大牌巨星,但當時球隊的也隻能算是豪強之一,在大賽中還不是頭号熱門。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到了貝肯鮑爾的時代,他在經過了磨砺之後,将國家隊帶到了全新的高度。1972年和1974年,他率隊接連拿下了歐洲杯和世界杯的冠軍,那時他們就是世界上最強的球隊,無論是蘇聯還是荷蘭,都是無力回天的手下敗将。

整個職業生涯,貝皇收獲了4個德甲冠軍、4個德國杯冠軍、歐冠3連冠、世界杯冠亞季軍各一次、歐洲杯冠亞軍各一次。從團隊榮譽上來看,如果他不能被稱為“足球皇帝”,那恐怕隻有貝利才能擔此盛名。

三.大時代下的金球榮耀彌足珍貴

雖說貝皇的生涯大包大攬,個人層面也曾兩次斬獲歐洲金球獎(1972年和1976年),但在特定的時代中,追逐金球榮耀依舊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能夠兩次獲獎他十分欣慰。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一方面貝皇的競争對手非常強勁,對立面自然是曠世聖賢克魯伊夫,而他的隊友諸如蓋德-穆勒和内策爾,也都是上古傳說級别的“神獸”,每一年對于任何人來說,想要脫穎而出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當時的金球獎評選比較随性,而且對于所謂的成績沒有過分看重。比如1974年的金球獎給了克魯伊夫,而那一年他在世界杯決賽中被貝肯鮑爾直接擊敗。放在今天的标準下,強如克聖也不可能在那種情況下獲獎。

而在1972年的評選中,隊友穆勒和内策爾與他并駕齊驅,最後貝皇僅以可以忽略的優勢取勝,而聯邦德國隊包攬了金球先生前三名,這幾乎是空前絕後的成就。

金球獎傳奇16:球場上戰無不勝的貝肯鮑爾,球員時期就可“稱帝”

貝肯鮑爾領取歐洲金球獎獎杯

1976年他的獎杯也不保險,因為歐洲杯決賽的失利,輿論認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些球員會對他構成威脅,不過貝皇最終還是穩住了陣腳,給他的巅峰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球員時期的貝肯鮑爾,他所收獲的一切,已經稱得上“足球皇帝”。後世那些點綴,不過是皇冠上的明珠,讓他的生命光環更加璀璨奪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