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bi分析師托尼·達諾瓦(tony danova)釋出的《可穿戴應用》報告中指出,可穿戴應用的生态系統非常碎片化,這是應用少的原因之一,但要普及必須誕生一些殺手級應用。谷歌和蘋果将主導這個市場。

以下為報告全文:

一、要點:

1) -可穿戴應用的生态系統非常碎片化。最近推出了很多全新的可穿戴裝置,還有更多産品即将面世,但所有裝置都運作于不同的平台。開發人員為這些環境打造應用成為一種痛苦,而應用程式正是使這些可穿戴裝置值得穿戴的關鍵。即便是對于在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領域主打android的三星而言,他們在galaxy gear智能手表上卻選擇了tizen平台。

2)-碎片化是可穿戴應用至今屈指可數的原因之一。pebble應用市場有1000餘款應用,除此之外,大多數裝置隻有不到100款應用。三星galaxy gear有70餘款應用。要想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必須有更多的流行應用。谷歌希望3月18日全新推出的可穿戴平台android wear有助于在可穿戴生态系統創造一個大衆市場。

3)-更重要的是,要想普及可穿戴裝置的使用,一些殺手級應用必不可少。但是程式員們需要明白,可穿戴裝置将從根本上創造全新的使用方式。很多可穿戴應用仍然像是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應用的擴充,成為一種無需手機便可接收通知和記錄資料的方式。可穿戴應用需要打破這種模式,做一些智能手機應用做不到的事情。舉一個早期的例子:谷歌眼鏡應用allthecooks,它可以在使用者做飯的時候,通過谷歌眼鏡顯示菜單訓示,使用者無需用手翻動菜單。

4)-蘋果應用開發人員應當明智地專注于手腕裝置,并借此打入可穿戴應用市場。我們相信,在接下來五年裡,智能腕帶之類的裝置将占據可穿戴裝置出貨量的70%。最近艾森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自己對手腕上戴的健康和健身監測裝置感興趣,在fitbit和耐克的推動下這種裝置已經開始流行。随着時間的推移,智能手表和健康腕帶之間的界限将模糊不清。

5)-在腕部裝置方面,我們相信健康和健身類别将産生殺手級應用。最近蘋果推出了healthbook應用,可以整合健身、身體狀況、營養和生命體征等資料。随着硬體趨于成熟,傳感器更加先進,整個個人健身和健康應用領域将繁榮發展。飲食應用、健身應用和醫療應用都沿着不同的方式進行探索,例如遊戲化、社交媒體整合、資料虛拟化。

6)-谷歌和蘋果将主導這個市場。谷歌google play和蘋果ios應用商店都有超過100萬款應用,累計應用下載下傳量已經超過500億次。這兩個應用商店的營運方都具備了統治可穿戴應用市場的實力。如果蘋果或谷歌可以簡化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應用轉為可穿戴應用的程式,這兩家公司将在可穿戴領域競賽中遙遙領先。

二、介紹

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可穿戴裝置的釋出會此起彼伏。pebble和fitbit這樣的小型創業公司率先推出了智能手表和健康追蹤裝置,三星、索尼和耐克等大公司也随之進入這一市場。

谷歌眼鏡仍然沒有面向公衆釋出,但正按照谷歌眼鏡探索者版項目逐漸開放。該項目的參與者可以将裝置發送給好友,去年12月谷歌流媒體音樂服務的使用者也收到了以1500美元價格購買谷歌眼鏡的邀請。盡管裝置釋出頻繁,但缺乏應用令人驚訝。如果沒有應用,可穿戴裝置永遠無法真正對主流消費者形成吸引力。

1)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應用

可穿戴應用生态系統不成熟,主要原因在于平台碎片化。智能手機市場由android和ios主導,開發人員可以選擇任意一個平台開發應用程式,因為這些平台都可以深入廣泛的智能手機市場。

但到目前為止,可穿戴市場尚未形成這種格局,仍然沒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平台,而且隻有一小部分使用者(與智能手機相比)擁有這些裝置,這使得為任何一部可穿戴裝置開發應用都難以形成吸引力。

盡管如此,應用開發并沒有完全受到阻礙。可穿戴應用開發已經出現了一些總體規劃,而且随着谷歌推出可穿戴應用平台android wear,這種規劃将越來越清晰。

“這種形勢又是壞消息,又是好消息,”mutual mobile負責ios的副主管西恩·麥克麥恩斯(sean mcmains)解釋說,“壞消息是現在市場上所有的可穿戴裝置都使用不同的開發平台,但好消息在于,很多理念都可以從一個平台傳遞到另一個平台。”

麥克麥恩斯表示,所有可穿戴應用都需要簡單的設計,無裝飾的界面,而且應當針對小螢幕優化。但到目前為止,消費者不得不在應用稀缺、軟體互相隔離的多款裝置當中進行選擇。另外,很多可穿戴裝置隻相容一小部分相關裝置。有沒有消費者僅僅因為與寶馬i3 coupe保持同步,就去購買僅有不足100款應用的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或者僅僅因為在智能手機,甚至一些運動器械上已經流行的耐克plus應用,就去購買耐克fuelband智能腕帶?

對于開發者而言,碎片化的形勢意味着他們需要在面對不同裝置的時候,應對不同的軟體開發包(sdk)或應用程式接口(api)。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研究目前的可穿戴應用領域,指出一些“殺手級應用”。殺手級應用可以說服心存懷疑的消費者購買可穿戴裝置。“憤怒的小鳥”和“instagram”等移動應用成功故事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此類似,一款原生于可穿戴裝置的超風靡應用,有助于創造一個良性循環,推動可穿戴裝置普及和應用開發。

三、可穿戴應用市場現狀

1)可穿戴裝置釋出時間軸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通過上面的時間軸,你可以看到最近有多少可穿戴裝置進入市場。我們預計,今年使用中的可穿戴裝置數量将達到1.83億部,同比增長一倍。到2018年,我們預計全球使用中的可穿戴裝置将達到5.61億部。

2)全球連網裝置安裝量預測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3)健康追蹤裝置銷售将好于更加複雜的智能手表

目前銷售情況最理想的可穿戴裝置是pebble智能手表、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以及三款健康追蹤裝置:fitbit force、耐克fuelband和jawbone up。目前來看,我們認為更加基本的健康追蹤裝置銷售将好于更加複雜的智能手表。

但是在應用方面,有一個明顯的領先者。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在應用程式數量上,pebble智能手表遠遠領先于其他七款主要的可穿戴裝置,而且相當于排名第二的索尼智能手表應用數量的五倍之多,gear則隻有70多。盡管擁有一個功能齊全的應用商店,pebble智能手表也存在一些嚴重的限制。它的記憶體隻有1gb,而且一部裝置同時隻能安裝8款應用。

4) 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容量更大,達到4gb

總體而言,手腕可穿戴裝置市場分為功能全面的裝置,以及功能單一且不支援應用生态系統的裝置。以耐克fuelband為例,這款智能腕帶的唯一目的就是通過nike+原生應用監測身體活動(盡管其他應用也可以接入nike+的api,進而基于耐克資料運作其他服務)。

但是可穿戴裝置領域的總體趨勢是軟體生态系統。正如我們随後将要讨論到的,目前可穿戴裝置主要是健康追蹤工具,但這種單一功能的裝置最終會被更加廣泛、更加以應用為中心的智能手表所吸收。

5)不同裝置的現有應用數量

可穿戴裝置生産商一直專注于硬體優先,他們認為隻要建立起使用者基礎,應用就會随之而至。當然,過去有過這樣的先例。

2007年iphone面世時,應用商店尚不存在,沒有第三方開發可以為這款裝置開發應用。iphone應用開發包直到2008年中期才釋出。

但在五年之後,人們已經習慣于他們裝置上擁有大量應用的體驗,如果可穿戴裝置無法提供優秀的應用體驗,消費者就不太可能競相購買智能手表或眼鏡産品。

四、早期的可穿戴應用開發

1) 至少在可穿戴應用領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們認為,今天的可穿戴裝置體驗相當普通,”設計和創新咨詢公司ideo的生命科學首席戰略師羅德裡格·馬丁内茲(rodrigo martinez)在sxsw大會期間表示,“使用者界面非常一般,每周我們都會看到一款做80%相同僚情的新産品出現,隻是采用了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顔色,不同的塑膠。”

主要問題在于,可穿戴應用生态系統處于混亂之中,包括作業系統、sdk和api的混亂。

硬體生産商推出的新裝置都基于自己的獨家平台,這意味着為某一部裝置開發的應用無法移植到另外一部裝置。索尼和pebble都推出了自己定制的作業系統,三星則在可穿戴裝置作業系統方面使用了開源的tizen平台。

其他一些流行的可穿戴裝置,例如fuelband和jawbone up,根本就不提供任何應用。相反,他們要求開發者通過api接入雲存儲資料,并基于這些資料,再利用現有的智能手機應用,為裝置打造新功能。例如jawbone up智能腕帶允許使用者在裝置與runkeeper應用之間自動實作資料同步。

另外,即便是那些支援應用生态系統的裝置,也在推出開發人員打造可穿戴應用所需工具方面緩步而行。在這方面,pebble可能是唯一的例外。

三星直到今年3月17日才推出了tizen可穿戴應用sdk,這樣開發人員才能夠為galaxy gear智能手表開發應用。在此之前,galaxy gear應用商店一是“僅限邀請”,這一戰略當然限制了應用開發。

總體而言,三星采取的戰略是鼓勵開發人員開發三星專用的可穿戴應用。這個戰略不可能使三星可穿戴裝置受到開發人員青睐。

事實上,三星隻是為了搶在蘋果和谷歌之前進入可穿戴裝置市場,才匆忙推出了galaxy gear智能手表,這反而使三星遭遇了先行一步的劣勢。

推出之時,galaxy gear智能手表隻能與三星全新的galaxy note 3“平闆手機”裝置實作同步,這限制了它對大衆市場的吸引力。三星希望galaxy gear使用者延伸到自己的硬體,這一點可以了解,但是這種戰略迫使對智能手表感興趣的消費者購買其他裝置,因為當時有兩款裝置同時推出。

一個月之後,三星galaxy gear與自己旗下大多數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開始相容,但那時候損失已經造成,潛在的galaxy gear使用者已經因為硬體相容問題、同時購買galaxy gear和galaxy note 3的高成本問題放棄了這個選擇,開發人員也因為使用者基礎過小、缺乏公開的sdk而止步不前。

對于可穿戴裝置而言,能夠與另外一台移動裝置保持同步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永遠不會成為使用者的主要智能裝置。在連接配接網際網路時,可穿戴裝置通常要以藍牙為基礎,依賴于智能手機或平闆電腦。

現在三星似乎更加開放,推出了sdk,而且基于tizen平台的裝置也能夠與三星的多款android産品互通。根據我們的預測,目前三星是領先的智能手表生産商,但它采用tizen可能會阻礙自己的前景。

與此同時,3月18日,谷歌宣布推出android wear平台,它可以使硬體生産商和開發人員打造基于android系統的可穿戴裝置和應用。谷歌還宣布正在與11家生産商,包括英特爾、htc、時尚手表生産商fossil等,共同打造基于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

谷歌推出了api和sdk的開發者預覽版,可以使開發人員為現有的手機應用增加可穿戴功能,也可以開發定制的android wear應用。這家公司顯然正在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完善可穿戴平台,希望這個平台能夠支援所有的可穿戴裝置,并幫助這些裝置與google now和google play等谷歌自有服務進行整合。

2) 三星galaxy gear vs. pebble智能手表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谷歌正在加足馬力全速前進,但在kickstarter衆包平台

成長起來的pebble在應用開發方面取得的進步最大。在2013年前七個月裡,pebble智能手表就獲得了将近30萬部的預訂量。目前pebble應用商店共有大約1000款應用。

這些應用存在于使用者智能手機上安裝的pebble應用當中。pebble智能手表的新使用者必須把pebble應用下載下傳到手機上,然後才能獲得pebble智能手表的應用。也就是說,手機上安裝的pebble應用既是一個應用商店,又是pebble智能手表的應用控制中心。

pebble智能手表上的應用分為兩類。第一類需要在手機上安裝一個伴侶類應用,另一類則可以在pebble智能手表上獨立運作(盡管應用最初也是通過手機下載下傳而來),不需要手機安裝伴侶應用。

最開始的時候,pebble應用隻能通過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下載下傳。現在pebble采取了戰略性舉措,将其應用商店面向android開放,這意味着pebble智能手表也可以與android手機搭配使用。到目前為止,pebble是唯一一款與兩大平台同步的智能手表。

但正如我們指出,pebble仍然使用自有的平台,開發人員為其開發應用也必須使用pebble sdk。現在谷歌已經推出了android wear平台,那麼pebble很可能會被淹沒在明年推出的大量android智能手表海洋裡。

在任何情況下,可穿戴裝置碎片化都不會消除。芬蘭可穿戴軟體公司 koru labs認為,這個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将持續存在:“我們預計每個智能手表供應商都會建造自己的應用商店,到2015年使用者都要經曆一種無序的混亂。”

五、目前最流行的應用,以及它們在可穿戴裝置領域的潛力

自從我們一開始報道可穿戴裝置以來,我們就一直認為,可穿戴裝置不會成為全覆寫式的個人計算裝置,至少一開始不會。可穿戴裝置不會成為占據使用者大多數時間和精力的大衆化計算裝置,而是成為現有移動裝置的有力補充,填補一些使用空白。

在很多情況下,可穿戴裝置會安靜地在幕後運作(例如健身腕帶測量步數,或者智能手表的提醒功能)。當人們需要的時候,它們會站出來記錄資料和提供資訊。

同樣的道理适用于專為可穿戴裝置設計的應用。最成功的應用應當滿足一些特定的需求,使人們能夠做一些可穿戴裝置面世之前做不到的事情。

recon推出的頭戴式顯示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可以用于滑雪等活動,并且為聰明的應用開發者創造了機遇。recon提供了api和sdk。例如某款應用可以根據速度、摔倒次數對你的滑雪進行評分。這樣一款應用的銷量或許無法達到幾百萬,但顯然可以設定一個可觀的價格,并且成為滑雪愛好者的最愛。

1) 現在,可穿戴裝置可以用來做什麼?

看看三星galaxy gear和pebble智能手表的銷量,這些使用者肯定會從不大的範圍内選擇一些應用程式。可穿戴應用測評網站wearable app preview會為每款裝置的最優秀應用列出十佳排行榜。

根據該網站的排名,三星galaxy gear最受歡迎的應用囊括了新聞、娛樂、健身和辦公領域。而在pebble方面,幾乎所有排名靠前的應用都是遊戲,甚至還有一款克隆版的flappy bird遊戲。

現在,智能手表應用顯然隻呈現出冰山一角。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這個行業仍在等待“殺手級應用”來定義類别。不過一些現成的移動應用在可穿戴領域非常受歡迎,這或許為未來的殺手級智能手表應用指出了端倪。

對于智能手表而言,辦公應用是一個非常具有前景的領域。以廣受歡迎的多裝置筆記軟體evernote為例,繼率先進駐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之後,最近又進駐了pebble智能手表。

2) evernote筆記軟體進駐三星galaxy gear和pebble智能手表

evernote最受益的一個功能就是你的筆記可以在儲存後同步于多款裝置,現在pebble又成為大量移動使用者時刻将自己内容和清單儲存在手腕上的一款裝置,在智能手機無法使用的情況下這款裝置還可以救急。

正如evernote指出:“你是否曾經同時在超市裡同時操控購物車和手機?通過pebble手表在購物清單上作記号,同時可以通過evernote保持同步,提供了一種解放雙手的購物體驗。”

此外,evernote應用還成為可穿戴應用如何獨立于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運作的典範。evernote是大量直接與雲服務保持同步的pebble應用之一,foursquare也是如此,它無需在智能手機上安裝伴侶應用,即可在智能手表上運作。

從根本上講,智能手表是一款辦公裝置,是以它成為辦公應用之家意義重大,這包括任務應用、日程應用,以及語音激活的筆記應用等。

3)其他哪些應用還有可能在可穿戴領域大顯身手?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4) 現在正在使用或未來12個月将投入使用的應用

艾森哲對全球大約6000名消費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在移動領域,消費者在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上使用攝像頭、導航和遊戲應用最頻繁,他們還對電子書、語音和音樂錄音、流媒體廣播、流媒體視訊應用感興趣。

其中一些類别的應用在可穿戴裝置上可以運作得更好。例如攝像頭應用是谷歌眼鏡等智能眼鏡裝置上的最佳配備,gps導航非常适用于司機或步行者的腕部智能裝置。但是電子書或許永遠不會進入到可穿戴領域。

最近,三星galaxy gear新增了turnbyturn地圖應用,具備了地圖和導航服務。這款應用可以與三星galaxy智能手機保持同步,并且可以通過語音對螢幕上顯示的方向進行提示。

在所有可穿戴應用類别當中,語音控制和數字語音助手的結合,例如蘋果siri和谷歌now,需要進一步完善。可穿戴裝置有限的螢幕尺寸和界面意味着語音将成為最舒适的輸入和輸出方式。三星galaxy gear地圖服務可以與手機保持同步

但是在接下來這個部分,我們将讨論我們眼中有望成為最受歡迎腕部智能裝置應用的類别,即健康和健身。

六、健康和健身将引領潮流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1)健康監測和健身追蹤仍然引起了比其他裝置更多的消費者興趣

消費者對健康和健身控制方面的可穿戴技術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硬體和軟體方面均是如此。在艾森哲的全球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對健康監測、健身追蹤,或者個人安全監測類的裝置和應用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呈增長态勢。彭博社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40%的美國消費者對智能醫療裝置感興趣。

在這樣一個越來越關注長壽、營養、健康、幸福,以及預防性醫療的社會裡,能夠監測健康狀況的可穿戴應用和裝置提供了一種清晰的使用模式。

在全新的android wear可穿戴平台上,谷歌也在探索一種通知功能,它可以感覺跑步者、騎行者,或其他健身使用者力量消耗情況,并在健身期間向他們發出生命體征的相關通知。

可穿戴硬體市場已經高度傾向于健康和健身追蹤類的腕部裝置。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2)全球可穿戴裝置出貨量

健身腕帶将占據2014年全球可穿戴裝置出貨量的大約70%。接下來幾年,随着可穿戴裝置更加主流,其他類别的可穿戴裝置,包括智能手表、眼鏡、衣服等,将開始騰飛。

到2018年,專注于健身功能的智能腕帶出貨量所占比例将下降到接近40%,智能手表将占據可穿戴裝置出貨量的30%。

但是很多智能手表将兼具健康和健身監測功能。這兩個市場之間的界限将越來越模糊,結合起來計算,到2018年腕部智能裝置将占到可穿戴裝置出貨量的大約70%,并成為可穿戴應用開發領域的領先者。

七、谷歌和蘋果将主導可穿戴應用市場

如果說哪兩家公司已經具備了打造穩固的可穿戴應用生态系統的規模和現有架構,那麼非蘋果和谷歌莫屬。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蘋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現有應用數量對比

谷歌和蘋果這兩家公司的平台,即android和ios,已經在全球智能手機領域占據了近90%的份額,支援着全球超過13億部裝置。由于可穿戴裝置将與智能手機保持同步,是以占據主導地位的智能手機平台将在可穿戴應用領域擁有明顯的優勢。

搜尋賬号 排行榜用戶端 2014全球可穿戴裝置市場應用報告分析

2008年以來的累計應用下載下傳量

蘋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應用商店總計已經擁有超過200萬款應用,2008年以來全球累計移動應用下載下傳量超過了1100億次。

如果android和ios開發人員獲得恰當的工具,他們就能夠輕易地面向可穿戴裝置,為現有的android和ios應用添加新功能,或者推出針對可穿戴裝置全面優化的新版應用。

谷歌推出android wear平台之後,這家公司在可穿戴應用領域的影響力已經彰顯無疑。可以說,android wear平台的面世是可穿戴裝置進入主流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事件。

多款基于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将在2014年釋出,這可能會帶動智能手表從一個新興事物,發展成為固有的硬體類别。與此同時,目前仍局限于一小部分消費者測試的谷歌眼鏡擁有自己的sdk。谷歌眼鏡原計劃在下個季度進入市場,但日期似乎要推遲。

蘋果目前在可穿戴競賽中略微落後。蘋果工程師仍在努力将siri與第三方應用進行整合,專注于蘋果的媒體mac rumors指出這是蘋果可以在其可穿戴平台充分利用的頂級技術之一。

2014年3月,蘋果推出了healthbook應用,一些分析師認為這是蘋果iwatch智能手表支援健康傳感器的一個信号。這款應用可以追蹤一些生命體征,包括血壓和水量。(iphone不具備追蹤這些名額的傳感功能。)

但到目前為止,關于蘋果推出可穿戴裝置的消息都隻是猜測。憑借android wear平台,谷歌已經在可穿戴應用競賽中領先于蘋果。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9-15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