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各省GDP資料“幹淨”了嗎?

中國超過70個縣市告别“唯gdp論”的時代,取消gdp考核,以環境和民生的考核導向取而代之。應景的是,一季度全國31個省gdp總和僅比全國一季度gdp總量高出3.64%,較2013年高出11%大幅下降。那麼,是各省gdp“幹淨”了,還是另有隐情?(更多精彩财經資訊,點選這裡下載下傳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寫文章提到,目前全國已有70多個縣市取消了gdp考核,取而代之以環境和民生的考核導向。

另外還有文章寫到,全國31個省(區、市)一季度gdp總和13.287897萬億元,較全國一季度gdp總量僅高出3.64%,而2013年這個內插補點達到近11%。

是以明顯迹象顯示地方政府不再唯gdp論,資料“幹淨”了。是這樣嗎?

英國金融時報整理研究咨詢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經濟學家陳龍和thomas gatley的觀點認為,事實并非如此。

事實證明各省gdp總量與全國gdp之間的差受季節性模式影響。追蹤過去十年的資料,一般來說,一季度的內插補點總是較低的,二季度和三季度會升高,然後在四季度略有回落。今年年初至二季度各省gdp總量超過全國水準12.5%!

華爾街見聞網站在之前的文章中寫到,目前還不清楚這種降低gdp重要性的做法是否會推廣到規模更大、更富有的城市。在這些城市裡,通過舊的增長模式緻富的傳統産業與政府官員之間建立了強大的利益網絡。這些城市的官員正是通過基于gdp的政績考核打造成功仕途的,這使得他們很難調整政策焦點。

是以一季度的資料可能是個“煙霧彈”,暗示官方gdp資料遵循某種詭異的季節性模式。龍洲經訊認為:

中國經濟是受投資驅動的,但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貫随着季度大幅變化。一季度,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近70%,投資的貢獻不到30%。而下個季度,這個模式就轉變了,投資占到的比重大大增加。 這也很難究其原因。中國的春節基本上都在一季度,勞工拿完年終獎和前一年拖欠下的薪水(特别是建築工),然後進行花銷。也因春節放假,投資計劃通常至少會暫停兩周,甚至更久。而因為一季度中國尚處在冬天,天氣較為寒冷,也是每年工程建設周期的低點。 這種季節性因素直接導緻了地方和全國gdp數字對不上,因為事實上,地方gdp所有誇大的數字都來自投資領域。而一季度是消費主導的季度,是以兩組數字“合拍”。一旦年底投資增長加快,地方gdp總量和全國gdp的差距就拉大了。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8-21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