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啥子?羅非魚!
早上吃啥子?羅非魚!
中午吃啥子?羅。。
最近經常被這個調調洗腦,這條“中國獻給世界的魚”在全球已經被廣泛養殖。其實全球養殖最多的魚仍然是鯉魚,而鲶魚已經超過羅非魚成為全球第二大養殖魚類,今天易哥為大家介紹下全球鲶魚養殖的興盛和崛起。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資料,盡管在過去的幾年裡,鯉魚仍然是世界上養殖最多的魚類鲶魚已經超過羅非魚,成為全球第二大魚類。

然而,鲶魚是個大家族,據統計全球約有3000多種鲶魚,是以如果單純說鲶魚,可能對不同國家地區的人來說是不同的魚。
分類學家聲稱有超過3000種被認可的鲶魚,而且每年都有更多的被發現和分類。它們組成了鲇形目,除了南極洲,在任何大陸都能找到。
亞洲鲶魚養殖領跑全球
據說大約每10種魚中就有一種是鲶魚,每20種脊椎動物中就有一種是鲶魚。美國政府的綜合分類資訊系統識别了大約36個鲶魚科,鲶魚之是以成為鲶魚,與其說是因為它的胡須,不如說是因為它的頭骨和魚鳔。雖然有成千上萬種鲶魚和數百種潛在的水産養殖産品,但本文将重點介紹幾種對全球大部分收成有貢獻的産品。
斑點叉尾鮰及其雜交種
北美斑點叉尾鮰(斑點叉尾鮰)是首批商業化養殖的鲶魚品種之一。
雖然美國養殖場從20世紀20年代末就開始繁殖這種物種,但這一行業真正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美國南部。
它從阿肯色州擴充到整個密西西比三角洲,随着飼料廠的建立,養殖面積和漁獲量持續增長,最終,在整個地區發展了許多加工廠堅定地将該行業确立為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美國大部分行業現在都有轉向生産斑點叉尾鮰和藍鲶的混血,魚池的生産方式也越來越密集。
斑點叉尾鮰能忍受寒冷的冬季低溫,是以,它被廣泛引入到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溫帶國家。事實上,從大約兩歲開始,需要幾周到幾個月的低溫來觸發其成熟和産卵。1984年,這一物種被引入中國,1988年開始池塘養殖,并在中國逐漸形成産業養殖。
斑點叉尾鮰為在溫帶氣候中經營的中國養魚戶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自2010年以來,中國生産的.斑點叉尾鮰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物種及其雜交品種。
過去十年,中國的斑點叉尾鮰産量從略低于20萬噸增加到30多萬噸。藍鲶也在20世紀80年代被引入中國,但迄今為止,藍鲶和斑點叉尾鮰的雜交育種還未廣泛的養殖。
與亞洲和非洲養殖的一些鲶魚不同,斑點叉尾鮰的雜交品種不能充分利用氧氣,是以不能忍受長時間或嚴重的低氧條件,對魚池密度有着較高的要求。典型産量為每年每公頃8至11噸,但據報道,一些密集池塘系統的産量接近每公頃17噸。
巴沙魚
這是被我們中國廣大美食愛好者所熟知的一種魚,巴沙魚在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廣泛養殖的一種鲶魚,其中養殖最廣泛的是pangasianodon hyphophthalmus。
人工飼料的出現,推動了巴沙魚養殖行業的爆發式增長
這種熱帶物種特别适合養殖在越南。1997年越南第一次從向糧農組織報告的産量為40000噸。到2019年,越南報告的産量為160萬噸。這一增長軌迹顯然推動了近年來全球鲶魚的崛起。
與美國的斑點叉尾鮰養殖一樣,越南和周邊國家的産業擴張也受到了人工飼料的供應和采用以及出口加工設施的推動。包括孟加拉國、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和馬來西亞。近年來,據報道,幾個加勒比國家也有生産,據報道,該物種已被引入巴西和哥倫比亞進行養殖。
兼性呼吸空氣,巴沙魚可以在池塘中進行密集養殖,在越南的大多數生産作業中,這是通過每天20%到40%的水交換來完成的。生産池通常有4米深,每6-8個月的作物周期産量約為每公頃300噸。
clarias 及其雜交物種
目前世界有幾種鲶魚都屬于clarias ,但是最受認可的大概是c.gariepinus。該物種以描繪南非自然山脈南部的加裡普河命名,遍布非洲大部分地區、中東,并向北進入東歐。它被描述為擁有所有淡水魚中最寬的緯度範圍(大約70度)。由于它的适應性,c.gariepinus已經被廣泛引入許多國家,超出了它的本土範圍–包括孟加拉國、巴西、中國、古巴、尼泊爾、荷蘭和菲律賓。
在整個非洲大陸,這種魚的可食用性不再是該行業未來增長的主要障礙,已經有了一定消費基礎。
奈及利亞和其他地方的一些較大的孵化場經營者利用密集的再循環系統大量生産高品質的魚種。然而,魚種供應和品質仍然被認為是許多非洲國家擴大農業活動的制約因素。因為c.gariepinus會互相殘殺,魚種在放養時必須嚴格分級,在生長期間至少分級一次。
因為有一個附屬的呼吸器官,這種物種适合在靜态水箱(每周有一到兩次換水)和循環系統中進行高密度生産。通過再循環系統養殖的産量可超過每年1000公斤/立方米(定期部分收獲)。
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和消費者數量的持續增長,非洲鲶魚産業預計将在未來十年大幅擴張。正如其他地區的情況一樣,人工飼料供應的增加應有助于推動這一增長。然而,加工廠對于這一産業,在未來可能還很遙遠,因為傳統的價值鍊仍然足以向農村和城市市場的消費者提供新鮮和煙熏産品。
非洲鲶魚生産繼續吸引着非洲大陸内外的投資。一家捷克公司最近在喀麥隆投資了一個現代鲶魚孵化場,坦尚尼亞政府與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簽署了一項協定,支援該國15個發展中心每年生産1000萬條鲶魚魚種。許多其他促進工業擴張的項目正在許多國家進行。
另一個clarias物種,c.batrachus,在泰國及周邊地區被廣泛養殖。這個物種的範圍顯然與密切相關的重疊c.magur和兩個可能未描述但不同的物種或亞種,從孟加拉到婆羅洲。c.batrachus可能不如它的非洲表親耐寒,但它在整個東南亞熱帶地區都能茁壯成長。
南美鲶魚
在南美洲可以發現許多具有水産養殖潛力的鲶魚物種。大多數是熱帶植物,許多生長迅速,适合人工繁殖。
genus pseudoplatystoma,這種鲶魚已經被廣泛商業化,并且正在進行的研究正在幫助這個行業快速發展。這個物種在其他幾個國家也很重要,尤其是巴西。
這些魚通常在12個月内長到1.5到2公斤。雜交相對容易,因為人工産卵方法已經被很好地記錄下來,并且很容易實施。這種魚比大多數鲶魚的養殖成本更高,因為它們的食物蛋白質需求相對較高。
這種鲶魚大部分在池塘養殖,但是這些魚可以适應在跑道和籠子裡的生長條件,以及循環育苗池。
rhamdia quelen,這種鲶魚一直是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南部的研發重點品種。這個物種食物更傾向植物蛋白。它能适應各種溫度,但在溫和的亞熱帶地區效果最好。
鲶魚養殖的未來?
如同鯉魚,鲶魚也是一個多樣化的物種群體,其中許多品種适合養殖。而且,正如羅非魚和許多其他物種的情況一樣,随着商業飼料在非洲和南美等地變得更加廣泛,我們可以預想到在這些地區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鲶魚水産養殖。
全球鲶魚養殖産量會對羅非魚保持領先嗎?它們最終會與鯉魚競争全球霸主地位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