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200多天策劃、40多道工序、40天生産工期……在書籍成為工業流水線上的快裝産品的今天,一本手工版《繁花》可謂“異類”。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小說家金宇澄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繁花》将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典藏紀念版,于7月9日在某衆籌平台首發800本限量“編号本”,包含精美函套、作者簽名、獨立編号以及限定創意周邊,開團一分鐘就已“成團”。
“《繁花》自2013年初版,到目前已經加印47次。”上海文藝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畢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是一本匠心打造的‘手工版’《繁花》,最大限度地在各個制作環節引入了手作元素。金宇澄老師也全情投入到策劃過程中,從版本内容到裝幀、用紙、工藝細節,無一不經過反複考量斟酌,可以說這版《繁花》寄寓了作者和出版社對做書的美學品質的追求,極具收藏價值。”
細看這版圓脊精裝的《繁花》:函套采用116g高端麗紙,裱3mm厚灰闆,其大地肉桂色與沉藍色書封形成撞色,英文書名“blossoms shanghai”和一句“上帝不響,像一切全由我定”皆為燙銀設計。書封為120g尚席紋沉藍藝術色紙,裱1.5mm厚灰闆,再配以金宇澄手寫書名燙銀大字。本書裝幀設計師錢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個沉藍色藝術紙很好地展現了書的内容——那些老上海的舊事,以簡概繁,并且内斂和大方。紙上的紋路不單調,富有質感,配上燙銀,低調奢華。”
打開這本書,扉頁為大小頁設計,兩頁可并為一頁看。内文收錄“書中書”——金宇澄為170個繁花人物寫的生平小傳。這部分為20胚袖珍小書,選用60g機宣紙,字型黑藍四色,繁體豎排,由排版廠師傅手黏于書後,可自由拆卸。錢祯表示,人物小傳是全書的索引,做“書中書”設計是為了友善閱讀。書中還有茅獎頒獎詞書簽與金宇澄“藏書印”藏書票,藏書票周邊精密打洞,還原郵票質感,亦可自由拆取。“藏書票和書簽看起來像是特制郵票,是因為采用了模切郵票刀的特殊工藝,這也呼應了第伍章中蓓蒂和阿寶集郵的趣事,小小颠覆了正常的做書形态。”錢祯說。
而在插圖方面,20幅手繪插圖采用了反白處理,深色打底,白線勾勒,均為排版廠師傅一頁一頁人力手粘而成。除了這20幅手繪插圖,這版《繁花》還首次披露了金宇澄早年為《繁花》所作的珍稀插圖,其中兩張作為人物小傳的内頁配圖,另一張采取藏書票的形式。還有一份人物關系圖,作了長拉頁設計,幫助讀者了解書中紛繁的人物關系。
“做成這樣一本書,整個加工流程包括前期制作、出ps版、印刷、模切郵票孔、折頁、配頁、鎖錢、膠背、手工粘貼片等近20道工序。”雅昌生産副總經理魏荥利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參與各工序的人數達上百人,全貨的生産周期需要40天左右,“尤其每本的20多個粘頁,每張粘頁的位置都有具體精準的要求,需要大量具有豐富手工經驗的人手,我們為此配備了專業固定的手工制作團隊。在書刊内頁上做模切郵票孔工藝,實作難度也非常大,在行業内很鮮見,此前市面上也沒有類似産品。”
他強調,與一般印刷物相比,這版《繁花》的難得展現在“手工”兩個字上:“因個性化粘貼的需求,無法實作機械化生産,後期手工量比較大,耗時長,對手工勞工的要求也高,完全可以說每一本《繁花》都是不同的。”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