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營運商:喚醒海量資料,開發金融産品

營運商:喚醒海量資料,開發金融産品

摘要:三大營運商并不甘“為他人作嫁衣裳”,他們有着海量的大資料,但一直處于沉睡狀态,如果能夠把多年積累下來的客戶資料用起來,甚至都可以用來開銀行

繼中國電信推出金融理财産品“添益寶”之後,又一大營運商也開始了行動。本周二,中國聯通将聯手安信基金推出一款被稱為“話費寶”的産品,盡管目前“話費寶”的運作模式尚未清晰,但從其名稱也可以猜出一二。另外,中移動也在與基金公司接洽。

事實上,三大營運商包攬了中國最為海量的使用者群,具有龐大的客戶資訊,按照一位網際網路行業人士的話就是“它們的資料量都可以用來開銀行”,但長久以來,營運商一直專注于提供通信設施服務,并未對資訊内容進行“營運”,通過與網際網路金融的合作,一方面,基金公司可以接觸到更為深廣的客戶群,另一方面,對于營運商來說,這或許開辟了一條新的業務模式。

從“添益寶”到“話費寶”

今年3月末,中國電信率先推出餘額增值理财服務“添益寶”,盡管這是一款基于貨币基金的理财産品,但中國電信并未直接與基金公司合作,而是與民生銀行[-3.39% 資金 研報]直銷銀行合作支援其旗下的“如意寶”産品,“如意寶”是由民生銀行發起購買的彙添富貨币基金。

這一設計耐人尋味。使用者開通“添益寶”後,賬戶餘額即可自動理财,尤其是針對于預存的話費。“添益寶”上線後,中國電信也對其進行了推廣,比如開通“添益寶”獲贈4gb流量等。據了解,全國超過11萬使用者開通了“添益寶”。

“添益寶”是由中國電信旗下的移動支付産品“翼支付”負責開發與營運,總體來說,“添益寶”是作為翼支付的一項應用而存在着,翼支付的其他應用還包括網上購物、轉賬、信用卡還款、充話費等。

而中國聯通的“話費寶”則是另一種不同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中國聯通直接與安信基金進行合作,支援後者的貨币基金現金管理貨币a;另一方面,盡管中國聯通也擁有第三方支付工具“沃支付”,但此次合作并未通過“沃支付”,而是直接的跨界合作。

對此,記者緻電安信基金,對方表示産品細節目前不便透露,但“話費寶”一定是款非常創新的産品。盡管目前“話費寶”的運作模式尚未清晰,但從其名稱也可以猜出這款産品是與話費相關的。事實上,關于與營運商在話費方面的合作,基金公司也是“前仆後繼”,去年底今年初,僅華南地區就有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正在與三大營運商接洽,直指營運商的預存話費,這是明顯能夠産生沉澱資金的地方。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電商部負責人此前對本報記者分析與營運商的合作模式時曾表示,三大營運商的應用場景、客戶特點與傳統的網際網路公司諸如電商賣場有明顯差異,比較特殊,營運商有幾種業務模式存在與基金公司對接的可能。

“一種是預存話費送服務或送手機,營運商在該業務上擁有大量的現金流。不管送手機還是送其他産品,客戶都需要一次性支付較高的預存話費,針對這筆資金,基金公司可以通過一個專屬産品來跟營運商對接,而不是類餘額寶的模式。”

“第二種是營運商提供給客戶的類似于手機錢包的服務,雖然營運商該業務推行多年,但效果不明顯,營運商現在對在手機錢包裡做一個類餘額寶的産品非常感興趣,他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與金融結合的賣點去拓展手機錢包業務。”

牽手營運商真不容易

目前,有消息稱,中國移動也正與基金公司商讨合作,早前,中國移動推出第三方支付工具“和包”,這正是一款移動支付手機錢包。那麼,中移動的金融理财“寶寶”是否放在“和包”裡尚還不得而知。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公司成為主導者,尤其是三大網際網路巨頭bat提供海量的内容服務,營運商作為通信設施的提供者,隻針對網絡上的資訊流量收費,較少涉及内容營運,其核心主導優勢漸失。

況且,網際網路公司在提供内容服務的時候還不“老實”,逐漸将觸角伸向移動通信市場。近日,阿裡、國美、蘇甯、京東率領一幫網際網路小兄弟推出170号段,虛拟營運商來勢洶洶。

當然,三大營運商并不甘“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從此前營運商針對微信收費的口水戰就可見一斑。但對于涉水新領域,營運商還是小心翼翼。一位正在與營運商洽談合作的基金公司電商部負責人就曾對本報記者吐槽,雙方的合作談起來真不容易。

他與營運商的幾輪接觸下來感覺營運商有幾個特點:一是總部在具體産品方面的掌控力較弱,也就是說即便是基金公司與總部達成了某種合作意向,但向各個省份推行的時候不一定能推得動,到了地方後還要再打通關,這與金融機構間的合作模式有差異。二是由于營運商都是國企,審批環節多,行事風格偏保守,這與靈活多變的網際網路企業天差地别。

在一位網際網路行業人士看來,如果營運商能夠把多年積累下來的客戶資料用起來,甚至都可以用來開銀行。“營運商有着海量的大資料,但一直處于沉睡狀态,例如一個客戶連續10年用中國移動的号碼,月消費128元或呈現遞增狀态,那麼起碼可以得出兩個資訊:一是該客戶工作、生活很穩定,有固定的生态圈,是以他堅持10年不換号;二是該客戶生活水準在提高,是以消費呈現遞增狀态。以此作為信用憑證,甚至可以給該客戶放貸。”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5-20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