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吧,我也參賽

  學院一直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專業技能比賽,也鼓勵教師參與到對和種大賽的指導中。前幾年我一直沒有參與,去年有三組同學找到我擔任指導教師,但很慚愧,沒有取得一點成績。反思其中的原因,一是自己的指導的投稿有限,二是有限的指導意見學生沒有落實。

  說到競賽,那就應該是當作一場戰鬥去打的。參加競賽是為了提升能力,那就一定得有所改變。反思去年,在前期和學生見面還是比較勤快的,但在學生的前期準備一直沒有為他們把握好進度,要求的學習方式的改變也落實不了(學生的自學無方),等到夏天最關鍵的時候了,組員之間的合作又出現了問題,說好一起幹,卻留下了個别同學單打獨鬥。這樣的狀況取得成績才怪了。這中間有兩組全由大一同學組成,程式設計不過關還要自學新的語言和平台,對他們确實也是有一定難度了。

  今年原想好不再參加這些指導的。暑假時間我需要留給自己做些學期間顧不上做的事,比如讀一些書,把平時零散的想法寫成論文,做科研論文該做的實驗也需要整時間。不斷地有同學請我擔任指導教師,我也不斷地動搖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參賽熱情很高,學院一直在鼓勵,比賽對學生有好處,這種活動和自己沉下來做教學的目标一緻。再者,作為指導教師,投入的精力真不用太多,太多的幹涉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學生需要一個更加自由的學習。

  最終,我決定改變想法。但是對指導競賽,還需整理出一個思路了,做到幹得巧,幹得好。

  原則:(1)放手讓學生做,大主意他們自己做;(2)關注學生的合作,對違背承諾的要提出改正要求;(3)作為指導教師,在學習、開發進度和階段性成果的驗收上起作用。

  對參賽隊的人員組成需要把關,必要時建議重組。

  将放暑假前作為準備階段,要求學生做的事有:(1)确定選題,讨論得出創新點;(2)考察至少10個已有的同類或相似的應用程式,分别列出這些應用的使用者定位,選用的開發語言、運作平台,涉及到的關鍵技術;(3)确定最少5個最值得參與的技術論壇,列出url及選用原因;(4)獲得并閱讀至少20篇相關應用開發的文章(包括學術文獻,以及同類競賽項目曆屆的優秀論文);(5)下載下傳并搭建好開發中需要的ide、sdk、模拟器等軟體;(6)做好開發語言、工具的學習計劃并有效實施。這是指導教師能更多“靠邊站”的基礎,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有效的自我提高。

  随着進展,再确定其他原則。我沒有指導競賽的經驗,但這也是一塊需要動腦的領域。現在學校重視的是官方承認的比賽,如acm、數學模組化、電子設計、齊魯軟體設計。企業也在積極組織的各種限制平台的公開賽,如微軟、蘋果、谷歌、三星等著名it廠商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的賽事。企業對在技術的新穎性方面,在學生的職業發展方面有更直接的意義。我關注着學生的課外學習,這是他們增長經驗的好機會,也将為學生參加這類比賽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積累指導比賽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指導風格,對我而言也不是一件可以緩一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