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90年出生,生于農村,父母都是農民,2019年法律碩士畢業。因為之前大學畢業留校工作兩年,以至于研究所學生畢業比同齡人年齡都大。
作為一個大齡女青年,臨近30歲總是陷入年齡恐慌,陷入一事無成的恐慌,陷入找不到一份讓人滿意的工作的恐慌,陷入自己将來可能沒有能力照顧、回報父母的恐慌,也會陷入孤獨終老的恐慌。
截至目前有些仍在持續……
作為一個法科學生,讀研期間,老師就說法學生都應該有一個律師夢,有一個法官夢。
本人因為不太喜歡交際,對于律師行業向來不是很感興趣,加之畢業後在律所實習的經曆,律師估計以後不會再考慮。但是作為一個法科學生,依然有法官或者檢察官夢。
很喜歡步知公考的“不将就,有所為”,我傾向的工作從來都不是要掙多少錢,夠用就行,工作要能展現你的價值,對這個社會有意義。
有人或許會說,這個社會能活着就不錯了,還要什麼夢想?
這個社會,年輕人的壓力确實很大,來自生存的壓力,來自工作的壓力等。但我也認為,夢想還是要有,萬一實作了呢?
對于考公,或許很多人都是想着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工作中能夠展現自身價值,自己的工作能夠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一點力量。
工作之餘還有精力與時間去照顧家人,對于未來不會有太大的失業焦慮,能夠有時間去豐富自身,這也是我選擇考公的初衷,回顧自己,目前還是付出不夠把。
2019年畢業後也參加過國考、省考,後面又從律所離職準備考試,可能因為本人學習方法以及心理壓力等最終2020年省考又落敗。
行測一直徘徊在50多分,申論成績倒是在逐漸提升。2020年省考結束到現在,一直處于遊蕩狀态。
目前在一個很一般的國企上班,不僅要面對上司間的勾心鬥角,同僚間的爾虞我詐,還有瑣碎的工作,心煩意亂,時刻想離職,但是有沒有足夠的勇氣與底氣。
回顧2020年,遇到對的人成功脫單,結婚,解決了人生大事,這算是一大成就了吧,再有就是父母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對于個人而言,其他的似乎沒什麼收獲。
即将邁進2021年,沒有了孤獨終老的恐慌,也算是了結了一個心事。
即将到來的2021,從0到1,人需要自己靜下心來,細緻梳理,積極努力。最近一直在想,可怕的永遠都不是平庸的現狀,最可怕的還是安于現狀而無心改變的自己。
一切恐慌的來源還是自己不夠努力,沒有靜下心來,焦慮于現狀而又遲遲沒有行動去改變,缺乏毅力,在新的一年,需要沉下心來,找回自己,不要成為自己曾經最讨厭的樣子。
2021,希望與志同道合的盆友一道,沉下心來再出發。(最近焦慮又煩躁,吐吐槽哈哈,各位夥伴别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