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闫桂珍:無悔的“珍”心

作者: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位年輕“女漢子”,響應國家号召跨越2600公裡到西北戈壁教書,隻為圓心中的“英雄夢”;一位高中班主任,不僅帶領學生創造了聯考“奇迹”,更讓他們找到人生的力量;一位“隴原名師”,創辦工作室引領全省各學段300多名青年教師成長,學習經費多是她自掏“腰包”……她就是學生口中的“闫媽”,同僚身邊的“闫大姐”,甘肅省嘉峪關市酒鋼三中走出的“中國好人”闫桂珍。

————————————————

從教40載、入黨近30年的闫桂珍,紮根戈壁鋼城,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兩鬓已經染霜,但對教育的“珍”心和對學生的愛從未“降溫”,甚至越來越濃……

帶着感恩的真情不忘初心,做奮戰邊疆教育的“英雄”

小時候,闫桂珍的家裡生活困苦,親友和老師湊錢幫助她完成了學業。班主任王述芳專門做了一個高腳小闆凳,讓小個頭的闫桂珍坐上能夠看得到黑闆上的字,教師于海東看到闫桂珍飯盒裡隻有稀稀拉拉的玉米粥,轉身就将裝着白米飯和蔬菜的飯盒放到她手裡……類似的記憶一直溫暖着闫桂珍的心。

“那時我就想,一定要考上大學當老師。”闫桂珍下定決心,“要做像王老師、于老師那樣愛學生的老師,做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的好老師。”

1979年,闫桂珍如願考上丹東師專,畢業後進入當地一所鄉鎮中學教書。因為從小喜歡讀英雄人物故事,她特别希望能到邊疆地區去“戰鬥”。于是,1985年,23歲的闫桂珍響應黨的号召,帶着一箱書和一卷舊鋪蓋,毅然離開當時條件較好的遼甯老家,隻身奔赴2600多公裡外的甘肅省嘉峪關市,從此紮根西北戈壁36年。

1992年,闫桂珍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一心撲在黨的教育事業上。那時的她一周要承擔40多節課,假日還要走訪學生家庭。她隻用書信和家裡溝通,直到10年後才有機會第一次傳回家鄉看望母親。

忙于事業的闫桂珍總是在照顧别人家的孩子——學生,卻未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幼稚園老師甚至沒見過她這個母親。盡管如此,闫桂珍還是早早給兒子做了“安排”——大學畢業後要回到嘉峪關工作,成家立業的同時也要繼續照顧舅舅——多年以前,闫桂珍的弟弟高位截癱,一直由他們夫妻倆精心照顧。2013年,兒子畢業後真的回到“家鄉”所在社群工作,繼續父母堅持的事,這讓闫桂珍很欣慰。

多年後,闫桂珍不再單純向往書中“英雄們”的壯舉,她要一點一滴把自己的生活和熱愛的教育事業做好,讓更多的孩子走出戈壁、奉獻社會。

帶着師者的榮耀不辱使命,做學生成才路上的“貴人”

在教學工作中,闫桂珍不怕吃苦是出了名的,在帶班、備課、授課、輔導、批改作業等方面都是精益求精。她創立了獨特的“自主發問,點撥導學,激情感染,創新思維”的16字國文教學法,還提出了自己的國文教學主張:本真國文、激情國文、大美國文、多元國文。

以這樣的教學主張來引領實踐,闫桂珍的國文課充滿了激情和魅力。“她旁征博引,可以從古文講到曆史,從人物性格講到為人處世的品質,我們都不願下課。”學生津津樂道于“闫媽講壇”。

前些年,酒鋼三中師資力量不足,闫桂珍做班主任的同時還帶了三個班200多人的課,而且還是跨年級帶課。備課時間緊,她經常早晨四五點鐘起床備課,晚自習考試後,當晚就會把試卷批改出來……有付出就有所得,闫桂珍帶的每一屆學生都創造了學校的聯考“奇迹”,這是她身為師者的榮耀,但學生成長的記憶裡,學業成績隻是其中一個方面。

“闫桂珍老師是我們的第二個媽媽……闫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也是無微不至……”學生說,天熱的時候,闫桂珍給他們買西瓜、熬綠豆湯解暑;逢年過節,闫桂珍自掏腰包給他們發粽子、月餅、元宵等;學生家庭有困難,她總是慷慨解囊,無私幫助;酒鋼三中有不少家在外地的學生,節假日有的學生回不了家,闫桂珍就把他們帶到家裡過節,甚至帶到家裡吃住。

在闫桂珍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裡,總是擠滿了學生。最多的時候,有10個學生在她家裡吃住,孩子們都稱她為“闫媽媽”。

“闫媽媽常教導我們‘讀書先做人’,而她自己正身體力行地為我們做着最好的榜樣”“闫媽媽早已桃李滿天下,她不僅教書育人,還會給予學生父母一般的關心與了解。可以說,她一直為我們提供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營養,她是我們生命成長中的‘貴人’……”談起闫桂珍,許多畢業生忍不住贊歎。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一生的。短暫的3年,闫桂珍以自己的人格影響和教育着學生。

帶着黨員的信念無私奉獻,做扶危濟困的黨員“先鋒”

對學生很舍得,對自己卻很“摳門”,闫桂珍不是沒有錢,而是盡自己所能去資助貧困學生。

1994年,學生丁戈飛的父親突然病逝,整個家庭失去了支柱。闫桂珍緊握着丁戈飛的手,鼓勵他“堅持學習,考上大學”,并将自己的500元錢和學生的1300元捐款送到他手上。那個夏天,丁戈飛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

1995年,單親學生周鵬與父親的沖突日益加劇,學習上也開始自暴自棄。闫桂珍得知後把他叫到家中吃住,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後來,周鵬考上了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他在給闫桂珍的信中說:“老師,您就是我最好的媽媽。”

闫桂珍發現學生王宏離家太遠,每天跑步上學太辛苦,随即送給他一輛嶄新的自行車。

學生劉振興眼睛受傷住院,爸媽都不在身邊,闫桂珍就去給他送飯、喂飯,還安排學生給他補課,出院時還給他交了1600多元的醫藥費……

由于闫桂珍帶班聯考成績優異,酒鋼公司獎勵她幾萬元,她全部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

幾十年來,闫桂珍省吃儉用,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學生170多名,總額超過50萬元,并先後把47名貧困學子接到家裡照顧,其中有3個孤兒由她資助到大學畢業。

2012年教師節,闫桂珍被嘉峪關市委、市政府授予“推動嘉峪關市教育事業特殊貢獻獎”,獎金20萬元,她同樣義無反顧地捐出了這筆獎金,倡議設立“闫桂珍愛心助學基金會”,以此凝聚社會各界愛心,共同構築教育扶貧的夢想,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完成學業。

在闫桂珍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公益事業,越來越多的機關和個人開始了解和支援她,并與她一起風雨同行。

基金會成立後,闫桂珍和基金會成員的足迹踏遍甘肅多個貧困縣的溝溝岔岔,行程達5萬多公裡。2015年12月,基金會為甘肅海拔最高的教學點——抓喜秀龍鄉國小送去一批電腦,讓孩子們也能接觸“新科技”;2017年、2018年,先後為天水市、會甯縣的50名聯考貧困學子捐贈10萬元助學金;2018年5月,為定西岷縣四中地震後所建學校募捐13萬元;2019年8月,為慶陽市環縣655名貧困師生發放資助金、圖書、棉衣、書包等,價值20萬元……

2015年1月,嘉峪關市勝利路國小學生賈俊傑身患重病無錢醫治,在闫桂珍的倡議下,基金會募捐10多萬元,挽救了賈俊傑垂危的生命;2019年3月,闫桂珍得知酒鋼三中學生張文婧的家長身患重症,便以愛心基金會名義向全社會發出“與生命賽跑,救救母親”的倡議,兩周籌款27萬元;2020年4月,剛考上重慶醫科大學的學生霍宇佳的父親突發疾病,闫桂珍得知後資助了6000元,同時以基金會的名義募捐35萬元……截至目前,基金會共募集善款815萬元,資助貧困師生15600餘人次。這些受助者和他們的家庭是以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動力和希望。

同僚們開玩笑說,有困難的學生千萬不能讓闫桂珍知道,她要是知道肯定去幫扶。她有錢的時候資助,沒錢的時候會借錢助人。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是闫桂珍的幸福所在,而她所做的,展現了一名共産黨員樸素的為民情懷。

帶着名師的責任勇于擔當,做青年教師發展的“師傅”

在學生眼裡,闫桂珍是和藹的“闫媽媽”;在同僚眼中,闫桂珍是親切的“闫大姐”;在年輕教師的培養上,闫桂珍又是名副其實的“嚴師傅”——在學業上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在教學工作中也不會讓一個年輕教師掉隊,有問題她會毫不留情地指出,有需要她會毫無保留地“傳經送寶”。曾經有幾位新來的年輕教師,她就像“釘子”一樣天天去聽他們的課,手把手指導,一遍兩遍不行就八遍十遍。經過一年多時間,這幾位教師不僅能獨當一面,還在甘肅省教學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2011年,闫桂珍被評為“隴原名師”,在甘肅省教育廳的支援下,她在全省率先創立嘉峪關市“闫桂珍名師工作室”,用來培養和打造嘉峪關市國文名師團隊,并以此為平台,輻射全省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帶動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目前,工作室輻射嘉峪關市國小國中階段,已在省内環縣、岷縣、臨洮等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聚集區組建了12個二級工作室,10年來有300多人加入,參加教育訓練教師累計1500多人。

本着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教師的目标,闫桂珍竭盡全力争取資金和教育訓練項目,以“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為工作室成員請專家教育訓練或外派到教育發達地區學習。經費不足時,她拿出自己的工資和獎金等20餘萬元作為教師教育訓練經費。她還常常四處奔走尋求支援,一次騎車摔倒,差點被車撞傷,當她一瘸一拐地找到當地一名企業家并說明來意後,對方看着她“狼狽”的樣子感動地說:“闫老師,有你這樣的老師,是學生之福,是教育之福。”

在闫桂珍的引領帶動下,教師潛心鑽研教學,專業成長迅速。近年來,團隊的教師有500多篇論文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表,30多項科研課題通過國家級或省級鑒定并獲獎,100多名教師在省市和國家級比賽中獲獎,多名教師獲評省市級甚至國家級名師。

“闫桂珍是改革開放40周年‘感動甘肅·隴人驕子’,她代表了知識分子擔當作為、兼濟天下的實幹形象,代表了共産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旗幟形象。”酒鋼三中黨總支書記孫維平如此評價。

“愛是教育的靈魂”,闫桂珍用40年的教育生涯來诠釋愛的真谛。她總說,人生在世,能為他人、為社會做一點事是多麼有意義的事。而這些事還能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又是多麼幸福的事。

年近花甲的闫桂珍,身子有些佝偻了,形象卻在人們心中越發高大起來……

(闫桂珍,滿族,甘肅省嘉峪關市酒鋼三中教師,甘肅省特級教師、正進階教師,黨的十八大代表,嘉峪關市闫桂珍愛心助學基金會理事長。先後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巾帼獎章”“全國五一巾帼标兵”“全國各行業傑出的女人”“甘肅省先進工作者”“甘肅省優秀共産黨員”等60多項榮譽)

《中國教師報》2021年06月30日第13版

作者:本報記者 韓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