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借兵回纥平定安史叛亂,卻暴露了自己的實力

作者:拾點國學

唐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李豫駕崩,太子李适即位,是為唐德宗。

出于禮節,德宗遣使者到回纥汗國報喪,回纥登裡可汗十分傲慢無禮。

此時,他既不禮接唐王朝使者,也不為代宗喪事進行禮節性的吊唁,還在九姓胡的教唆下,準備趁唐朝國喪之際,來一次大偷襲。

唐借兵回纥平定安史叛亂,卻暴露了自己的實力

“九姓胡”,即隋唐昭武九姓之民,包括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九國,依附于回纥。

九姓胡慫恿登裡可汗反唐,遭到當時的宰相、登裡可汗的兄長頓莫賀反對,他認為唐王朝是中原大國,與回纥關系素來友好,且唐并沒有做出對回纥不利之事,如今舉國深入,萬一不勝怎麼辦?。但是,登裡可汗置若罔聞,迅速集結軍隊,為南侵唐朝做準備。

實際上,早在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登裡可汗就對唐王朝産生過反叛之心。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回纥的曆史。

這是一支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古代民族,其先祖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北狄”。

唐借兵回纥平定安史叛亂,卻暴露了自己的實力

後來,他們“随世異名,因地殊号”,在史料中曾更名為丁零、鐵勒、救勒、高車、烏纥、袁纥、韋纥等。

當匈奴、鮮卑、突厥先後稱霸蒙古草原時,回纥也相繼臣服于他們。

四世紀末,在貝加爾湖附近,回纥第一次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部族。後又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勢力日益強大,于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擊敗東突厥,建立了回纥汗國,成為繼匈奴、鮮卑、突厥之後的第四個草原霸主。

但是,回纥與唐王朝的關系十分特殊。貞觀三年(629年),回纥派使者來唐朝貢,雙方正式建交。646年,回纥聯合諸部,配合唐軍滅薛延陀汗國,建立了回纥汗國,并遣使告唐。

唐借兵回纥平定安史叛亂,卻暴露了自己的實力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由于唐王朝實力不足,不得不對外借兵平叛。作為唐的鄰國,回纥并沒有趁機拓宇唐疆,而是應唐政府之請,先後于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軍隊助唐平叛,先後收複長安、洛陽、河北等地,對唐可謂有社稷再造之功。

但按照與唐肅宗事先之約,僅留唐以土地、士庶,掠走金帛、女子無數,還規定以唐絹買回纥馬,雙方此後進行了長期的絹馬貿易。

除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外,回纥還聯合唐朝安西、北庭兩都護府,一同抵禦吐蕃對西域的進攻,再度重開安史之亂後被吐蕃阻隔的東西陸路交通。

可是,安史之亂還未全部平息,唐玄宗、唐肅宗相繼駕崩。剛即位的代宗,忙于喪事與國内沖突,沒有精力放在平叛之事,于是派使臣前往回纥,希望借回纥軍隊征伐史朝義。

唐借兵回纥平定安史叛亂,卻暴露了自己的實力

史朝義鼓動登裡可汗趁有國喪,無主且亂,南侵唐朝。在史朝義等人利誘下,登裡可汗不顧與唐建立的友好關系,出兵欲侵唐朝。

唐王朝朝野震動,代宗派遣藥子昂、仆固懷恩等人遊說登裡可汗,最終說服登裡可汗南下讨伐史朝義。

盡管雙方并沒有發生戰争,但可見回纥登裡可汗已不甘心做唐的藩屬國。

779年,登裡可汗認為時機到了,不顧頓莫賀的勸阻與大部分回纥人的意願,欲南侵唐朝。

頓莫賀見勸阻無效,于是趁大多數回纥人并不想侵入唐朝,就起兵擊殺登裡可汗及九姓胡兩千餘人,自立為可汗。

即位後,頓莫賀可汗派回纥重臣聿達幹與唐朝使者一起來唐,向唐王朝表示願為藩臣,以待诏命。

唐德宗接見使者,大加贊賞頓莫賀。為優撫回纥,德宗派大臣源休為唐朝使者,冊頓莫賀為武義成功可汗。

唐借兵回纥平定安史叛亂,卻暴露了自己的實力

在經濟上,回纥憑借控制“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先以馬匹換得唐朝的絲綢,然後再轉賣到印度、波斯等地,大發其财。公元840年,回纥汗國被宿敵點戛斯(吉爾吉斯人祖先)滅掉。

之後,大多數回纥人向西遷徙,一支遷到蔥嶺以西,一支遷到河西走廊,一支遷到新疆吐魯番。